一家AI芯片公司,和那群眼里有光的孩子们

智能进化论 2024-06-13 11:31:47

导读:澜沧江边,一家AI芯片公司帮孩子们种下希望的种子。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头道水中学,是云南西南部澜沧江边一所普普通通的村镇中学。这里的孩子有着山里娃特有的淳朴与刻苦。

头道水中学又很不寻常。十年来,这里走出了200多位211大学的大学生。每年大约10%的毕业生能考进211大学,这一比例远高于云南省平均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罕见。

头道水中学背后,有一股科技向善的力量,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这股帮山区学子改变命运的力量,绝非一般的公益项目可以实现。

2024年5月底,一场“商业向善”捐资助学活动在头道水中学举行,33名家庭困难的学生获得了众多“善芯大使”的一对一帮扶。“善芯大使”们不仅将资助孩子们初、高中的学习及生活费用,还将通过远程沟通、现场走访、假期互访等方式陪伴他们成长。

中昊芯英“善芯大使”与受资助学生、学校老师合影

这些“善芯大使”全部来自杭州一家AI芯片公司中昊芯英。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自研人工智能芯片行业领军企业,致力于为AIGC时代的超大规模AI模型训练提供高性能AI芯片与计算集群,是国内唯一掌握TPU架构训推一体AI芯片核心技术的公司。

“‘商业向善’是我们公司创立的初心,我们希望不仅是金钱和物资捐助,更希望帮助山区的孩子走得更远、看得更广,让他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从而带动更多年轻人走出大山。”中昊芯英创始人兼CEO杨龚轶凡表示。

什么样的机缘让一家芯片公司与一群山里娃产生了紧密连接?什么才是科技公司更好地回馈社会的方式?近日,杨龚轶凡向「智能进化论」分享了他的思考。

一场长达十年的“公益接力”,为了山区孩子们眼里的光

“这些孩子们的眼里有希望。他们特别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所以非常努力。”

作为项目的发起人,杨龚轶凡认为“商业向善”与其他公益项目的最大不同,就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对未来的希望,和强烈的改变命运的信念。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头道水村当地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极大提升。村里的中小学早已通了电和燃气,学生们也告别了十余年前背柴背粮上学的历史。

但是因为一些意外变故,比如父母一方患病或出走,一些家庭的经济再次陷入困难。如果没有外界帮助,这些家庭的孩子不仅无法完成初、高中学业,更难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走出贫穷、消沉的困境。

那么,头道水中学的孩子们为什么能够满怀希望?这源自于一场延续十余年的“公益接力”。

十多年前,一线城市的一些爱心人士就开始不间断地资助当地学生。不少当年的接受资助的学生,已经考入重点高校,在大城市生活定居,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十余年前一位需要背着米面柴火翻山越岭去上学的女孩,依靠资助完成了初高中学业,考入了华东理工大学。现在她已经成为中昊芯英上海研发部门的一位硬件工程师,负责自研芯片的逻辑验证工作。

如今,这位硬件工程师也作为“善芯大使”的一员回到母校,向学弟学妹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孩子们来说,没有比这更具鼓舞性的榜样了。

杨龚轶凡对他资助的同学进行家访

除了榜样的力量,“善芯大使”还会通过电话沟通、定期走访等方式,持续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并给予成长过程中的情绪与心态引导。

“山里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努力程度,很多人是难以想象的。当地小学生和初中生都是早上7点开始学习,一直到晚上10点。只因为教育资源不够,导致学习成绩差,但是他们的努力程度是非常高的。”

据介绍,未来中昊芯英的“商业向善”项目会一直持续下去,并拓展到其他省市地区,帮助更多学子走出困境。

“真正能够帮助地区发展的还是当地人自己。能够调动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的学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其实比资助的金钱数额更重要。‘商业向善’更多是中昊芯英对初心的坚持。怎么样保持一份初心,让我们能够走得更远。”

在回馈社会的初心背后,中昊芯英这家AI芯片公司一端连着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另一端向着最前沿的AI算力领域不断探索。

杨龚轶凡通过粉笔游戏向同学们讲解斐波那契数列

一位硅谷归来的斯坦福学霸,坚定投入TPU赛道

杨龚轶凡与芯片的结缘,可以追溯到20年前。

杨龚轶凡的父母都是云南大学78级数学系的高材生,原生家庭的影响让他很早就接触计算机。高中毕业时,杨龚轶凡被保送上海交大,在实验室第一次接触单片机和PGA,从此对芯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了芯片,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所有的事情都源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和判断语句,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神奇。”

2005年,一段出国做交换生的经历让杨龚轶凡意识到国内外芯片产业的差距。“当感受到真实的差距,就要选择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去学习,去搞明白这个差距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随后,杨龚轶凡申请去美国读书,先后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士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从斯坦福毕业后,杨龚轶凡在硅谷进行了 10 余年高端芯片领域的研发工作。

在甲骨文公司,他参与、主导了 12 款包括 SPARC T8/M8 在内的顶级高性能 CPU 的设计与产出。期间,成功流片十余次,掌握了从 28nm 到 7nm 各代先进制程工艺下大芯片设计与优化的完整方法论。此后,杨龚轶凡又加入谷歌,作为芯片研发核心团队深度参与 TPU 2/3/4 的设计与研发。

多年前沿芯片研发经历,杨龚轶凡深知芯片和半导体产业必将成为大国之间博弈的焦点。怀着“做中国自己的TPU”的信念,他放弃美国绿卡,毅然回国创业。

中昊芯英创始人兼CEO 杨龚轶凡

坚信AI的未来,让算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当前,生成式AI与大模型引领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各行各业对AI算力的需求井喷。

然而2018年杨龚轶凡回国创业时,正值上一轮人工智能产业低谷,国内不乏“AI浪潮已过”的悲观论调。

而杨龚轶凡始终坚定地认为,AI即将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是可以明确预见的。“可预期的将来,人类会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届时,大模型将具备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智力水平,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核心。让算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就是我们的愿景。”

为解决国内AI训练芯片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杨龚轶凡提出了新一代自主可控GPTPU设计理念及产业化战略,并带领团队完成了包括自研指令集、自研体系架构等一系列技术攻关与突破,开辟了一条实现人工智能大算力生态的自主可控之路。

AI芯片的设计制造过程极为复杂,从设计、封装测试、流片、量产,每一款成熟的芯片产品都要经过4-5年时间打磨。无论巨头还是初创企业,这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都很难压缩。

创立的前5年,中昊芯英默默无闻地完成核心产品的打磨与技术积累,以及商业化落地,终于迎来了目前的产业爆发。“我们已经基本上度过0~1的阶段,下一步将是1~10,10~100的阶段。”

2021年,中昊芯英完成了刹那® 训练芯片的主要设计和验证,实现了祝融®推理芯片的SoC。

2022年,完成刹那® 训练芯片的SoC设计,祝融®推理芯片的流片及产业化。

2023年,刹那®训练芯片顺利量产。刹那®是中国首枚高性能 TPU训练芯片,基于全自研 GPTPU 架构。其具备完全自主可控的IP核、全自研指令集与计算平台,面向大模型训练场景时的算力性能达国际一流水平,可支撑超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

在AI芯片行业中,中昊芯英围绕「自研训练芯片 + 超算集群 + AIGC 预训练大模型 」打造产业价值链,其核心产品涵盖:刹那®训练芯片、祝融®推理芯片、泰则®人工智能服务器、泰则®大规模AI计算集群系统等。

目前,中昊芯英的核心产品已经在国内多个智算中心投入使用。接下来,中昊芯英还将围绕金融、医疗等核心行业研发行业大模型,加速AI应用在各行各业的落地。

“我的判断是,未来AI计算将会成为人类社会运行过程当中最主要的计算力,甚至可能超过90%的占比。”

对于AI芯片以及TPU的发展趋势,杨龚轶凡认为,“TPU是专门为深度学习、为大模型量身定制的芯片架构,即使通用性不如 GPU 强,但它只需要在深度学习,甚至更聚焦的大模型这个领域发挥它的有效性,就将有足够高的市场优势和足够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 AI 产业的发展,在面向深度学习和AI大模型训练相关的计算场景时,未来TPU或类TPU架构将占据主流。”

结语

“伟大的公司与事业的起点往往并非来自于纯粹的商业利益,而是来自于对产业、对社会的责任感。”

从锚定TPU赛道创业的艰难探索,到资助困难学子的“商业向善”项目,杨龚轶凡始终围绕回馈社会的初心做出一步步关键的选择。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最前沿的科技企业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透过头道水中学孩子们眼里的光,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并不是冷冰冰的工具,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公平、更温暖的世界。

END

本文为「智能进化论」原创作品。

0 阅读:10

智能进化论

简介:专注AI产业趋势、场景应用的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