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首位度,通常指在一个省份的经济总量中,省会(首府)城市所占的比重。近些年,常有人用这一指标对各省份进行排序,在网络上频频引发热议。
实际上,每个省份的基础条件、城市结构、产业布局都不同,不应用单一指标来进行评价,因地制宜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个比方,“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这句常用语,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情形。在动力配置方面,有些线路适合采用动力分散型火车,有些则适合动力集中型火车。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出强劲动能,让经济列车在相匹配的轨道上跑得又好又快又稳。
西部省份经济总量较小、相对优势不强,还普遍面临发展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优、生态条件脆弱等短板,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承载平台,不仅自身产业难以实现转型升级,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也难以崭露头角。要想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资源相对聚集的省会(首府)城市需要走在前列。
近年来,不少省份明确支持省会(首府)城市高质量发展。宁夏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提出以“首府强”引领带动“全区强”、示范服务“流域强”,银川市充分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集中力量打造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集聚高地,辐射力、引领力、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彰显。
持续推动省会(首府)城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既要踩油门也要把方向。
一方面,不能只盯着规模“垒大户”,应多靠改革做文章。无论是“强省会”还是“强首府”,都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做好能级提升的乘法。大而不强,就如同只长个头不壮筋骨。与其盯着数据指标是否增长,不如看看优势领域是否多了、竞争能力是否强了。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持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内生动力,在强化产业支柱、科技支撑方面取得新进展。与此同时,既要单项强,也要综合强,要克服规模性扩张可能带来的“大城市病”,兼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城市经济质效,力促产城融合、城乡融合。
另一方面,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应在“一盘棋”中作贡献。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省会(首府)城市应视野向外,兼顾短期任务和长期目标、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善于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实现强筋壮骨。同时,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扮演关键角色,展现更大担当。要突出联动发展,避免虹吸效应,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服务保障、示范表率等作用,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