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生画手追龙眠,写貌不减兰亭贤:骚雅百余年的《大通秋泛图咏》

弘扬有经典 2024-05-11 02:40:31

《大通秋泛图咏》始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受画人田雯正值奉命监督北京通惠河大通桥漕运事务。他效仿晋人兰亭雅集事,号召宾客,泛舟饮酒,请郁生绘事,涂饰风流,又邀曹贞吉、宋荦、朱彝尊等15名彦赋诗。乾隆间,桐乡冯集梧购此卷于厂肆,复征张问陶、刘墉、纪晓岚、伊秉绶等31位硕学鸿儒题咏。道光间,此卷转易“小华先生”郭敏磐,有阮元、王鼎等题咏。在近20米的壮观长卷中,汇集了四朝50余位京师重臣雅士赋诗怀咏,诗文并举,足传于后。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2942

郁生、宋荦、刘墉、纪晓岚、伊秉绶、阮元等诸家 

清康熙~嘉庆间,17-19世纪

大通秋泛图咏

康熙丙辰年(1676年)作

手卷 设色绢本、水墨纸本

引首:48.3×104 cm.约4.5平尺

隔水:48.3×15.5 cm.约0.7平尺

画:48.3×334.5 cm. 约14.5平尺

跋1:48.3×268 cm.约11.6平尺

跋2:48.3×1291 cm.约56.1平尺

RMB: 10,000,000-15,000,000

后纸:曹贞吉、王曰高、颜光敏、林尧英、汪懋麟、宋荦、宋炘、赵文煚、张完臣、李符、叶封、孟亮揆、顾嗣曾;朱彝尊、谢重辉;孙效曾、张百龄、汪如洋、钱楷、萧霖、邵瑛、冯集梧(鹭庭)、张问陶、王昶、谢启昆、纪昀、刘墉、刘跃云、赵怀玉、吴锡麒、许兆椿、曹振镛、沈初、曾燠、洪亮吉、冯应榴、法式善、伊秉绶、施朝干、卢荫溥、张云璈、应沣、詹肇堂、秦瀛、程同文、吴文溥;钱福昌、金安澜、阮元、王鼎五十人题咏。

鉴藏印:鹭庭、壶中墨缘、荫北鉴藏、亦政堂

著录:

1.田雯:《蒙斋年谱》,德州田氏,清康熙间。

2.田雯:《古欢堂集》卷五,第14-15页,《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七)。

3.颜光敏:《乐圃集》卷二。

4.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第12-13页(汪懋麟题诗),退耕堂刊本,1929年。

5.宋荦:《西陂类稿》卷三,第10页。

6.宋荦:《绵津山人诗集》卷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25册),齐鲁书社,1997年。

7.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九,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刻本。

8.戴璐撰:《藤阴杂记》卷十一,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刻本。

9.顾修编:《读画斋题画诗》(大通秋泛图),东山草堂刻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

10.《桐溪诗述》卷十二,《宋咸熙集》(第5册),第1302-1303页(汪如洋题诗),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

11.张问陶:《船山诗草》卷十二,《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

12.王昶:《春融堂集》卷二十一,清嘉庆十二年(1807)。

13.吴锡麒:《有正味斋诗集》卷十,清嘉庆十三年(1808)。

14.赵怀玉撰:《亦有生斋集》卷十二,清道光元年(1821)刻本。

15.洪亮吉:《卷施阁诗集》卷十一,清嘉庆间刻本。

16.施朝干:《六义斋诗集》卷四,(见于《清人诗集叙录》(第2册),第1338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

17.《怪体诗趣谈》,第301、302页(朱彝尊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 年。

18.《清人诗集叙录》,第1册357-358页,第2册1337-1338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

19.《纪晓岚文集》第一册,第540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

20.《赵翼诗编年全集》,第1326-1327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21.《田雯诗选》,第25-28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

22.《袁嘉谷文集》第二卷,第563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年。

23.《中华大典•文学典•明清文学分典3 》, 第760页, 凤凰出版社,2005 年。

24.《壮陶阁书画录》卷十七,第565-579页,学苑出版社,2006年。

25.《全闽诗话》,第46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

26.《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第43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年。

27.《汪懋麟年谱》,第256-28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28.《乾嘉诗人吴锡麒研究:吴锡麒年谱》,第402页,凤凰出版社,2016年。

近20米高头大卷绘制始末

《大通秋泛图咏》卷始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受画人田雯正值奉命监督大通桥漕运事务,九月顺利报竣,勒石官廨,效晋人兰亭雅事,招集同人泛舟通济河,涂饰风流。属郁生作图,自题七言歌以纪之,和者甚众,事载于自撰《蒙斋年谱》中。一时名家云集,赋诗者十五人,传和兼南北:有同为“金台十子”的曹贞吉、王曰高、颜光敏、林尧英、汪懋麟、宋荦、叶封、谢重辉;另有儒臣宋炘、张完臣、赵文煚、李符、顾嗣曾、孟亮揆、朱彝尊。翌年,又经入值南书房的沈荃题端。

沈荃(1624-1684)书引首:秋槎觞咏。余读漪亭诗有“东南民力”之句,沨沨乎仁爱悱恻,真大东之遗音也,一时名贤胜集,不减西园曲水。漫题此以弁之。康熙丁巳(1677年)小春,华亭沈荃。  钤印:沈荃之印、宫詹学士、充斋、承恩堂(3、4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沈荃》12、23印,525、526页)

◎曹贞吉(1634-1698)行书七言诗,款署:安丘曹贞吉。钤印:昌和、曹贞吉、升六

(◎曹贞吉,字升六,号实庵,山东安丘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礼部郎中。“金台十子”之一。诗著录于顾修编:《读画斋题画诗》(大通秋泛图)、戴璐《藤阴杂记》)

◎王曰高(1628-1678)行书七言诗,款署:荏山王曰高。钤印:彣杏馆、王曰高印

(◎王曰高,字登孺,号北山,山东茌平人。顺治戊戌1658年进士,历官礼科都给事中。“金台十子”之一。诗著录于顾修编:《读画斋题画诗》(大通秋泛图))

◎颜光敏(1640-1686)行书七言诗,款署:阙里颜光敏。钤印:丙巷、光敏、逊甫

(颜光敏,字逊甫,改字修来,别号乐圃,山东曲阜人。康熙丁未1667进士,历官吏部郎中。“金台十子”之一,众推其为盟主。诗著录于《读画斋题画诗》(大通秋泛图)、《乐圃集》卷二,名为《九月十日,子纶邀同人泛舟东河醉歌》。)

◎宋荦(1634-1713)行书七言诗,款署:商丘宋荦。钤印:宋荦私印、牧仲、牧菴(1、2 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宋荦》19、21 印,553-554 页)

(宋荦,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等,河南商丘人。累官江苏巡抚、吏部尚书。“金台十子”之一。诗著录于《读画斋题画诗》( 大通秋泛图),及《西陂类稿》卷三十、《绵津山人诗集》卷七名为《秋泛图歌为田子纶员外赋》)

◎宋炘行书七言诗,款署:用东坡百步洪韵。宋炘。钤印:玉尺堂、宋炘、子昭

(宋炘,字子昭,宋荦弟。官户部郎中。监督大通桥。诗著录于顾修编:《读画斋题画诗》(大通秋泛图))

朱彝尊(1629-1709)行书九言诗,款署:奉题纶霞老先生大通秋泛图,即请教定。秀水朱彝尊拜稿。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嘉兴人。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诗著录于《读画斋题画诗》(大通秋泛图),《曝书亭集》卷九,名为《九言题田员外(雯)诗》、戴璐《藤阴杂记》。)

乾隆时,图鬻于市,冯集梧于琉璃厂市肆购得。冯自识“乾隆五十有六年(1791)重光大渊献,桐乡冯集梧识于京师宣南坊无营之宅,”“今年冬日于厂肆买得此图……”。更征得钱楷、张问陶、王昶、谢启昆、纪晓岚、刘墉、赵怀玉、吴锡麒、许兆椿、曹振镛、沈初、曾燠、洪亮吉、法式善、伊秉绶、施朝干、张云璈、吴文溥等31位学者、诗人、名士题咏。(最早署款1792年,最晚署款1797年)

冯集梧,字轩圃,号鹭庭,一作鹭亭。浙江桐乡人。乾隆甲辰(1784年)进士,入翰林院,授编修。五十四年典试云南,工诗善画。家富藏书,精校勘。著有《养志闲吟》《贮云居稿》。

冯集梧(清乾隆至嘉庆间)跋:余读《古欢堂诗》,至与北山、阮亭诸公游通惠河绘图之作,未尝不叹仁人用心于宾从娱游方职思其居,恤恤乎不忘百姓之病也。今年冬日,于厂市买得此图,审形察意,如旧所识。卷后题句,如曹升六、颜游甫诸人,即附载本集所不载,尚有宋仲牧、李分虎等八人。观斯卷者,当不徒以一时雅集目之。先生别有大通桥,行于差竣时刻之官廨,以清共尔位之思,附敢告仆夫之义,则亦即此志也。乾隆五十有六年重光大渊献,桐乡冯集梧识于京师宣南坊无营之室。钤印:集梧、鹭庭

◎王昶(1725-1806)隶书七言诗,款署:田山姜先生秋泛图。为鹭庭三兄太史题, 即请教正。青浦同学弟王昶。钤印:郑学斋、王·昶、近文章砥砺廉隅(2、3 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昶》1、4 印,42 页)

(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诗著录于《春融堂集》卷二十一,题为《田山疆秋帆图为冯编修鹭庭(集梧)题》。)

◎纪晓岚(1724-1805)行书七言诗,款署:鹭庭三兄老先生处观所藏田纶霞司农大通秋泛图,敬题长句,河间纪昀。钤印:昀印、晓岚

(纪晓岚,名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历官乾嘉两朝。累官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诗著录于《纪晓岚文集》第一册,名为《题田纶霞司农大通秋泛图为冯鹭庭编修》。)

◎刘墉(1719-1804)行书七言诗,款署:刘墉。钤印:御赐海岱高门第、刘墉之印、日观峰道人(2、3 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刘墉》15、38 印,1439-1440 页)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日观峰道人等。山东高密人。军机大臣刘统勋子。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

◎曾燠(1759-1831)行书七言诗,款署:鹭庭先生属题,用山姜自题韵请正。宾谷曾燠未定稿。钤印:燠印、宾谷、家在红泉碧涧

(曾燠,字庶蕃、宾谷,晚号西溪渔隐。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至贵州巡抚。)

◎洪亮吉(1746-1809)行书七言诗,款署:壬子(1792年)花朝日,独游二闸归,适鹭庭前辈同年以田侍郎山姜大通桥秋泛图属题,因率笔成长句一篇,即求是正。北江年侍洪亮吉。钤印:洪亮吉印、稺存、掌三皇五帝之书、长毋相忘、与修国史

(洪亮吉,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稚存,号北江。江苏常州人。诗著录于《卷施阁诗卷》第十,名为《花朝日独游二闸归,适冯集梧得田侍郎雯大通桥秋泛卷子索题,率书长句于后》)

◎伊秉绶(1754-1815)行书七言诗,款署:辛丑(1781年)夏同朱竹君先生泛舟于此。鹭庭先生政之。嘉庆丙辰(1796年)花朝,汀洲伊秉绶。钤印:客子墨卿(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伊秉绶》13 印,313 页)

(伊秉绶,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洲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任惠州知府、扬州知府。)

道光年间,此画辗转易主,为“小华先生”郭敏磐所得,有钱福昌、金安澜、阮元、王鼎题。阮元署款“道光十六年(1835)阮元题。”

郭敏磐,或作敏盘,字小华,山东历城举人。善书。清•杨翰《息柯杂著》云:“敏盘尝从桂未谷先生游,工诗画,隶书专师未谷。余于山左近人隶,未谷之外,殊好小华。”清•阮元《小沧浪笔谈》云:“敏盘为予书《郑公祠碑记》,颇具古法。” 《阮元年谱》亦载:“乙卯八月下旬,元奉调任浙江之命,与渊如观察诸君子屡集小沧浪亭。……历城郭小华(敏磐)同为坐客。……胜游难再,因属小华作图。”

◎阮元(1764-1849)行书七言诗, 款署:道光十六年(1836),阮元题。钤印:阮元印、揅经老人(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阮元》11、33 印,563 页)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官浙江学政,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

此卷著录于近代书画鉴藏家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十七:

绢本着色,高工尺一尺六寸强,长约丈许。西吴郁生画,山姜一诗题在画前,诸跋另纸在后。康雍乾嘉间最重图咏,余所见陈检讨填词图最胜。此卷一百余年燕许大手悉萃于兹,向为张绪楷京卿藏,丙戌丁亥间,蔼亭同年寄质余斋。

裴景福(1854-1926),字伯谦,号睫庵。安徽霍邱县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刑部、户部主事。历任陆丰、番禺、潮阳、南海诸县。在书中他将此卷与清初僧释大汕为诗词家陈维崧(1625-1682)绘制的《迦陵先生填词图》(图咏者前后共103位)相媲美。从而得知,此卷原为张绪楷旧藏,1886至1887年间由“蔼亭同年寄质”在裴景福那里。张绪楷,字伯超,号朗山,河南商城人。咸丰庚申(1860)进士。曾任顺天府府丞兼学政。

据藏印而知,是卷在清晚期又经“荫北”杨寿枢(1863-1944)鉴藏。杨寿枢,字荫伯、伯年,一字荫北,江苏省金匮县人。晚清大臣,官至光禄寺少卿。1911年,以军机钦班三品章京授庆亲王内阁制诰局局长,辛亥革命后,任参政院参政。喜好艺事,与黄宾虹等人多有往来。

受画人田雯:康熙朝京师“金台十子”之首

《清代学者像传》之田雯像

田雯(1635-1704),字纶霞,又字子纶、紫纶,号漪亭,又号山姜子,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顺治十七年(1660)举乡试。康熙三年(1664)中进士,授官秘书院中书。次年,扈从康熙驾幸南苑,深得康熙帝的欣赏。累迁户部主事、员外郎,工部郎中。康熙十九年(1680)督学江南,所取之士多异才。康熙二十三年(1684)授湖广督粮道。后回京历任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卿。康熙二十六年出任江苏巡抚,又调任贵州巡抚,致力发展当地文教事业,增建县学,整修书院,奖掖黔中人才。公余暇日,亲至书院督课,黔省文风日盛。康熙三十八年,调任户部侍郎,主管宝泉局。康熙四十年以病乞休回籍。

田雯不仅是清初著名大臣,而且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在文坛上颇孚众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他的诗“天资高迈,记诵亦博,负其纵横排奡之气”,“以奇伟钜丽自喜”。在清初诗坛上,“诗名并驾于阮亭(王士祯),海内望之如泰山北斗”。一生著述甚丰,有《古欢堂集》36卷、《长河志籍考》10卷、《黔书》2卷、《蒙斋年谱》4卷、《幼学编》4卷、《诗传全体备义》等行于世。

田雯(1636-1704)题前隔水:贱子行役钝无用,老牛服箱鞭不动。鸦轧泥涂垂辔衔,白汗翻浆四蹄重。五闸濑激长河通,一桥云耸白塔共。中流破板鸭嘴船,摇橹唱筹日倥偬。官帖例耗水衡钱,短车苦捉天庾贡。一百七十万石米,常抱东南民力痛。自春徂夏风日佳,吏人趋走蛮触閧。夹岸柳花半篙水,何暇延赏作清供。重阳料峭西风急,老菊丛开燕麦种。客来快马着轻衫,大呼上船气豪纵。崩崖秃树黄叶翻,瓦罂浊酒白衣送。捩柁开头百丈牵,款乃无声双蹇鞚。长年三老不曾识,赤脚奴子为此弄。岂是操舟张水嬉,但同打鼓骑屋栋。可笑兹游亦草草,萧骚野态集驺从。日暮入城寒雁来,软尘扑面同一梦。郁生为写秋泛图,我欲作歌招屈宋。 钤印:漪亭、田雯之印、田郎

大通桥与通惠河:北京的漕运干线

通惠河又名玉河,位于北京城的东部。是元代为了解决大都(今北京)物资供应而开凿的一条漕运河道,由元朝太守郭守敬主持修建,全长 164 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工,次年完工,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一段河道。通惠河开挖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因此积水潭,包括现今的什刹海、后海一带,成为大运河的终点, 商船百船聚集,千帆竞泊,热闹繁华。

《四省运河水利泉源河道全图》之通惠河(圈红处为“大通桥”)

大通桥横跨通惠河上,以便交通,故名大通桥,因而通惠河也俗称大通河。是城区内的玉河和抵达通州的大通河之间的一个节点。

《流光旧影认通州》第31页,此图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记录由大运河北端的通州石坝码头经通惠河剥运进京的图片资料。

元朝灭亡后,明朝建都南京,北京没有了庞大物资运输需要,通惠河随之废弃。明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决意迁都,北京的漕运问题成为了头等大事。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着手解决疏通通惠河的问题。正统三年(1438)在东便门外建造了三券平面的大通石桥,向北引支流至东直门。通惠河与白河中间建石坝,漕粮需经人工搬运到通惠河的驳船后才可以运入京师。

《大通秋泛图咏》中的大通桥

通惠河明清两代屡加修浚,康熙帝在亲政的55年时间里,更是关心漕运,认为是国家要务。当时的通惠河水源已渐少,时断时续。沿大运河北上的漕船在张家湾卸载,然后装上适合狭浅河道的驳船转至东便门外大通桥,再由车户负责将漕粮运至朝阳门一带的京仓。舟楫车马频繁倒换,损耗很大。东南人民通过大运河将漕粮千里迢迢运到京师,途中艰辛备尝,险象环生,不由得令田雯“恻然心伤”,写下五言古诗《大通桥行》长篇,备述转漕之艰难。

诗画永流传的京都盛事

自田雯起,京师文人泛大通河雅集,时人目为胜游之一,赋诗咏怀,感慨盛世。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甲寅更有吴锡麒、张问陶等,再泛大通,赋诗题咏,春泛之会,不减曩时。戴璐、法式善等亦故地重游,诗及《大通秋泛图》。

◎张问陶(1764-1814)行书七言诗,款署:乾隆纪元周甲(1796年)之岁秋九月,鹭庭前辈属同馆后学张问陶题于京师寓斋之小游仙馆。钤印:船山、剑外张郎(1 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张问陶》11 印,971 页)

(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诗著录于,《船山诗草》卷十二,名为《田山姜大通秋泛图为鹭庭编修题》。)

◎吴锡麒(1746-1818)行书七言诗,款署:鹭庭三兄属题。世愚弟吴锡麒。钤印:吴锡麒印、榖人(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吴锡麒》6、4 印,466 页)

(吴锡麒,字圣征,号榖人,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诗著录于《有正味斋诗集》卷十,名为《冯鹭庭编修(集梧)购得田山姜侍郎大通秋泛图索题》)

关于此次泛舟雅集及绘图记游在清人诗文里常见述及,卷后五十余位名家题咏大多收录在各自的文集中,可谓著录累累。

从《大通秋泛图》中,我们得以一窥清代康乾盛世至道光时期的政治、经济、漕运、吏治、文学、民生等多个侧面。而其中张云璈题诗“……看得此图增太息,前辈风流渺难得。我见此图殊怅然,两重佳话同流传。前人物在后人手,前人诗在后人口。后来还有后来人,前后遥遥皆不朽。不然万事总云烟,过眼今日亦何有?分明觌而对群公,也似留恋共文酒。……”更揭示了前人诗画流传不朽的深层意味。

0 阅读:0

弘扬有经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