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去世前,向陪伴44年的丈夫索吻,回忆录里只写了另外三个男人

可可爱爱滴 2025-04-21 10:18:14

1928年的时候,丁玲、胡也频和冯雪峰商量好了,打算一块儿搬到杭州去住。他们最后在西湖旁的葛岭山上14号安了家,这房子是冯雪峰找的,有个小院子,还有两个卧室,胡也频住一个屋,冯雪峰住另一个屋。

白天时,丁玲今天会和胡也频一起吟诗作对,握着手谈笑风生;到了明天,她又转身和冯雪峰肩并肩写作,相互依偎。夜幕降临后,丁玲会在两个房间之间来回选择过夜的地方。

丁玲觉得,胡也频这家伙挺单纯可爱的,冯雪峰呢,就显得成熟有魅力,这两种类型她都蛮喜欢。能同时拥有这样的两种生活,她真的是心满意足了。至于那俩痴情的男人,就等着丁玲做决定呢。他们俩都表态了,不管丁玲最后选谁,他们都乐意接受。

有时候话说得太急太绝,其实真没啥好处。爱情这东西吧,天生就带点自私,它没法分享,只能一个人拥有。

最先觉察不对劲,开口说要停掉这个游戏的是胡也频。他跟丁玲说了心里话:“我老觉得这事儿不对劲,我怕自己是撑不住了。”

丁玲心里头其实是一万个不乐意,但她没直接跟胡也频说不行,而是让他去找好朋友沈从文问问看。胡也频到了上海,见到沈从文,那满心的憋屈就再也忍不住了,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

沈从文听后,连忙劝胡也频说:“这辈子能碰到真爱真的很难得,千万别轻易就说拜拜啊!”然后他跟胡也频聊了些夫妻之间该怎么相处的小窍门。说完这些,他还不忘给好友打气:“你得守住对爱情的信念,放心,我会一直站在你这边,帮到底的!”

回到杭州后,胡也频听了沈从文的点子,就跟啥也没发生似的,还是和丁玲、冯雪峰一块过着他们的小日子。后来,冯雪峰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催着丁玲赶紧拿个主意。没隔多久,丁玲就给了他答复:“我选胡也频!”

为啥选胡也频呢?丁玲跟冯雪峰就说了这么一句:“这事儿太棘手了,我要是现在走了,他铁定会想不开,自己了断。”

冯雪峰告别杭州后,胡也频和丁玲又回到了他们的“小日子”。他们自觉地把那段过往放在一边,感觉就像时光倒流,一下子回到了1924年刚认识那会儿。

丁玲在北京大学国文系蹭课的时候碰见了胡也频,那时候她根本没往恋爱那方面想,一门心思全扑在写作上。胡也频呢,他是《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的编辑。丁玲和他打交道久了,觉得他这人肚子里有墨水,还特别有礼貌。不知不觉间,他俩的关系就有点微妙了,丁玲心里头好像也开始对胡也频有那么点意思了。

丁玲和朋友的情谊开始有点变味时,她弟弟突然没了,她伤心得不行,立马就回了湖南老家。胡也频一听这消息,急忙找朋友借了20块钱当路费,丁玲一到家,他也紧跟着到了。胡也频那时候头发乱糟糟的,脸也没洗,就这么出现在丁玲家门口,把丁玲和她妈都吓了一跳。

就算再铁石心肠的人,心也会慢慢变暖。丁玲因为胡也频的及时出现,心里感到特别宽慰,对他的好感直线上升。胡也频见状,鼓起勇气向丁玲直接表达了心意:“跟我回北平吧,我会一直陪着你!”

胡也频兴冲冲地拎来个大纸盒,丁玲接过来,一掀盖子,满满当当全是玫瑰花,旁边还夹着张小纸条,写着:“你的一个新弟弟送的。”丁玲心里头一暖,立马就被这份心意给打动了,爱情的火花嗖的一下就冒了出来。

到了北平后,丁玲和胡也频就在香山安顿下来了。说实话,他们之前也就碰过几回面;而且后来,他们俩虽然住在一起,但却一直没领结婚证。

丁玲跟朋友们聊起这段感情时,这样说:“咱俩就像小孩一样,把爱情当成游戏,因为玩得开心就走到一起了。”后来,朋友们才慢慢明白,他们俩奉行的是“柏拉图恋爱观”,日常相处总是客客气气的,其实并没有像真正的夫妻那样。

丁玲跟人同居以后,文学方面的天赋简直了,让人大吃一惊。1927年,她在《小说月报》的最开始位置,发表了第一篇作品《梦珂》。到了1928年,她又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这本书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丁玲很快又卷入了另一段情愫之中,她被文学界的后起之秀“冯雪峰”深深迷住了。那会儿,丁玲得到了去日本深造的机会,胡也频特别赞同她的决定,还找朋友帮丁玲找了位日语辅导老师,这位老师正是冯雪峰,他以前在北京大学蹭过日语课。

丁玲初见冯雪峰时,心里头不免有点落空。这家伙虽然只比自己年长一岁,但穿着打扮实在是老土,看着就像个从乡下来的小伙子,长相也挺大众。而且,冯雪峰手头还挺紧。不过,两人多打交道后,发现挺合得来的。他们不光一块儿学日语,还聊起了文学、时事,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根本停不下来。

他们俩都超级欣赏对方的本事,感觉要是早点遇上就好了。丁玲心里头原本挺冷清的,但这下子像是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她在这么个不太对劲的时候,偏偏就看上了这个男人。

丁玲心情再次“激动”起来,她跟朋友说:“这是我头一回心动的人。”丁玲给冯雪峰写了封情书,里头大胆地说:“每次跟也频接吻,我老想着要是你在旁边多好……想跟你紧紧搂一块儿,整个人都感觉飘飘欲仙的……”

冯雪峰跟朋友们聊起他对丁玲的第一印象,直说:“这下全砸了,啥都不剩了,名声、地位,统统没了。那感觉就像是被人一下子抓住了。”

丁玲和冯雪峰中间,挡了个胡也频。所以丁玲这么说胡也频:“虽然跟他住一起,可我总觉得孤单,这才动手写小说的。”

她特地指出来:“我其实也需要有朋友陪伴,期望能一块打拼!”很明显,丁玲想要携手并进的那个人,正是冯雪峰。

丁玲心里头挺纠结的,被困在两个男人中间,她苦笑了一下,琢磨着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爱情这东西,就像被网牢牢缠住,谁也挣不开。丁玲一边哭得稀里哗啦,一边用牙把沈从文送的那双羊毛手套啃得破烂不堪。

丁玲和胡也频表面上看挺和睦,但心里都揣着事儿。丁玲对冯雪峰思念得不行,干脆就直接跑到上海去了。胡也频一看,急匆匆地打包行李也跟着追了过去。可等他们俩到了上海,才知道冯雪峰已经跑到杭州去了。

在杭州,丁玲总算盼到了心心念念的冯雪峰。她偷偷瞄了瞄站在后头闷不吭声的胡也频,心里头碰到个“要么这个要么那个”的大难题,突然蹦出个超级大胆的主意。

丁玲拽着冯雪峰的手臂,直接问道:“咱们三个一块过日子,咋就不行呢?”

“三个人住一块儿”,这想法听起来挺让人诧异的,但两个大老爷们儿还真就答应了。胡也频和冯雪峰都心甘情愿为丁玲这么做,他们仨一块儿跑到杭州,搞起了这场有点“疯狂”的尝试,而这将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实验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冯雪峰走的那天夜里,丁玲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以前的那些甜蜜时光。虽然同住一个房子里有点怪怪的,但丁玲那热情洋溢的心,就像充沛的雨水,她只是想弄明白自己到底爱着谁。

爱情这事,虽说纯净无暇,但也得讲个顺序。丁玲调整好情绪后,和胡也频一块回了济南。可没多久,胡也频在济南的那些激进言论就让国民党给盯上了,没办法,他们只好又逃到上海。到了上海,丁玲和胡也频过了段安稳日子,还生了个男孩,叫胡小频。后来,他们一家三口照了唯一的全家福。

丁玲正在家里带着小宝宝,压根儿没想到坏事会这么快找上门。胡也频因为搞革命,冷不丁就被抓了,中统的人把他给扣下了。她的好朋友沈从文到处打听,最后说只有胡也频低头认输,才有可能活下来。但丁玲心里跟明镜似的,她知道胡也频那种性格,宁可死也不会投降的。

1931年2月7号那天,胡也频在上海龙华司令部被处决了,当时他才29岁。丁玲一听到胡也频没了,心里头那个难受啊,简直没法说。他们俩的孩子才刚满一岁,这段感情本来好好的,结果就这么没了,以后可怎么办啊?

丁玲决定把儿子送回老家,让老妈帮忙照看,这样她就能专心去参加左联的活动。没想到,因为工作的原因,她竟然又和冯雪峰碰面了。

岁月流转间,冯雪峰的模样愈发显得老练沉稳。胡也频走后,丁玲心里头空落落的,像是被掏走了一块。尽管冯雪峰已经有了家室,但丁玲对他的情感却半点没减,她豁出去了,一封封信往他那儿寄:“我这心,这两天全挂在你那儿了,满脑子都是你。说真的,我这辈子就动过一回心,就那会儿被你给点着了,那个人就是你!”

冯雪峰心里一直惦记着丁玲,对她的感情也没变,胡也频的离世让他更加牵挂丁玲。可一想到家里的老婆孩子,冯雪峰最后还是决定先放一放,不去过多搅扰。

丁玲被拒绝后心里头特别难受,她得想办法缓解下尴尬,所以见到谁都说,她和冯雪峰的关系已经升华成了“纯粹的革命战友情”。丁玲还在《北斗》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首诗,叫《致我心中的爱》:“没机会跟你说心里话,无数次话到嘴边又咽下,你好像毫不在意,不管是我的眼神还是我的心意……”

这时候,丁玲的世界里出现了一个英语翻译,名叫冯达。冯达的体贴让丁玲暂时从情感的低谷中走了出来,两人开始共同生活。尽管丁玲说过:“他对我来说是个陌生人,并不怎么吸引我。”但在被冯雪峰狠心拒绝之后,渴望被关怀的她“还是接受了冯达的存在”。

转眼间,两年就这么溜走了。在丁玲眼里,冯达始终像是个过路人。平时,冯达挺识趣,看到丁玲在埋头写文章,他就会默默走开;晓得丁玲饿了,他就会动手做点家常便饭。两个人之间,没啥温度,也没啥火花,更没啥深入了解的必要。

丁玲和冯雪峰,他们俩总是隔得远远的,关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就这么保持着一段若即若离的距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3年秋天,丁玲遇到了麻烦。

那天,冯达出门前跟丁玲讲:“如果我晚上12点前还没回,你就赶紧撤。”冯达脚刚迈出门槛,就被特务给盯上了。到了11点半,丁玲回到家,正准备打包走人,突然三个不认识的人闯了进来,紧接着冯达也到家了。结果,丁玲和冯达一块儿被抓了。

在浙江莫干山那所监狱里头,丁玲好几次想不开要自杀,好在都被冯达死命给拦下了。那会儿,丁玲嘴上说着“没所谓”的冯雪峰,其实正忙着到处找人想办法救她呢,只不过没能如愿。冯雪峰把丁玲写给他的信一封封仔细收好,然后整理出来,起了个名儿叫《不算是情书》,直接发在了《文学》杂志上。他就是想借这些特别的信,说说自己对丁玲那份得不到的爱。

丁玲在监狱期间,没想到怀上了冯达的孩子。到了1934年9月,她生下了一个女宝宝。后来,丁玲被组织救出来,终于见到了冯雪峰。但跟丁玲心里想的差远了,没啥激动人心的时刻,两个人就这么看着对方,谁也没说话。

后来,丁玲实在是憋不住了,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冯雪峰好歹是开了口:“你以为就你一个人在吃苦头啊?我这几年也是跟你一样,受了不少罪。”可丁玲一听,对方那话里半点同情和安慰都没有,哭得更厉害了。

有些人总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珍贵的。冯雪峰虽然嘴上不说,但还是悄悄给丁玲安排好了路。于是,丁玲离开了南京,直奔延安,从那以后,她和冯达就断了联系,再也没回头。在丁玲的人生路上,冯达就像是个一闪而过的路人。

到了延安,丁玲又恋爱了,这次是个大家不太看好的姐弟恋。男方是比她小13岁的陈明,还是丁玲主动追求的。在丁玲眼里,陈明长得帅气,还特别有才华,有点像她以前的恋人胡也频。

丁玲的新感情生活正在继续,而冯雪峰那会儿却被关进了上饶集中营。他在里面吃了不少苦头,简直快撑不住了,但不知为何,他竟然挺了过来。冯雪峰跟狱中的好友赖少其说,他做了个梦,梦到一双特别漂亮的大眼睛,这双眼睛一直盯着他,好像在给他打气,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赖少其听了冯雪峰的讲述,就把那双眼睛画了下来。后来,他第一次见到丁玲时,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不就是冯雪峰梦里那双眼睛嘛!

1942年,冯雪峰在牢里关了快两年,终于被放了出来,他回了浙江丽水云和县养身体。另一边,丁玲和陈明在大家的议论纷纷中成了家。他们没办婚礼,没摆酒席,也没有亲人朋友的祝贺,就得了句“丁玲找了个比她小的老公”的闲话。

过了四年,冯雪峰帮忙把《丁玲文集》给丁玲出了版。而且啊,他每个月都会从自己本就不多的工资里挤出一些钱,然后以丁玲的名义寄给丁玲的母亲。

结婚后,陈明真的做到了,他把丁玲的两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他们俩靠着彼此深厚的感情,一起走过了好多艰难的日子。丁玲的人生经历了不少起起伏伏,但陈明始终都在她身边。这个终于找到安稳生活的女人,很自豪地说:“要是没有陈明,我真的没法活下去。”

丁玲在回忆往事时写道:心里最惦记的是胡也频,最想的是冯雪峰,最后悔跟冯达有过那段情。“陈明”这名字,在整篇回忆里压根没提。

可能“陈明”这个名字,在丁玲的真实生活里会更加贴切。大家惊讶地看到:曾经那个雷厉风行、豪气冲天的女汉子,性格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成了一个柔情似水的小女人。跟陈明一块儿溜达时,丁玲会自然而然地把头靠在他肩膀上,那模样,就像是一对初恋的小情侣似的。

1976年1月31号,大年初一那天,冯雪峰老先生离世了。到了1985年,丁玲不顾自己身体不好,硬是从北京赶到浙江,参加了关于冯雪峰的学术讨论会。

1986年2月那会儿,丁玲正躺在病床上,度过了她人生的最后一个春节。她用心听着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可眼睛里一点光亮都没有,难过地说:“冯雪峰就是在这个时节离开我的。”她使劲在脑海里回想冯雪峰的样子,直到好似真的看到他站在远处,眼睛还发着光。

2月14号那天,丁玲憋着气,满脸是汗,紧紧抓住陈明的手,使足了劲儿说:“你再抱抱我,我心里全是你,最挂念的就是你了。”到了1986年3月4日,陈明含着泪给了丁玲一个吻,然后丁玲就安静地走了。她就像那只扑火的蛾子,一直不停地燃烧自己,直到病痛让她得到了解脱。

后来,记者向陈明提问:“在您看来,对丁玲影响最深的事儿,是哪一年发生的呢?”陈明不假思索地回“那是在30年代,胡也频不幸牺牲了,丁玲也因此入狱。”

0 阅读:4
可可爱爱滴

可可爱爱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