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上网的时候刷到了一条特别耐人寻味的新闻,原始信源是英国路透社,说的大概是这么件事: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七国集团(G7)的贸易部长在日本大阪召开了一次会议,并在会议结束后发表了一份声明。该声明以G7的集体名义向全世界发出呼吁,要求各国立即“立即废除”对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
不用想,这里所谓的“对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其实就是那些受福岛核污染影响的日本食品,尤其是喝下了福岛核污水的日本海产品。
至于G7声明中提到的“各国”,看上去好像是泛指,但实际上懂的都懂,那基本上就是冲着我们中国来的。毕竟除了中国以外,现在还有多少国家和地区是对日本出口的海产品全面划入黑名单的呢?
哦,差点忘了,还有一个——俄罗斯。10月16日,俄罗斯农产品监管机构发布声明称,从即日起加入中国限制对日进口鱼类和海鲜产品的临时措施,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海产品,以应对日本政府擅排福岛核污水的卑劣行径。
不过相比中国,日本出口到俄罗斯的海产品很少,几可忽略不计。因此西方媒体普遍认为,俄方此举主要是为了给中国限制日本海鲜对华输出的举措声援打气,相当于是个“气氛组”成员,因为限制日本水产对俄出口给俄罗斯造成的实质影响也不大,所以莫斯科也乐于卖北京这个人情。
但是具体到此次G7贸易部长会议结束后发布的呼吁声明,反正中俄都是G7所厌恶和反感的国家,所以这波舆论攻势的打击面控制还得算精准。只要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G7这波明白就是冲着中俄来的。
说来好玩的是,在报道这则新闻的过程中,路透社还在行文中使用了工业强国(industrial powers)这个字眼来形容七国集团。G7在工业上确有过人之处不假,如果G7这份声明是冲着地球上除了中国以外的国家去的,那我会说路透社这个“工业强国”的遣词造句用得还是相当精确的。
可问题是你们G7这次明摆着就是冲着我们中国来的啊,你路透社是怎么好意思当着我们的面夸这七个小可爱是“工业强国”的?你不知道当今世界上制造业产值最高、产业链最完善、工业规模最庞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吗?
按照我在国内社媒上看到的一些流行说法,中国现在的工业产值规模都超过G7之和了;而按照华春莹去年10月在推特(现在叫X)上披露的数据,中国在过去十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也已超过G7贡献率的总和了。除了极少数如芯片这样的工业制成品,中国在当今工业领域的领先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你拿“工业强国”这个名号去唬一下其他国家也就算了,可你居然好意思用它来跟我们中国摆谱?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面前做木匠活?七个臭皮匠还真以为它们的臭气相投就能顶上个诸葛亮了。什么部长会议群英荟萃?我看是柒个菇碌萝卜开会。
最搞笑的是,在G7会后公布的这份长达10页的所谓联合声明中,它们还用一种不知廉耻的口吻提到了这样的论述:“G7致力于建立自由、公平和互利的经贸关系,对于将经济依赖武器化的行为表示遗憾。”
瞧人家这话说的,知道的知道这是在揶揄我们中国,不知道地还以为G7这是要调转枪口朝美国发难了呢。毕竟说起经济依赖武器化这种套路,在当今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比美国玩得更熟练的呢?
我看最近网上有些同志和朋友老在我的评论区和弹幕里刷“回旋镖”,大概意思是一个人或组织用来攻讦或解构别人的话术是一把双刃剑,你能用别人当然也能用。
就拿本轮巴以冲突来说,我现在在一些社媒上已经看到大家在拿以前润人殖子用来膈应我们的老梗给以色列反向施展魔法了。
什么“哈马斯已经进化好多年了,现在都变成温和哈马斯了,根本就不具有攻击性,这些拉起隔离墙的人到底在怕什么?”啊。
什么“生活在火箭弹四周的人98%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受到影响的人99.5%是不必去医院。哈马斯折腾出来的动静,充其量不过是放烟花而已,你还要他们怎样?要是怕死抵制哈马斯烟花,可以把自己封在防空洞里,一辈子别出门就行”啊。
什么“希望和哈马斯共存,哈马斯发射了上万发火箭弹,最多打死一两个人而已。造成的死亡人数还不如车祸死的人多呢,你说要反对哈马斯,那你为什么反对汽车上路呢?”啊。
什么“还有谁不知道‘铁穹’纯粹就是安慰剂的?打了这么久一点用都没有,以色列人民的血汗钱全都用来交智商税了,到头来只有利库德集团的某些人赚得盆满钵满”啊。
什么“怎么别的国家都不害怕哈马斯的火箭弹呢?某些动不动就要闯进加沙搞三光的国家就不能好好反思一下吗??”
诸如此类戏谑满满的调侃数不胜数,这几天差点没把我的眼给看花了。在拼命给大家创造出来的好词好句做笔记的同时,我无时无刻不在感慨广大中国网友那天才般的创造性。什么叫做“回旋镖效应”?广大网友给我生动演示的这些就是。
但是真理也是有适用范围的,你就拿“回旋镖效应”来说,一旦上升到国际高度,这一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防守反击策略就不奏效了。
不信就瞧瞧G7发布的这份声明,瞧瞧他们在声明中阴戳戳地把中国暂停日本水产进口的措施揶揄为“将经济依赖行为武器化”的这套话术。明明美国现在还在拿中国对美国的芯片依赖当成武器来对付我们呢,可他们就是敢把这套明显对自己也不利的话术堂而皇之地使用到G7声明里。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只要你的脸皮足够厚,那你就不用担心会被回旋镖打。说明批判的武器就是使用得再娴熟,到头来也终究是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的。
不知道G7这份声明发表之后,国内舆论场上又有多少人会蹦出来拿它大做文章,替G7按着我们的脑袋要求我们鞠躬反思的,还说什么“中国再一次站到了国际社会的对立面,沦为了世界主流舆论中那个被孤立的坏孩子”的。
这种人肯定有,而且他们这一次肯定也会拿着鸡毛当令箭,嚷嚷着要在舆论场上对我们兴师问罪。毕竟这种情景我们大家在过去十多年来也见多了,早就见怪不怪了。
看完路透社这条新闻,我不知怎么地,突然就想起了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往事:很多年前,我刚开始玩社交媒体的时候,以为平台上的所有操作都是按规矩来的,人家之所以要删除我的内容,肯定是因为我说的话里有什么不符合相关法律或平台条款的东西,所以删了也就删了,咱也不说什么,这倒不是说因为平台是别人家的所以我才咽了这口气,而是因为我当初真的相信,我所有被删除或限流的内容,都是因为我的言论跟国家或平台的切实利益或价值取向产生了冲突。
但是后来,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我逐渐开始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有些言论之所以被删除或限流,也许是因为我说的话真就跟国家和平台的导向犯错了,但另一些则不然。国家和平台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条文条款非要把我的内容给删除或限流不可的,而是有那么一些人,因为看不惯我说的话,但是又不好意思出面和我直接交涉,所以才借助平台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本条内容不宜公开展示”这类口袋罪把我装进去了。
是有那么一些人,看到我说的话了,觉得不舒服了,想要给我禁了或限了。然后他们藏在一个名叫“平台”或“国家”的面具之下,借由它们的名义,宣判了对我的处理结果。这些人想要这么操作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渠道,因为类似操作在法律上压根就没这规定,他们要是真按所谓的程序来,那这事拖到最后大概率就会不了了之。
我之所以要在这里提起这桩往事,其目的无非是想和大家说明一个道理:不要看到G7的来头好像很大,就觉得他们开完一个部长级会议后发布的呼吁声明代表的就是所谓的国际声音了,并不是的。G7就是G7,它们只是世界上的极小一撮。
它们为了让揶揄中俄的声明显得更加具有说服力,所以才藏在了一张名叫“国际社会”的面具之下,借由所谓“国际社会”的名义给我们上眼药水。国际社会的本质就是无政府主义,这些国家要给我们扣大帽子也只能通过这样的小伎俩,因为类似操作在任何国际法上压根就没有相关法律。这些柒菇碌要是真按所谓的程序来,那这事拖到最后一定会不了了之。
而且,别看G7的阵仗好像挺大,但实际上这份声明说白了也就是G7卖给日本的一个不值钱的顺水人情而已。G7的声音是躲在那张美其名曰“国际社会”的面具下发出的,而日本的声音则是躲在这张美其名曰“七国集团”的面具下发出的。G7并不愿意在日本水产的出口问题上,为了日本的一己私利和中国闹僵关系。所以我们才会看到,G7的声明并没有对中国指名道姓,而且还强调了这份声明仅仅只是“呼吁”,并不是“要求”,更不是“谴责”。
别看G7的声明发得欢,可你真要这些西方国家帮忙消化一点日本的水产吧,那家伙一个个就跟要了他们的老命似的
与之相比,在俄乌和巴以这些问题上,G7对俄罗斯和哈马斯的词措可就严厉多了,用的都是“谴责”一词。乌克兰和以色列甚至都不是G7的成员国呢,尚且能在G7的公开声明中,在俄乌冲突和巴以局势这种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上获得G7旗帜鲜明地支持。而反观日本呢?都当了这么多年G7国家了,到头来一碰到中日纠纷,集团内的其余六国还是纷纷跟日本人玩起了文字游戏。我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亲疏有别”吧。别看都是西方的盟友,可这盟友和盟友的分量终究是不一样的,有些西方的盟友天生就是要比另一些更加高贵。
或者我们退一步说,如果G6真要有心帮助水产滞销的日本渔民分忧解难,那这些西方国家大可以让本国的进口水产市场门户大开,放那些喝饱了辐岛水的日本海鲜进来嘛。多大个事啊?你们叩不开中国的大门,难道还叩不开自家的大门吗?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写中国的小作文上,幻想着PUA中国,还不如多买几条辐岛鱼回去给本国民众补补身子呢,毕竟这个方案的操作怎么着不比规驯中国容易多了是吧?
又或者,如果G6连这点实际利益都不肯让渡给日本的话,我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韩国的尹锡悦政府,跟他们说:只要你们能把被中国拒收的日本海产品统统消化了,G7就考虑接纳你们进来,让韩国成为G8国家。
你别管这是不是用来忽悠驴子拉磨的胡萝卜,本来韩国也为成为G8一事夙兴夜寐,寤寐思服,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大家各取所需而已。本来韩国加入G7的最大阻力就是日本,只要岸田政府这边愿意稍作让步,就如今这个日韩亲善的大好局面,我相信尹锡悦政府是非常乐意让韩国全体国民每人每天大啖18斤日本生鱼片的。
要是日本连G8国家都不想让韩国当的话,那么可以考虑把韩国纳入之后将G7的机制扩大成为G7+1。日本还是老G7那一拨跟着大人一桌的,完了单独给韩国按小孩的标准设置一桌,名义是准G8,四舍五入也算是一个圈子的了。
只要岸田政府能说服尹锡悦接受这个方案,那么最后的结果对大家而言都有好处。G7摆平了场面,日本得到了实利,韩国收获了名声,而我们中国人也能看个乐子。
如果嫌准G8这个称谓念着拗口的话,干脆就叫小G8就行,反正差不多一个意思。
不用在意大小,你就说进没进人家那个小圈子吧。小一点怕什么嘛?小小的也很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