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栋是甘肃宁夏那边的人,在清朝初年可是一位相当著名的将领呢。话说他加入清军的时间是在顺治初年,不过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得到特别重要的任用哦。一直等到康熙年间开始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赵良栋这才迎来了真正被重用的机会。而且呢,在征讨吴三桂的整个过程当中,他表现得极为出色,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话说赵良栋在出征云南之际,那时他已然是六十岁的年纪了。要知道,六十岁可不算年轻啦,人到了这般岁数,身体各方面机能相较于青壮年时期那肯定是有所下降的。不过呢,赵良栋虽然在年龄上偏大了一些,但他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人生阅历可不简单,在很多关键时刻,那可是能起到救命的作用呢……
平定兵变
赵良栋投身军旅后,便一直追随着上司孟乔芳四处征战。在那一场场的战斗中,赵良栋表现十分英勇,凭借自身的才能和无畏的精神屡立战功。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尽管他战功赫赫,却始终未得到较大幅度的提拔晋升。其实呢,这并不是因为赵良栋所立的功劳还不够多、不够大,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是汉族人。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就因为这一身份,即便他有着卓越的军事功绩,在仕途发展上也受到了不小的限制呢。
要知道,顺治帝是有着实行满汉共治这样的想法的。可在当时那个阶段,真正掌握着实权的人是多尔衮呢。而多尔衮呢,他压根就不乐意把兵权交到像赵良栋这类人的手里。
在康熙即位以后,赵良栋这才获得了提拔,被任命为云南总兵呢。要知道,虽说这官职相较于之前确实是高了那么一些,可这总兵的差事着实是不轻松,相当累人呢。并且,他担任的还是云南地区的总兵,在那片地方肩负着相应的职责,工作的担子可不轻哦。
赵良栋在任职期间仅仅三年的时间,就成功地平定了好几起起义事件。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些起义都是由少数民族,也就是苗族人发起的。他在如此短的任期内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可见其在平定相关事务方面还是有着一定能力和作为的。
时间过去了三年,在这之后呢,赵良栋的父亲离世了。按照当时的规矩,赵良栋需要回家守丧,于是他便离开了自己所在的云南,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去履行守丧的事宜。
在云南生活的那段日子,他过得可不容易呢,几乎一直都在打仗,成天忙得不可开交,真的是十分辛苦。不过呢,这期间他也收获满满,学到了超多的东西,还知道了不少实用的小窍门呢。这些学到的知识,可都成了他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阅历啦,对他来说那意义可重大着呢。
之后呢,赵良栋在云南开展对吴三桂进行讨伐的行动时,之前所掌握的那些知识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话说赵良栋,在家守孝一守就是三年呐。等守孝期满出来后呢,就前往山西出任总兵一职啦。这山西,地理位置离京师相对来说是比较近的,正因为如此呢,平日里就很少会有战事发生。所以,赵良栋担任这个山西总兵,倒也过得挺清闲自在的,没那么多打打杀杀的事儿需要他去操心呢。
然而,他也没能清闲太长时间。要知道,在吴三桂发起叛乱之后,宁夏那边的军队居然也出现了兵变的情况呢。康熙皇帝心里清楚,赵良栋可是宁夏人,对当地的情况应该比较熟悉,所以就把赵良栋调派到了宁夏,让他去专门负责处理这起兵变相关的事宜呢。
在宁夏发生兵变的那个时候,赵良栋当时人正在天津呢。之后他要返回宁夏,而在返回宁夏的路途之中,他先是去见了康熙皇帝一面。
在面对此次事件时,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要想妥善地将其解决,靠动粗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得把那几个带头闹事的首要作恶之人给抓起来,只有先把这些挑头的处理了,才能从根源上稳住局面。而对于那些受到煽动从而参与其中的士兵呢,就可以不再去追究他们过往的过错了。采取这样区别对待的办法,才能够在尽量不影响宁夏军整体实力、不让其遭受太大损失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掉宁夏军中存在的这一顽固棘手的问题。
康熙听闻相关情况之后,心里头那叫一个大喜。他暗自思忖,看来自己当初真的是没有看错人呐。紧接着,康熙便亲自提起笔来,拟写了一道圣旨。这道圣旨的旨意呢,就是委派赵良栋前往宁夏那个地方,去好好地安抚当地的士兵们,让士兵们能够安心,维持住当地的局势。
没过多久,赵良栋便带着几个人抵达了宁夏大营。等他一到这儿呢,就立刻着手向全体士兵宣读康熙皇帝的圣旨。这圣旨一读,可不得了,一下子就把士兵们心里积攒的怒气给消除了大半呢。你瞧,这事儿还没完,赵良栋紧接着又拿出好多东西来赏赐给士兵们,可真是把各种安排都做得妥妥当当的。
赵良栋做出了一系列的举动,通过这些举动呢,士兵们渐渐对他产生了信任。在这之后,当赵良栋自己感觉时机已经成熟的时候,他就着手私下里去打探各种情报了,目的就是要找出那几个带头闹事的人来呢。
赵良栋凭借着自己在军队里所拥有的亲信力量,迅速展开了对兵变一事的调查,没多久就成功找出了引发这场兵变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而后呢,赵良栋展开了一系列行动,通过他精心的安排和有力的举措,那几个被认定为罪魁祸首的人一个都没能逃脱,全部被顺利抓捕归案。不仅如此,那些和这些罪魁祸首有所关联、属于他们同一阵营的党羽,也在赵良栋的行动之下,全都被一并抓获,一个都没落下。
话说赵良栋把相关人员抓起来以后,就向康熙皇帝去申请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儿。最后呢,只是把那几个带头作恶的人给斩了,其余的人并没有受到什么责罚哦。而赵良栋呢,打这之后就留在宁夏大营里面啦。
话说他在宁夏一待就是三年,这三年的时间都用来练兵了。时间匆匆而过,三年期满之后,赵良栋就亲自给康熙皇帝写了奏书。在奏书里他提到,经过这三年的精心训练,宁夏的兵已经达到了很不错的状态,可以派上用场啦。于是呢,他就向康熙申请,希望能够带领五千兵马奔赴战场,去为朝廷效力,为平定战事贡献力量。康熙皇帝在看了他的奏书之后,经过一番考量,最终同意了他的这个请求。
征伐四川
赵良栋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从宁夏军中精心挑选出五千兵马。在完成挑选工作之后,一刻也没有耽搁,立即让这五千兵马整队出发,向着四川的方向开赴而去,踏上了前往四川的行程。
在他的带领之下,那可是有着足足五千人的队伍呢。这支部队可厉害啦,不管是去攻打哪里,都没有遇到过攻克不了的难关;不管是和什么样的敌人交战,那都是每战必胜。就因为他们如此勇猛强悍,那些敌军只要一听到他们要来的消息,吓得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了,直接就望风而逃啦。
宁夏地区的军队向来以强悍著称,在这之前呢,他们已经和赵良栋一起经历了整整三年的磨合时光。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与磨合,这支军队对赵良栋那是极为信服的。可以说呢,现在哪怕是赵良栋下达让他们去赴死这样极端的命令,在这支宁夏军里也找不到任何一个人会对此心怀怨言呢。
赵良栋自然是不希望看到手下的人有所牺牲,毕竟大家都是跟着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可战争这东西就是无比残酷的,哪能那么理想化呢。要是仅仅因为一两个人出现了牺牲的情况,就不敢往前推进,就此停滞下来,那这仗根本就没法再继续打下去啦。
曾经有一回,赵良栋率领众人乘船前行。就在行进途中,突然遭遇了极为紧急的状况,导致船只无法继续顺利前进。然而,在这样的危急时刻,赵良栋却依旧保持着镇定,没有丝毫的慌乱。只见他神色严肃且坚定地对士兵们下令道:“你们啥都别管,就只管紧紧跟着我往前冲就行。要是有谁敢往后退,那可就别怪我不客气,直接就把他的脑袋给砍了!”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是,只见赵良栋一马当先,毫不犹豫地朝着河水奔去,准备蹚水过河。就在这时,敌军察觉到了这边的动静,马上做出了反应,纷纷朝着赵良栋他们的方向开始射箭。然而,面对敌军射来的如雨点般的箭矢,赵良栋所带领的那些士兵们,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现出畏惧,更没有一个人选择后退,个个都坚守在原地,毫不退缩。
瞧啊,那叛军眼见形势不对,居然又搬出了大炮来。一颗颗炮弹就那么朝着人群落了下去,这一下可不得了,当场就有好几十个人都被炮弹给炸伤了呢。可即便如此,那些人也没有一个停下前进的脚步,那股子坚定劲儿,真的是让人动容。再看敌军那边呢,他们大概怎么也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吧,估计都懵了,心里说不定还在想是不是见着鬼了。结果呢,就因为这,他们吓得连抵抗都不敢了,直接就不战而降啦。
话说吴三桂安排张文德去镇守成都的门户——绵竹。可谁能想到呢,当敌军兵临城下之际,张文德居然直接就打开城门投降了。要知道,吴三桂原本可是对这位将领寄予了深切厚望的,满心期待着他能守住绵竹这一重要之地。结果呢,就这么一下子,张文德毫不抵抗,轻轻松松地就把绵竹拱手相让给了赵良栋。
话说赵良栋成功拿下了绵竹这个地方,要知道,绵竹一拿下,成都可就如同放在口袋里的东西一般,轻而易举就能拿下啦,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紧接着整个四川便都归入了清军的掌控之中。而那些叛军呢,在这种形势下,没办法,只好灰溜溜地撤到云南去了。大家想想,这一系列的战事进展得有多快,从赵良栋从宁夏出兵开始算起,一直到此刻的这般局面,才仅仅过去了十天的时间呢。
开赴云南
在相关事情都处理完毕之后呢,有一位名叫赵良栋的人,当时他已经五十八岁啦。他心里是想着要返回宁夏去的,可没想到啊,康熙皇帝却做出了另外的安排。康熙皇帝直接把他任命为云贵总督呢,而且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他带领着士兵前往云南那个地方,继续去征讨那些叛乱的军队。
要知道,赵良栋那时候确实已经上了年纪啦,身体状况使得他在做事的时候常常会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呢。面对这种情况,康熙皇帝心里很清楚,他明白要想让赵良栋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去出征作战,那就得先让赵良栋心里踏实下来。于是呢,康熙皇帝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直接下达旨意,把赵良栋的儿子给任命为宁夏总兵啦。这样一来,赵良栋心里的那块大石头也就落了地,能够安心地去奔赴战场,为朝廷效力出征作战啦。
要知道,带着宁夏的兵马长途跋涉前往云南作战,那可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这里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呢。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北方士兵对云南的气候极其不适应。云南的气候和北方大不一样,北方士兵初来乍到,很多人都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状况。不过好在领兵的赵良栋有年轻时积累下的相关经验呢。在行军作战过程中,一旦有士兵生了病,赵良栋可不会坐视不管。他会不辞辛劳地亲自去为士兵们采药,想着法子帮士兵们缓解病痛。他的这些举动,士兵们可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呢,大家心里都十分感激他,觉得能跟着这样一位贴心的将领,真是件幸运的事儿。
没过多久,赵良栋便率领着部队朝着密树关进发了。一路前行,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眼瞅着天色一点点暗下来了。这时候,部队也行进到了一处合适的地方,那是一座山的山脚下。赵良栋寻思着,当下天色已晚,继续行军诸多不便,于是便决定就在这山脚下安营扎寨,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番,也好为后续的行程做好准备。
您知道吗?在士兵们扎营的时候,赵良栋就专门找了个比较僻静的地方去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呢。人上了年纪,有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其实也挺正常的,没什么可过分指责的。就拿古代的名将廉颇来说吧,那可是相当厉害的人物,被称作战神呢,可到了后来年纪大了,不也是“一饭三遗矢”嘛,所以赵良栋这样的情况倒也是情有可原啦。
话说赵良栋这人啊,那可是相当细心的。而且呢,他还有着在云南生活的经历呢。就因为这细心加上曾经在云南生活过的缘故,他没多久就察觉到了一个不太好的迹象啦。
话说赵良栋当时正蹲在地上呢,无意间一瞧,发现身旁有那么一群蚂蚁。这些蚂蚁可有意思啦,它们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就跟训练有素的小队伍似的,正一个劲儿地朝着山上爬去呢。赵良栋看到这一幕后,下意识地抬起头往天上看了看。这一看,他像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立马就站起身来,紧接着把陪同自己一块儿前来的副将给叫到了跟前。
话说赵良栋,当时他带着自己的副将呢,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让那些刚刚才把营地扎好,正准备好好休息一下的士兵们转移营地,要到山上去重新扎营。这士兵们心里头其实是有点不太乐意的,毕竟好不容易扎好营能歇会儿了,却又得折腾着换地方。不过呢,大家也都没怎么多说什么,还是按照赵良栋的要求去做了,开始着手准备往山上转移营地的事儿啦。
你瞧,他们刚刚才撤离到山上呢,这时间也没过多久,没想到天空一下子就变得乌云密布起来了。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很快就变成了一场大雨。再看之前他们扎营的那块地方,这时候已经积了很深的水啦,估摸一下,那水的深度都能没过脚踝了呢。
士兵们一个个都对赵良栋赞不绝口,都夸赞他就如同那能够未卜先知的神仙一般厉害。而赵良栋呢,他可没有把什么事儿都藏起来不让人知道,非常坦率地就把自己之前看到蚂蚁搬家的这件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士兵们。
在士兵们听完相关的事情或者话语之后,他们内心对赵良栋越发地信任起来。这种信任达到了一种程度,那就是即便此刻有如同天大一般、极具吸引力的诱惑明晃晃地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听从赵良栋所下达的命令,坚决按照其指示去行事,不会有丝毫的动摇和违背。
话说清军成功攻破昆明城之后,那场面可真是一片混乱啊。其他各个部队的士兵们啊,一进城就跟疯了似的,纷纷争抢着去抢夺吴三桂留下的那些家产,都想着能从中捞到不少好处呢。然而,在这一片哄抢的混乱场景之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那就是赵良栋。他呢,面对吴三桂那数额巨大的家产,竟然是分文都不拿,就好像那些诱人的财宝在他眼里根本就不存在似的。而且啊,不只是他自己坚决不拿这些财物,更厉害的是,在没有他下达明确命令的情况下,他手底下的那些士兵们,也全都老老实实的,没有一个人敢去动那些原本可以顺手牵羊的财物呢,真可谓是纪律严明。
在经历了某场战役之后,赵良栋就陷入到了朝堂之上的风波里面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啊,在此之前,他就瞧不上那些在战事当中不出力的将领们。所以呢,他就把这些将领的名字一一整理好,然后上报给了康熙皇帝,而且还对这些将领进行了弹劾呢。
话说当时啊,康熙皇帝并不知晓事情的真实情况呢。在这种不明就里的状况下,他自然是不敢随随便便就对相关人员动用刑罚。可那些个贪官呢,实在是太狡猾、太可恶了,他们不但不老实交代问题,反而倒打一耙,狠狠地咬了赵良栋一口,试图把责任都推到赵良栋身上。就这样,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地一直在那儿激烈地争吵着,谁也不肯让步。局面僵持了好一阵子之后呢,康熙皇帝最后做出了决定,赏赐给赵良栋两千两白金,然后让他回到宁夏去安享晚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