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1084年3月13日,卒于约1155年,北宋齐州济南人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一、生平事迹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乃苏轼门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曾任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等职;母亲王氏则是状元王拱辰之孙女,文学修养深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自幼聪慧,对生活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加之勤奋好学,很快便在文学上展露出惊人天赋。年少时便已诗名远扬,其《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经问世,便在京师引起轰动。
18岁时,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二人志同道合,均对金石书画情有独钟。婚后虽生活清贫,但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收集整理金石古籍,日子过得宁静和谐、高雅有趣。然而,朝廷内部新旧党争激烈,李清照的父亲被指为“元祐奸党”而遭罢免,她也受到牵连,被迫离开京城。此后数年间,她在原籍与汴京之间辗转迁徙,生活历经坎坷。
大观二年,李清照夫妇回到青州过起了闲居生活,他们将书房命名为“归来堂”,李清照亦自号“易安居士”。在青州的日子里,二人继续致力于金石古籍的收集,并协助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宣和三年,赵明诚重新被朝廷起用,先后担任莱州、淄州太守,李清照亦随之前往,继续协助丈夫辑集整理《金石录》。
二、靖康之变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北宋朝廷崩溃,这给李清照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故。建炎元年,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逝世,赵明诚南下奔丧,李清照则着重整理行李前往江宁,途中历经艰辛,不得不舍弃大量的古籍古物。同年十二月,金兵攻破青州,两人在青州老家所藏均化为灰烬。建炎三年,赵明诚在江宁病故,李清照忍着悲痛,安葬好赵明诚后,大病了一场。为保存好赵明诚所遗留文物书籍,她强打起精神,派人安排运送行李,投奔在洪州担任兵部侍郎的赵明诚妹婿李擢,不料,同年十二月,洪州就被金兵攻陷,李清照只好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往南而逃,在不断地颠沛流离中,她与赵明诚一起收集的这些古籍古物早已散失了大半。
三、再嫁风波
绍兴二年,李清照在杭州身患重病,精神恍惚之际再嫁张汝舟。然张汝舟觊觎她的藏品,婚后对她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李清照发现张汝舟的罪行后,毅然向官府检举,最终张汝舟被贬官,她的离婚请求也得到批准,但她却因此身陷囹圄,好在亲友的帮助下只坐了九天牢。
四、后世评价
文学成就方面,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其词以“别是一家”之说著称,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形成了独特的“易安体”。她的词作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和与丈夫离别后的哀愁,词风轻盈委婉;后期则多悲叹身世,词风沉重哀伤。她的诗词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且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让人品读时常常有“语尽而意未尽,言罢而韵无穷”之感。除了词之外,她的诗和文也颇负盛名。
个人品格方面,李清照率真洒脱,不为世俗的男尊女卑所束缚,敢于直言不讳,不饰虚伪。面对生活的重重磨难,她坚强不屈,始终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展现出了坚韧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她的《夏日绝句》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和对英雄气概的赞赏,体现了她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历史地位方面,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是继李煜、柳永、秦观之后,将婉约词创作水平推向又一个高峰的词人。她的作品对后世词人如陆游、辛弃疾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璀璨丰碑,激励着后世无数女性追求知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甜蜜的爱情,也有国破家亡的悲痛,更有面对磨难的不屈与刚强。她的故事和诗词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情感的真挚和力量永远不会过时。她用自己的一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千古传颂的才女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