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b站自制的《屋檐之夏》正式开播,节目在中国老龄协会的指导下,邀请包括刘雪华在内的三位上海独居老人与年轻人共同开启一场21天的共居体验。并设立演播室观察团对两代人的相处进行观察。
根据《屋檐之夏》节目介绍,上海是一座较早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城市,随之而来的就是老人独居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同时,老人们主动或被动独居也逐渐常态化。
独居带来的孤独感以及老人独居所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屋檐之夏》通过这场代际共居体验完全打破了公众对独居老人固有的刻板印象,目前出场的两位老人都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但同时节目也强调,即使是照顾自己日常起居不成问题的老人,也有需要帮助和陪伴的时候。对于老人来说,《屋檐之夏》是一次温柔的凝视与观察,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档节目则是换一个视角了解长辈的契机。
代际共居的空间选择
《屋檐之夏》中的共居体验发生在三位老人家中,每位老人将迎来两位同住的年轻人。这样的设定首先保证了老人在录制中仍然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观众也能更直观地观察独居老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刘雪华已经独居九年,家中养了两条狗,平时有保姆照顾。她本身就是比较宅的性格,平时不太爱出门。节目中的一些生活碎片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构建起一个真实的刘雪华的形象。
比如刘雪华的日常就是看电视、手机上打麻将、和家人朋友聊天。但不可避免的,在和年轻人社交的过程中她稍显生疏。
另一位老人朱爷爷则生活得非常有腔调,吃穿用度很讲究,同时也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在社交中也很直接,不绕弯子。
他们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独居人群——一种长期享受寂寞,一种尽量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层。
同时两位老人是有共同点的——不管他们的个性是开朗还是相对封闭,他们需要关怀。
刘雪华的先生去世后她开始独居,一些小细节暴露了她对陪伴的需求——电视24小时不能关,第一次独自遛狗以后会激动地给所有亲朋好友打电话,和保姆也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朱爷爷的生活丰富多姿多彩,但他会反复提及自己和年轻人聊得来,没有被社会淘汰。可以看出,朱爷爷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被“抛下”的恐惧。
《屋檐之夏》对老人群体的刻画是非常谨慎也充满善意的,但目前播出的节目来看,这场代际共居体验更偏向于对老人的观察,而非两代人的互相了解。
年轻人入住老人家中无法避免的会产生拘谨感,比如拉宏桑住进刘雪华家中后更想呆在房间中,但由于是在做客,于是总是非常不安。
朱爷爷也想要尽地主之谊,把行程为两位年轻人规划好,将自己的生活展现给他们。
节目中可以看出,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其实默认了节目形式是年轻人对老人的观察,也更重视年轻人对老人的进一步了解。但刘雪华以及朱爷爷其实都表达了强烈的,了解年轻人的意愿。
如果节目后期可以让老人们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比如刘雪华可以用一天的时间去感受拉宏桑作为b站up主的工作状态,甚至感受一下年轻人群体普遍的合租生活,真正了解他们的忙碌,这种代际沟通可能会更深入。
一位老人和两位年轻人同住的必要性是什么?
上文提到,《屋檐之夏》的代际共居体验形式为每位老人和两位年轻人同住,但从第二期节目的预告来看,年轻人之间的社交很有可能会喧兵夺主。
比如拉宏桑和刘赟在上节目之前完全不认识,入住以后拉宏桑不知道如何和刘赟相处,压力太大导致自己躲在房间里哭。
社交恐惧爆发的拉宏桑几乎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了解刘雪华,只能拼命克服与同龄人社交的恐惧。这样一来代际共居的主题就变成了对社交障碍的克服。
朱爷爷家也有两位年轻人入住,一位是朱爷爷之前机缘巧合之下认识的年轻人Miya,一位是节目组安排的外国人阿雷。朱爷爷来参加节目也是Miya推荐的。
其实朱爷爷和Miya的故事是很动人的,大学生Miya在餐厅里偶遇朱爷爷,想起了自己过世的外公,于是决定和朱爷爷搭话。
Miya和朱爷爷的相遇也让很多人共情,弹幕上很多人表示想起了自己的外公外婆。
如果这次代际共居体验只有Miya和朱爷爷参加,萍水相逢的二人通过共同生活对彼此产生更深入的了解,故事线将非常特别且温情。但阿雷的出现打破了Miya和朱爷爷这条故事线的完整性。
并不是说阿雷的存在就是多余的,如果阿雷和朱爷爷作为跨年龄段、跨国际的一对代际观察对象是非常有趣的,比如阿雷送了朱爷爷一盒茶,朱爷爷直言300块钱的茶不够好。
阿雷参加节目的目的其实也是寻找一个情感寄托,因为疫情原因阿雷没法陪伴身体变差的外婆,所以希望通过和朱爷爷的相处得到一种安慰。这与Miya和朱爷爷相识的初衷是相似的,在这种情况下显然Miya更适合和朱爷爷共居。
但《屋檐之夏》瑕不掩瑜,仍然向观众传递了非常动人的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以独居做切口,用代际共居的方式去呼吁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关怀。独居是种生活方式,但独居不必孤独。希望这档节目能够让更多的人愿意向亲人张开双臂,给予更多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