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是人民军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为新中国的革命立下不朽之功。解放战争时,邓小平是二野的政委,与刘伯承搭档,在淮海战役中担任总前委书记,与谭震林、粟裕、陈毅、刘伯承共同指挥。
二野走出来的高级将领不少,比如邓小平十分器重看好的两位姓陈的高级将领,即陈赓、陈再道。
陈赓是大将,陈再道也不差,他是上将。
晚年,邓小平对二陈有了各自的看法:陈赓早逝最痛惜,裁撤铁道兵最对不起陈再道邓小平用两个“最”字,为何会这么说呢?
最痛惜陈赓
众所周知,陈赓早年跟随周总理参加革命,黄埔一期毕业,人缘极好,与黄埔同学有着深厚的友谊,也曾深得蒋介石器重。陈赓信仰共产主义,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决然反蒋,跟着周总理干特科工作。
陈赓能力全面,干什么事情都能独当一面,早年在上海干特科时,就是周总理麾下的一员得力干将。进入苏区率领红军作战时,同样是一员猛将,办教育,建军校,也是一把好手,好像没有他不会干的工作。
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陈赓是一二九师麾下的主力旅旅长,归刘伯承、邓小平领导。别看邓小平是陈赓的领导,二人年龄差不多,仅仅只有一岁之差。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兵团算是刘邓大军麾下最能打的一支部队了,邓小平对陈赓一直很看好,二人私下感情也很好。
陈赓性格活泼,爱开玩笑,就像是军中的“开心果”,就是平日严肃的彭德怀,也经常被他逗笑。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忙忙碌碌,支援越南作战,支援抗美援朝作战,创办哈军工等等,几乎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战争时期,陈赓受过重伤,健康一直欠佳。正是这个原因,陈赓心脏不太好,曾突患心肌梗塞病,这种疾病很危险,需要休养。
可陈赓哪里肯舍得放下工作,1961年3月16日,因心脏病发作在上海病逝,真是天妒英才,让邓小平非常痛惜,共和国失去了一位大才。
最对不起陈再道
陈再道是红四方面军走出来的高级将领,参加过黄麻起义,是木兰山72名游击英雄战士之一。关于黄麻起义,徐向前元帅曾高度评价它的历史意义,对72名游击英雄同样给出高度评价。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陈再道作战勇猛,不论是当普通士兵还是团长,师长,都不要命的冲锋。徐向前非常爱惜陈再道这位骁将,作战时,会特别下命令,禁止陈再道再打冲锋。
徐向前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道理,陈再道已经是师长了,万一冲锋时牺牲了,对部队是很大的损失,影响到全局作战了。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陈再道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领导下,参加革命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陈再道授上将,先后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遗憾的是,1967年,陈再道因武汉“七二○”事件遭迫害,停止了工作。
时间来到1977年9月,全国形势好转后,陈再道恢复了名誉,出任铁道兵司令员。对这个任命,陈再道非常感激,一方面,这代表党还没忘记自己,另一方面,还能发挥余热,继续为党和国家效力。
在铁道兵司令员这个岗位上,陈再道干劲十足,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百万大裁军的到来,铁道兵被裁撤了,陈再道听到这个消息,难免有些失落。
邓小平下达命令后,陈再道找到总参谋长杨得志,询问此事真假。杨得志告诉陈再道,裁撤铁道兵的消息是真的,并且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陈再道本人党性很高,虽然有不舍,但还是服从命令,隔日,在铁道兵常委会上宣布:铁道兵要脱下军装,和基建工程兵一样,不再与军队挂钩,铁道兵要并入铁道部。
裁撤铁道兵,铁道兵的同志议论纷纷,请求陈再道找邓小平反映情况,建议保留铁道兵。陈再道理解铁道兵同志们的看法,因为不论是干部还是战士,自从铁道兵成立的那一刻,都干着最累,最苦的活,付出了巨大牺牲,建铁路、搭桥、钻山沟,挖隧道,哪一样不是要出大力的。
铁道兵全体指战员们,他们不怕辛苦,因为是一个兵,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得知铁道兵要裁撤后,他们那身穿了几十年的军装就要脱下来了,十分不舍得。
陈再道带着铁道兵全体指战员的期望,找邓小平反映情况,请求可以保留铁道兵,精简一下人员也行。
既然大裁军决心已定,邓小平为了顾全大局,还是没有同意陈再道的请求。邓小平就裁撤铁道兵一事,觉得对不起陈再道,对不起辛苦付出的铁道兵战士,为此,他亲自到铁道部,对众人说:只要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
当铁道兵被裁撤,战士们脱下军装的那一刻,上至陈再道上将,下至几十万铁道兵战士,心里都不是滋味,有的放声大哭,舍不得这身军装。邓小平明白,裁撤铁道兵,对不起陈再道将军,他承受太多了。
不论是陈赓还是陈再道,都是我军十分优秀的高级将领,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