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评审,课题为什么是“重量级”依据?

平湖一柱 2025-03-15 12:05:02

有个教师说,去年参加副高评审,他们单位有5个指标,最终评审只过了3个。他有2个县综合优秀教师,一个市级作业设计一等奖,2个县优质课一等奖,在单位积分排名第二,最终评审却没有通过;可是另一个老师,只有一个县优秀班主任,一个市课题主持人,一个县优质课一等奖、一个县教学质量奖,在学校积分排名第五却通过了,这是为什么?

这个事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很复杂。

说它简单,是因为,单位竞评和最终评审标准不一样。

单位竞评一般采取积分制,大证小证都算分,每个证书都会赋给一分值,按分数高低排名推荐;

正式评审是荣誉限件“3+3”——综合荣誉、业绩成果各限3件,不计分、不积分,评委综合评议,然后无记名投票,通过票数超过三分之二即为通过。

这种情况下,正式评审和学校推荐结果不一致就很正常了。

说它复杂,是因为,正式评审通过与否不像单位竞评那样对每个证书有一个明确的量化计分权重,对证书“含金量”的认定只有“质的描述,没有量的标准”。对一个证书含金量的认定,全由评委根据“规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来评判,比如我们前面说过,对于优质课和教学质量奖,二者含金量哪一个更高,是见仁见智、难分伯仲的事。

话题回到文章最前那个老师说的情况,就他二人比较,有课题教师通过,他没通过是很正常的事。

其一,他的5件荣誉——2个县综合优秀教师,一个市作业设计奖,2个县优质课。作业设计一等奖虽然是市级的,虽然单位也将其勉强认定成市“市级以上教学能力奖”,算具备了“6选1”条件,但实话实说,大家都说,“作业设计”比赛,不仅是单项中的单项,更有比赛只是对上交作品进行评判,非是现场比赛,其含金量当然也就相对较弱了,甚至弱于县级优质课,所以,这位老师就相当于没有市级荣誉;

其二,3件业绩成果——2件优质课,1件作业设计,都是教学能力类,没有质量(成绩)类,更没有教研类,荣誉太过单一啊!

另一位老师,综合荣誉虽然只有一件少了些,但优秀班主任是教育,优质课是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奖是教学实绩,课题是教研。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和实绩就全方位展现了出来,而且课题还是市级课题,含金量高啊!有这一个市课题主持人“领衔”,再加上另外4个荣誉,通过就成为了很正的事了。

有老师说,课题那么重要吗?我们单位,市级课题主持人积分还不及一个县综合优的一半呢?

是的,现实中,不少单位对课题计分较少,是因为对课题认识不足,认为课题是一种形式主义,报告东拼西凑,没有实用价值。这实在是一种偏见。今天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其作用,只讨论在职称评审的中的含金量。

鲁教师发〔2023〕1号规定的副高“6选1”条件有6个,其中第二条就是课题:“主持县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并通过结项鉴定,或参与(前3位)市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并通过结项鉴定”。

大家看,“6选1”是门槛级条件,没有这些条件,申报副高都没资格,这些条件顺序,显然不是胡乱排的,是按其重要性、过程的长期性、实践的复杂性和教师“汗水付出”多少来排序的,因此,顺序越靠前,含金量越高。

申报副高“6选1”,课题排在第二位不说,其要求,县级课题主持人或市级课题前3位就行,那你想一下,市级课题主持人,含金量有多高?

所以,教师欲申报职称,观念一定要更新,一定要吃透文件精神,对照标准去准备,千成不可小觑了课题。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1
平湖一柱

平湖一柱

交流家教经验,共享育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