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听说了吗?大同那个深更半夜撬锁开灯的事儿。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这新闻的时候,还以为是谁在搞恶作剧。结果呢?这事儿是真的,而且闹得现在沸沸扬扬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f15d0a801e5c3fd86e65092ce869e9d.jpg)
那天晚上,大同古城的街道上静悄悄的。突然,几个穿着反光背心的人,鬼鬼祟祟地在一家关了门的店铺前转悠。搁平常,这场景肯定得让人报警。
可这帮人还真不是小偷,他们是当地的城管局工作人员。你说气人不气人?大半夜的不让人家关灯睡觉,这不是存心找茬吗?
这事儿要从头说起。最开始是好好的一个"亮灯"倡议,谁知道后来变了味儿。从"商户们,咱们一起把古城照亮好不好",变成了"必须24小时开灯"的死命令。这不,有商户没听话,他们就来这么一出。
执法者的越界你们猜怎么着?这帮人二话不说,掏出工具就开始撬人家店门。这场面,说出去都丢人。执法的变成了违法的,维护规矩的人自己先把规矩踩在脚下。这不是典型的"我让你守法,我先不守法"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3e4078d44d3fad6d491e32e3246fcaf.jpg)
这事儿一出,网上炸锅了。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说什么的都有。有说这是霸王条款的,有说这是形式主义害人的,还有说这是典型的权力任性。说实在的,这些说法都戳到了痛处。
最逗的是,当地政府发了个道歉信,就那么短短几句话,连提都没提该怎么处理那些撬门的人。这不是典型的打马虎眼吗?这下可好,人民网都看不下去了,一天之内连发两篇文章,说白了就是:你们这么做不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cc34b52aab8ca74ce03fe64dfa30641.jpg)
这事儿闹大了,当地领导坐不住了。纪委开始介入调查,区里领导也在"研究"。可是,商户们说了,以前这个亮灯的事儿,也没说给报销电费,也没说有啥优惠,就是让你开着。这不是典型的"我出主意你出钱"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1cdbf89b320c50321517bcd269e8c9.jpg)
说到这儿,我就想问问:一个城市的形象,真能靠强迫商户开灯来提升吗?城市管理就是这么个玩法?把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往后放,把面子工程往前推?
历史教训与现实警示这事儿让我想起前些年的"门前三包"。那会儿也是,动不动就罚款,搞得商户们苦不堪言。现在倒好,连人家的门锁都不放过了。这么搞下去,以后是不是连人家关门休息的权利都没有了?
问题本质:管理顽疾说实在的,这事儿不光是个别工作人员的问题。它暴露出来的是一些地方在管理上的通病:急功近利、简单粗暴、不讲法治。你说说,一个善意的建议,怎么就能变成强制命令?一个提升城市形象的想法,怎么就走到了违法的地步?
转机与改变现在好了,商户说现在下班可以关灯了,只用开着外面的彩灯。这不就对了吗?其实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你好好说,谁会不配合?非要来硬的,反倒把事情搞砸了。
经验教训这事儿告诉我们什么?
当官的要懂法守法。你连法都不懂,还怎么管理城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9684d8b825e95f8ce0710370968ca3.jpg)
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你总不能为了让城市更美,就把老百姓的权益踩在脚下吧?
要多听听群众的声音。群众的事情,得跟群众商量着办。
结语:期待与展望说到底,城市管理不是做样子,不是搞形式。真要把城市管理好,得用心、用情、用法。你看看那些真正有名的城市,哪个是靠强迫老百姓来维持形象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0359623f1d6e3bb354940637e6ba495.jpg)
最后,我特别想说的是,这事儿的处理结果,大家都在看着呢。不光是给当事人一个交代,更重要的是给全国人民一个明确的信号:这样的事情不能干,也不敢再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9887945b0ad968728e55ef2108d4b8.jpg)
要我说,与其整天想着让商户24小时开灯,不如想想怎么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毕竟,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它晚上亮了多少盏灯,而在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不是真心觉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