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张作霖看中貌美的许澍旸,强娶她做了四姨太。谁知,婚后她不争宠,不要钱,只提出一个要求,却让张作霖难住了。
许澍旸出生在河北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去世后,她就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是艰苦。
但许澍旸从没有自怨自艾,反而一直安慰母亲,不要放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18岁那年,许澍旸正在河边就着冰冷刺骨的河水洗衣服,谁知一个男人骑马而过,一眼看中了她这张美丽的面孔。
当下二话不说,就给了点钱送到许澍旸母亲手里,并让人把许澍旸带走。
这个男人,就是当时东北三省响当当的大人物,张作霖。
许澍旸命运的轨迹就此被改写。
虽然许母又惊又怒,十分舍不得女儿,更不愿意因为一点钱就让女儿远嫁。可张作霖有钱有势,和他对着干不会有好结果。
许澍旸正是深知这一点,慢慢说服并宽慰了母亲,别为自己担心。很快她就嫁到东北,成了张作霖的四姨太。
不过,虽然生在农家,许澍旸却是个很有志气的女人。她一直渴望能读书识字,不要对外界一无所知。
她也知道,用美貌来讨好丈夫,只能换取他一时的新鲜感,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厌弃。
因此,婚后许澍旸既不刻意争宠,不讨好谁,也不奢求张家的钱财,每日安静在家翻翻旧书,照着临摹。
张作霖想到自己的四姨太远离家乡,有些愧疚,就问她有没有什么愿望,可以说出来,一定满足她。
许澍旸便提出自己想要进学堂,和那些女学生一样坐在教室中上课。
这可把张作霖难住了,要知道,当时的学堂教的就是反对军阀割据,就是奔着打倒他来的。
见张作霖沉默,许澍旸没放弃,继续争取,还以自己腹中的小孩作为筹码。
张作霖没办法,只得点头,随她去了。
许澍旸如愿成为了奉天女子师范学校的一名学生,怀着身孕的她,每日勤奋苦学,积极发问,学问增长很快。
但社会上时不时出现的风言风语,总是会传进许澍旸的耳朵。好面子的张作霖忍受不了,强行把她带回了家养胎。
生下儿子后,她又提出继续求学的想法。这次,张作霖说什么也不肯同意。
许澍旸只能退一步,说不去外面上学也行,反正家里也有给孩子们请老师上课,她去“旁听”就行了。
张作霖不由得震惊,抬头看了看眼前人,想不到她平静温和的外表下是如此坚韧执着的一颗心。
坚持学习让许澍旸的气质变得出众,整个人谈吐沉着大气,这让张作霖对她另眼相看,多了几分宠爱。
许澍旸于是接连生下4个孩子,在家中的地位也渐渐提高。
可能是因为自己读了书,有思考,在教育子女上,许澍旸显露出了少见的严厉。
首先,她不允许自己的几个孩子,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样,花钱大手大脚,挥霍无度,摆富家子女的气派。
而是要求他们多走出去看看,了解民生疾苦,立下远大志向,不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一次,许澍旸还顶住压力,硬是把她的子女都送到新式学堂接受教育。每月定期几天,她都会挨着考校他们的功课。
有一次,小儿子张学思在学校和同学起了冲突,老师责罚了他,他却脱口而出:“你知道我爹是谁吗?是张作霖!你敢打我他一定饶不了你!”
谁知,这件事传到了许澍旸耳朵里,她狠狠打骂了张学思一顿,罚他认真悔过,还去面见老师说:“您打得好,我要感谢你对我孩子的教育!”
平时在家,许澍旸也从不刻意强调,他们父亲有多厉害,而是告诉儿女:“这家中的一切,都不属于你们。将来要生存自立,必须得靠自己一点点拼搏。”
起初不太理解母亲的孩子们,尤其是张学思,长大后都明白了许澍旸的良苦用心。
在张作霖去世后,许澍旸坚持让儿女好好求学,做好手中事,不要乱了分寸。
她也以身作则,在家中读书临帖,尽可能帮助外面的穷人病人,让自己时刻知晓社会动向。
在她的数年努力下,四个孩子都不负所望,各有各的优秀。
大女儿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小女张怀曦考入了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大儿子毕业后进了联合国工作,小儿子张学思一路逆袭,成了新中国的优秀海军。
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多重限制下,许澍旸能时时以读书为先,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子,是相当难得的。
她的眼界与格局,塑造了自己从泥泞中开出花的一生,也成全了子女的圆满。
为这位伟大的女性,伟大的母亲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