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出类拔萃的七律,开篇描写恰到好处,结尾余味不尽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2-06 05:24:45

寒冬腊月,虽然北风还在肆虐,不过在那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几树早梅正悄然绽放;人迹罕至的荒野中,很多看似柔弱的迎春花也不畏风雨,似乎是在向世人传递着春天即将到来的讯息。

虽然季节更替本是平凡景象,可是正如俗语所言,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万物复苏和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生机盎然的山冈,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香气四溢的花园,也令人烦忧皆忘。

宋代一位诗人见多识广,他在知天命之年,曾饶有兴致地期待着春天早日来到身边,并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一首诗。下面一起欣赏杨万里出类拔萃的七律,开篇描写恰到好处,结尾余味不尽。

十二月二十一日迎春

南宋 · 杨万里

星淡孤萤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

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气自来何事渠。

官柳野梅残雪后,金幡玉胜晓光初。

却思归跨春山犊,茧栗仍将挂汉书。

诗的大意是:为了参加迎接春天到来的仪式,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此时天宇中暗淡的星光就像闪烁的萤火,一弯残月宛如一把梳篦,而我的心中却增添了一份愁情。每年都能看见那些用泥巴捏成的春牛,如此司空见惯的场景毫无新意,只会让人感觉未老先衰。季节更换,春天也会如约返回大地,根本就与尘世间的各种仪式无关。

残雪未融、冰覆湖面,官道上的柳树早已发出嫩芽,郊野里的梅花也在璀璨盛开,很多人为了欢庆春天的到来,都在忙着准备彩旗和佩饰。我则希望等到春光明媚时,开心地骑上牛犊,同时也愿效仿古人,在牛角上挂上古籍,然后边走边看,那该是多么悠然惬意。

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民以食为天,庄稼人都非常重视春种秋收。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夫如果不小心误了农时,很可能一家人就会饿肚子。

杨万里出生于乡间,晚年也隐居在村落,他不仅十分关心农家的生活,而且也非常熟悉农业生产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这首诗就表达出诚斋先生期待春天的急切心情。

开篇采用比喻手法,诗人起得太早,没有看到金色的阳光照耀大地,却注意到星光黯淡,月色朦胧。“孤萤、一梳”的比喻恰到好处,展现出五更时分天空中灰暗的景象,与诗人期待中春意盎然的画面具有较大差距,从而让他意识到春天尚未来到人间,心里也颇有些惆怅。

“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气自来何事渠”,颔联补充表达诗人心中的“愁”意。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就快要到春节,诗人并不在意传统佳节是否热闹,却非常关心何时春回大地,如此农家即可早作准备农事活动。

宋代时流行用泥塑制作春牛,并会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不过这样的仪式一年一度,既不觉得新鲜,又有点劳民伤财,诗人不说厌烦,而是抱怨自己好像衰老速度加快了。同时他又善意地提醒大家,春天也许会姗姗来迟,但是从来不会辜负人们的期待。

颈联写景,并采用了句中对,“官柳野梅残雪后,金幡玉胜晓光初。”诗人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又开始描绘腊月里的景象,柳枝的嫩芽、梅树的花蕊,不畏冰雪覆盖,又都仿佛在向残冬宣战。

拂晓时分,曦光和煦,令人感觉就像生活在暖春时节,手脚勤快的人们也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春天气息,于是便开始准备立春日的各种礼仪用品。金幡玉胜即五彩缤纷的旗帜、以及花样繁多的佩饰。

“却思归跨春山犊,茧栗仍将挂汉书”,结尾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悠闲生活的热爱。诗人不想被那些繁文缛节羁绊,反而羡慕古人牛角挂书、悠然自适的生活。

杨万里一生经历曲折,晚年也厌倦了宦途沉浮和各种应酬,他虽然渴望春天早日回归,但又不想参加一些毫无意义、而又耽误时间的礼仪。如此直率质朴的诗篇,正反映出诗人心系百姓、超凡脱俗的高洁风貌。

1 阅读:51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