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毛泽东接到粟裕的电报感觉不对劲,命令陈毅立刻返回华野

野史记录 2024-07-03 15:00:53

1947年6月,解放战争陷入了一种僵持状态,而这种僵持状态对我军十分不利,国民党军利用优势兵力不断压缩我军的活动空间,若不能及时调动敌人的兵力,任由敌人继续全面施压,我军的前景堪忧。

中原困局

鉴于这种情况,毛主席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蒋介石压缩我军的活动范围,我就派兵直插敌军腹地,在敌占区闹一个天翻地覆,彻底打乱国民党军步步为营的倾轧之势。这个重要任务由刘邓大军挑头,率先挺进大别山,陈粟、陈谢两支大军则紧随其后,在中原地区以“品”字形纵横驰骋。

这样的安排初见成效,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因为蒋介石很快就派出了白崇禧、邱清泉和胡琏率领三路大军到中原,与我军捉对厮杀。其中,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期间丢掉了重武器,在后续的作战中一度陷入困境,即便是后来摆脱了困境也长期因为缺乏重武器而在攻坚战中显得乏力。

因此,如此安排来调动敌军的目标达到了,但作用并不明显,只是换一个地方陷入困局而已。若想见招拆招的再次打破僵局,就必须要有新的动作,而毛主席当时对此早有预料,也准备好了向敌人腹地进行第二阶段跃进行动。

当时的计划是,粟裕率领三个纵队在夏秋两季选一个合适的时机渡江,闯入敌人的腹地作战,彻底扰乱国民党军的部署。这相当于送孙悟空进牛魔王的肚子,一旦实现渡江作战,敌人势必会手忙脚乱,此前在中原摆下的铁桶阵自然就难以维持。

为了能够实现该作战计划,毛主席当时打算组建东南野战军和东南分局,这意味着粟裕一旦接受命令,将极有可能成为东南野战军的军事主官。东南野战军成立以后,将会是我军当时的第六个野战军单位,而粟裕若能顺利出任东南野战军司令,地位将高于在华野的地位。

因此,无论对于战局而言,还是对于粟裕的发展而言,粟裕率领三个纵队渡江作战,都将是一次非常值得期待的军事安排。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粟裕得知该消息以后,并未显得很兴奋,反而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粟裕的想法

张震在后来所写的回忆录中,曾经提及了此事。粟裕得知渡江计划以后,张震经常能看到他拿着军委的电报在地图前沉思,有时候甚至彻夜不眠。

粟裕有时候也会找张震聊渡江这件事,在交谈中提及了渡江作战的一些弊端,例如孤军深入缺乏后方补给,虽然部队会更加灵动,但长期作战下来难以为继。粟裕在这方面其实是有一定的发言权,因为早在红军期间粟裕就经历过差不多的局面,当时他率领没有补给的部队四处游击,对其中艰难的体会最深。

所以,粟裕对渡江作战的计划持有自己的观点,甚至到了不吐不快的那种程度。沉思了很久很久,粟裕一边按照军委的命令积极做渡江的准备工作,又亲自写了一份充分表达自己对渡江作战观点的电报发给了中央,希望中央军委能够考虑他的想法。

毛主席接到粟裕的复电以后,从电报内容中轻易感受到了粟裕对渡江作战的迟疑。而当时粟裕麾下的三个纵队已经抵达濮阳多时,渡江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的差不多,几乎到了随时渡江的程度。

越是这种蓄势待发的状态,部队的军事主官就越不能迟疑,一旦心中有了这样的念头,未来在执行任务期间就可能无法贯彻任务目标,对部队最终完成任务产生障碍。

毛主席意识到不对劲儿以后,于1948年2月2日下达了一道命令,任命陈毅为东南野战军司令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兼副政委。而且,陈毅在接到命令的当天,就要立刻动身前往濮阳,随时准备率部渡江作战。

从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来,粟裕当时在电报中表现出来的迟疑,是陈毅亲自前往濮阳,与粟裕一起渡江作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陈毅当时离开华野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这次来到濮阳与粟裕见面,首要任务就是帮助粟裕排除内心的疑虑,全面贯彻渡江作战的计划。

西柏坡面谈

在这次谈话中,陈毅问粟裕要不要服从中央命令渡江?粟裕当时的回答是,自己已经积极准备渡江作战,一定服从命令。但他却还是认为,渡江作战计划应该暂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保留中原兵力,采取“忽聚忽散”的战术,在中原地区歼灭敌军有生力量更加妥当。

粟裕的军事才能,在当时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孟良崮一战更是让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陈毅虽然无法说服粟裕,却还是愿意给他一次机会,随后将华野众将聚集一处,又安排粟裕将自己的观点向刘邓详细阐述,最终的结果是,众人没有说服粟裕,反而全都被粟裕说服。

陈毅也在最后表示,愿意支持粟裕将自己的想法形成书面文字,向中央进行斗胆直陈,进行渡江前最后的争取。

毛主席对粟裕一向很看好,这一次见粟裕如此坚持,也打算当面听一听粟裕的真实想法。因此,毛主席看过粟裕斗胆直陈的电报以后,不仅没有动怒,反而让陈毅和粟裕立刻跑一趟西柏坡。

粟裕到西柏坡以后,毛主席热情的出门相迎,简单的寒暄以后谈话进入正题,粟裕将自己的想法全面细致的讲给毛主席听。毛主席听完以后未置可否,而是反问了粟裕一句:“华野在中原集中兵力寻机歼敌,能有多大作为?”

粟裕闻言,豪迈地回答:“4到8个月的时间内,歼敌5到12个旅”。其实,毛主席和粟裕都清楚,这样的一问一答并非是简单的聊天,而是毛主席的广阔胸怀和对粟裕的充分信任,毕竟毛主席肯定了粟裕的想法,若粟裕最终拿不出成绩来,这个决策将会是一次失败。

值得庆幸的是,粟裕最终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亲自率领华野在中原大展拳脚,不断打胜仗,歼敌数也屡屡攀升,充分实现了粟裕对毛主席的承诺。尤其在不久后的淮海战役,国民党军更是被歼灭了数十万兵力,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11 阅读:1949

野史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