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砂壶包浆如何养?

紫砂壶见文化 2025-03-26 12:26:48

紫砂壶的呵护与培育,通常被雅称为“养壶”,这一行为的核心,旨在让壶体更加擅长吸纳茶香,封存茶韵,同时唤醒壶身内在的质朴光辉。

在养壶的悠长旅程中,不少壶友常常陷入困惑:为何我的壶似乎总也养不出预期的模样,或是变化之缓慢,令人焦急。

这其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养壶究竟需要多久,才能初见成效?而怎样的养护方式,才能使其更显韵味?

然而,对于这些疑问,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可以套用。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泡养,紫砂壶的表面会呈现出一种温润之感,但它绝非抛光后那种冰冷的玻璃光泽所能比拟。紫砂的颗粒,如同星辰般均匀而又不规则地散布于泥料之中,即便是在泡养之后,这种颗粒感依旧清晰可辨,只是那份最初的粗犷已被抚平。不同种类的泥料,其颗粒感各具特色,后文我们将通过对比其他泥料的泡养效果,进一步展现这一差异。

紫砂壶,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存在。在养壶的过程中,壶身仿佛能够吸收主人的情感与灵性,乃至智慧、豁达、果敢、孤傲等个性特征。正因如此,不同的人养出的壶,往往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其中,既有方法的不同,更有情感投射的独一无二。紫砂壶需要被呵护,且越养越显温润,越养越富有内敛的光泽。这正是许多壶友,尤其是初学者所追求的养壶境界。这种光泽,是时间累积的结果,是茶汁浸润、手的频繁摩挲、灰尘与衣物皮肤的持久触碰,乃至空气中尘埃的轻轻吹拂,层层积淀,最终渗透至壶体内部,于壶表逐渐形成的一种“旧”而明亮的感觉,人们称之为“包浆”。它如同我们记忆中,老家那根因长期使用而油光锃亮的扁担,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一)茶汤之韵

茶汤中的物质,在泡茶的过程中悄然附着于壶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逐渐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包附效果。每次泡完茶后,细心清理、晾干、擦拭,你会慢慢发现紫砂壶那温润如玉、颗粒分明的美感。

(二)手之温度

闲暇时,一壶在手,轻轻摩挲(切记,需在双手洁净无油的状态下进行)。在寒冷的季节,泡完茶后,倒尽茶汤,趁着壶身余温,一边摩挲一边暖手。这样的过程,既是在养壶,也是在享受片刻的宁静。经年累月,如同盘玩核桃一般,紫砂壶也会逐渐上浆。但请务必记住,摩挲时双手必须保持清洁无油!

(三)时光之痕

紫砂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氧化”。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而这种变化,正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包浆”。

紫砂壶的包浆过程,是时间与情感的双重磨砺。想象一下,每当品茶之际,玩壶者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爱壶,身心得以放松,对壶的喜爱更是油然而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人养壶壶养人”的和谐共生之境。

然而,包浆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正确的方法。有些人虽然养壶多年却未见成效,其实是因为方法不当。例如,将茶汤直接倒在紫砂壶的表面上而不进行擦拭,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长此以往,壶的表面会堆积起茶垢,破坏了紫砂壶的美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干净的专用养壶巾轻轻擦拭壶身。

养壶切忌急功近利,这与品茶的道理相通。我们应该享受这个过程,只要方法得当,定能收获比预期更加美好的包浆效果。

0 阅读:12
紫砂壶见文化

紫砂壶见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