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玩了,最后一次对美加税!特朗普提出一要求,想结束贸易战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2025-04-13 10:22:10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所有的战争都是贸易战争的延续 。” 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当下,贸易领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

就在 4 月 11 日,一则重磅消息在经济界炸开了锅:中方再次调整对美国商品的关税税率,由之前的 84% 提升至 125%。

而这一举措,无疑是对美方一系列动作的有力回应,毕竟此前美国东部时间 4 月 10 日,美方发布行政令,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所谓 “对等关税” 进一步提高至 125% 。

与此同时,美媒 11 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特朗普已明确向其团队表示,“他不会主动与中国接触。必须先由中国主动对美国示好。”

那么这场贸易战究竟将走向何方?特朗普的这一前提条件,又究竟是谈判的筹码,还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特朗普的 “傲娇” 条件】

此次调整并非孤立事件,回溯4月初,中方已分两步对美加税:4月4日宣布对所有美国商品加征34%,4月9日又上调至84%。

而美方则在4月2日启动“对等关税”,4月9日将中国商品税率拉升至104%,最终累计达145%。

中方的125%看似低于美方,但实际杀伤力更强,公告明确表示,美国商品在现有税率下已失去中国市场,后续若美方再加码,中方将“不予理会”。

这种“不予理会”的策略,实则是一种“非对称反击”:中方不再跟随美方关税节奏,而是通过市场规则让美国企业自行承受损失。

毕竟,125%的关税意味着美国汽车、农产品、半导体等关键行业几乎无法进入中国,而中国产业链的韧性已让部分出口转向东南亚或本土替代。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中方加税同日,特朗普提出 “中国必须先主动对美国示好,他才会考虑与中国接触以结束贸易战” 这一条件,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而这背后,是美国长期以来的霸权思维在作祟,毕竟美国自认为是世界霸主,在国际事务中习惯了颐指气使,总觉得其他国家都应该围着它转 。

在这场贸易战中,特朗普政府也妄图通过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迫使中国在谈判中让步,满足美国的不合理要求。

同时这也是美国对中国实力的严重误判,美国似乎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已经今非昔比。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拥有强大的经济韧性和市场潜力。

中国不再是那个可以被随意欺负和施压的国家,对于美国的无理要求,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说 “不”。

这种 “傲娇” 的条件,与其说是谈判的策略,不如说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厢情愿,是其在贸易战中陷入困境后的一种自我安慰和挣扎。

不得不说,这种组合拳下,特朗普的“等待”更像是一场政治豪赌,中方不主动,美国企业能否承受长期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

【美国国内的反对声浪】

特朗普的贸易战政策,在美国国内也引发了强烈的反对声浪。

从政治层面来看,共和党内部不少人开始担忧,贸易战的持续升级会对中期选举产生不利影响。

他们深知,贸易战带来的经济波动,会让选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增加,进而影响共和党的支持率。

如果因为贸易战而失去选民的信任,导致在中期选举中失利,那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商界,更是一片反对之声,美国的众多企业,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有着紧密贸易往来的企业,深切感受到了贸易战带来的切肤之痛。

关税的增加,使得企业的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许多企业不得不面临减产、裁员甚至倒闭的困境 。

像苹果公司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担心贸易战会影响其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进而影响全球市场份额。

商界纷纷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加税,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恢复正常的贸易关系。

这一系列现象都表明,贸易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美国民众的生活,美国国内对贸易战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特朗普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压力。

【中方坚定的反制立场】

中方此次提高对美国商品的关税税率,是在美方不断升级贸易摩擦、严重损害中方利益的情况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法基本原则,采取的必要反制措施 。

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中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绝不是美国所期望的那种轻易妥协和让步。

“如果美方再对中国商品继续加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中方明确表示这是最后一次对美加税,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

当关税税率达到一定程度,贸易往来的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继续进行所谓的 “关税数字游戏” 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 。

此时,中方选择不再陪美方玩这种无意义的 “游戏”,是一种理性且明智的决策。

这不仅表明了中方对贸易战本质的清醒认识,也展现了中方在这场博弈中的战略定力和主动权。

中方始终坚持以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来处理贸易问题,不会被美方的极限施压所吓倒,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强大的经济韧性与底气】

在这场贸易战中,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底气,从产业升级方面来看,贸易战虽然带来了外部压力,但也成为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贸易战期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 。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不仅在国内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还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出口量不断攀升 。

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是应对贸易战的重要底气,14 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拥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信心 。

中国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也为应对贸易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让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

中国与东盟、欧盟等经济体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形成了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

这种多元化的贸易布局,降低了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增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抗风险能力。

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说 “不”,并在这场贸易战中保持坚定的立场,稳步推进自身的发展战略。

历史经验表明,高关税最终会由消费者和企业买单,欧晶科技的案例显示,部分中国企业已通过非美供应链和价格传导消化成本,但美国农场主和半导体厂商的抗议声恐怕只会越来越大。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场博弈已超越经济层面,成为两种秩序的对抗:美方试图用关税重塑“美国优先”的贸易规则,而中方则坚持“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反击。

若僵局持续,全球产业链加速脱钩或不可避免,而在两国企业的财报里,损失超过政治收益时,博弈的天平才会真正倾斜。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场贸易战,远未结束……

【结语】

在这场跌宕起伏的贸易战中,我们见证了中美之间的博弈与较量,也看到了全球经济在贸易战阴影下的起伏与挣扎。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其贸易关系的走向不仅关乎两国的经济发展,更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 。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美合作才是共赢之道。

参考资料:

央广网在2025-04-12关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的报道

凤凰卫视在2025-04-11关于《特朗普:希望就关税贸易与中国达成协议 关税政策过渡期确实有困难》的报道

0 阅读:15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