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哥哥为什么会大骂蒋介石六亲不认?

史海探踪 2024-08-28 14:21:55

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是近代的风云人物,不过据专家考证,蒋介石原来并不姓蒋,而是姓郑,名叫三发,河南省许昌人,是他父亲死后母亲带着他改嫁给了一位姓蒋的浙江商人,而后他改随继父的姓姓蒋的。今天笔者来讲一讲蒋介石成为国民党的领袖后,他的哥哥郑发不远千里去找他认亲,而蒋介石不认自己的哥哥,气的他哥哥郑发大骂蒋介石六亲不认的故事。

一、郑发千里寻找蒋介石认亲

蒋介石,原名郑三发,1887年生,河南省许昌市灵沟镇郑庄人(今许昌市河街乡南岸村),他的父亲名叫郑福安,母亲王采凤。蒋介石兄弟三个,大哥郑大发(早年夭折),二哥郑发(也叫郑二发),蒋介石因排行第三,父亲将其取名为郑三发(又名三发子)。

1891年(当时蒋介石4岁),许昌大旱,庄稼基本绝收,这年9月,蒋介石一家决定外出逃荒要饭,因为父亲郑福安体弱多病,无法行动,便留在家中看守门户,由母亲王氏带着两个儿子郑发和郑三发(蒋介石)逃荒去了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王氏带着两个儿子外出逃荒不久,郑福安即在家中去世。

王彩凤带着两个儿子逃荒来到河南省会开封后,由于王采凤还很年轻,且颇有几分姿色,被从浙江奉化来河南开封经营益泰盐行的蒋肃庵收留,成了蒋老板家中的保姆,并深得蒋老板的喜爱。

一年多后,蒋老板的妻子去世,不久,蒋老板同王采凤正式结婚。

王采凤同蒋老板结婚后,由于郑发没有弟弟郑三发聪明机灵,不太听继父的话,继父蒋老板很是讨厌他。终于在1895年春节过后,郑发再也受不了继父的冷落,离开蒋府自己外出谋生。

郑发离开蒋府后,干过学徒、巡警,后来又到冯玉祥的部队中当兵,在部队中逐步升为副班长、班长、排长、连长。

1921年,冯玉祥的部队被缩编,郑发解甲归田。这一年郑发曾去开封蒋府看望自己的母亲和弟弟,但可惜已人去房空。郑发向街坊邻居询问,才知道自己当年离开蒋府不久继父蒋老板就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回他家乡浙江奉化去了。邻居还告诉郑发:“你弟弟郑三发已改随你继父的姓,姓蒋了。”

由于当时兵荒马乱,从此郑发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母亲和弟弟。

此后郑发回到老家许昌郑庄,靠种地为生,过着平静的生活。1933年元宵节郑发带着儿子双喜进城观灯,走到许昌专署衙门前时,发现许昌专署衙门口挂着两幅巨大的人物照,左边的一幅他认得,是国父孙中山,右边这位虽不知其名,但却与自己长的非常像。于是郑发指着右边的人物照问门口站岗的卫兵:“这幅照片上的人是谁?”

卫兵告诉郑发:“这位是当今的天子,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郑发又问:“蒋委员长是哪里人?”卫兵告诉郑发:蒋委员长是浙江奉化人。

听了卫兵的回答,郑发认定当今的蒋委员长就是他的弟弟郑三发。于是郑发有了去南京找蒋介石认亲的想法,他找人写了一封给蒋介石的信装在口袋里,而后便乘火车前往南京(当时的国民政府所在地)。

谁知郑发刚下火车,便被宪兵搜出了他找人写给蒋介石的信,宪兵看了郑发给蒋介石的信后,硬说他是冒充蒋委员长的哥哥,说他认亲是假,不仅没收了他的路费,还把他强行装进北上的闷罐车让他回河南。郑发虽然很生气,但也没办法。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41年,河南大旱,郑发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时郑发又萌生了去找蒋介石认亲的想法。于是他卖掉了家中仅有的两头毛驴做盘缠,一路跋山涉水去了重庆(由于南京被日军占领,当时的国民政府搬到了重庆)。

来到重庆后,郑发住在重庆肖家沟82号的王家旅店。安顿好后,郑发来到邮局将在家请人写给蒋介石的信从邮局寄出。

几天后,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的侍女马小姐来到王家旅店,她向郑发要了一张两寸免冠照片后便离开了(当时郑发在照相馆洗了两张,一张给了宋美龄的侍女,一张自己留了下来)。

据郑发的儿子郑双喜回忆,当时的蒋介石为了确认郑发的身份,曾让夫人宋美龄亲自召见过郑发,召见那天,是用一辆小汽车把郑发接到一个庭院里,宋美龄隔着一道竹帘向郑发问话,问了几个问题之后,召见就结束了。

十几天后,郑发来到位于重庆大阳沟的河南同乡会。同乡会的老乡郜子举、姚廷芳等人热情接待了郑发,大家帮忙给蒋介石写了一份求见申请,并利用关系把求见申请交给了蒋介石。

不久,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亲自来到河南同乡会把郑发接到家中。戴季陶告诉郑发:“蒋委员长不与你见面,只要你现在就返回河南许昌,不打扰蒋委员长 ,可以给你5000块大洋。”(约相当于现在的500万人民币)。

然而郑发说自己这次来重庆并不是为了钱财,而是想见兄弟一面,以解兄弟相思之情。他坚持要见蒋介石。

戴季陶无奈,只好让郑发先回河南同乡会,待他向蒋介石汇报后,看如何处理。

就这样,郑发留在了重庆,他在重庆到处宣扬蒋介石是自己是弟弟 自己是蒋委员长的亲哥哥。由于郑发长的与蒋介石的确很像,人们对他的话都信以为真。很快郑发来寻找蒋介石认亲的事在重庆传开了,那些达官显贵们听说郑发是蒋介石的亲哥哥,都纷纷拿着重金登门拜访,巴结郑发,希望郑发在蒋委员长面前替他们美言几句,好让他们的仕途更加飞黄腾达。郑发一时间风头无两,成了重庆的大红人。

蒋介石见戴季陶无法将郑发劝回,而郑发又在重庆大肆宣扬自己是他的弟弟,他是自己的亲哥哥,感到这样实在有损自己的形象,于是便在郑发的求见申请上批了个“请戴笠处理”四个字。把这件棘手的事情交给了军统头子戴笠来处理。

二、郑发大骂蒋介石是六亲不认的畜牲

戴笠接到蒋介石的批示后,也很为难,因为蒋介石既没有承认郑发是他的哥哥,也没有说郑发不是他的哥哥。这件事该如何处理,确是一个难题。

不过戴笠毕竟老奸巨猾,他明白郑发杀不得,但是又要替蒋委员长处理难题。经过反复权衡,戴笠命令手下的特务将郑发秘密拘押到重庆白公馆,将他软禁在了白公馆(军统的一处监狱)。

在白公馆,郑发住着豪华房间,每天特务们大鱼大肉好烟好酒伺候着,还给他发着工资,只是没有太多的人身自由。

1943年秋,国民政府在重庆对全国的优秀县长进行集训,当时河南大小县的县长有近百个,参加集训的只有9个人。与郑发的家乡许昌相邻的襄城县县长李峰到重庆参加了这次县长集训,集训结束后,蒋介石特别接见了李峰。蒋介石问李峰:“你是河南襄城县的县长吧?”李峰答:“是!”

蒋介石又问:“襄城是许昌的邻县吧?”李峰回答:“是!”

蒋介石非常兴奋,他与李峰长谈了一个多小时,期间蒋介石在问了许多襄城的事情的同时,也谈了许多许昌的事情,他提出想让李峰担任许昌县县长,并希望他在担任许昌县县长后关照一下郑发家人的生活。

于是,集训结束后,李峰被调任为河南许昌县县长。

李峰担任许昌县县长后,立即安排郑发的儿子郑双喜任许昌县国民兵团挂名的副官,每月只领工资不上班。

与此同时,李峰还在国民兵团的花名册上将郑双喜改名为“义国”。意指同蒋介石的两个儿子“经国”和“纬国”排行。

1944年春,日军集结30万大军于黄河北岸,准备南下占领河南,郑发的家乡许昌危在旦夕。

在这样的情况下,牵挂郑发家人安危的蒋介石让戴笠以郑发的名义给郑发的家人写了一封信,并随信送去了500块大洋,请郑发的妻子和儿女来重庆团聚。

郑发的妻子魏氏带着儿女来到重庆白公馆后,郑发对着妻子和儿女大骂蒋介石是六亲不认的畜牲,他说:“我弟弟郑三发蒋介石真是无情无义六亲不认的畜牲,他现在发达了,成了全国的领袖,我千里迢迢来重庆找他,他不仅不认我这个亲哥哥,还竟然派人把我关了起来,真是个无情无义六亲不认的畜牲。”

郑发在白公馆还经常对看守他的军统特务说:“我们兄弟三个,老大郑大发早年夭折,我是老二,蒋介石是老三,因当时河南灾荒,我父亲死去,全家无法生活,我母亲不能守寡,就带着我弟弟郑三发嫁给了浙江的一个姓蒋的商人,后来我弟弟随继父的姓,改姓蒋了。”

在郑发看来,他弟弟郑三发既然已经发迹,成了全国的领袖,那么就应当还姓归宗,不能再姓蒋了,应当回归姓郑,仍然叫郑三发,光耀他们郑家的门庭。

然而蒋介石可不这样想,他认为自己已经是全国的领袖,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自己姓蒋,是蒋老板的儿子,如果现在突然改为姓郑,让人们知道他是父亲死后母亲不能守寡,带着他改嫁给了姓蒋的男人,那将极大地损害他和他母亲二人的形象。因此,为了自己和母亲的形象,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再回归姓郑。他同意戴笠把郑发软禁在白公馆就是为了防止郑发在外面乱说,损害他和他母亲的形象。

后来戴笠把郑发在白公馆的言行告诉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听后勃然大怒,他立即命令戴笠把郑发和他的妻子儿女送到更加偏僻的贵州息烽集中营监禁(军统的另一处监狱)。

不过郑发毕竟是蒋介石的亲哥哥,他们一家被戴笠送往贵州息烽集中营后,除了没有太多的人身自由外,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住的也是独立别墅那种房子。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7月,蒋介石让自己的结拜兄弟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出面找郑发谈话。戴季陶向郑发说明利害,在确保郑发不会在外面乱说后,送了他一大笔钱,郑发带着妻子儿女衣锦还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河南许昌。

郑发认亲回到许昌后,地方上的县长等一大批官员都知道了郑发其实就是蒋委员长的亲哥哥,于是大家都攀龙附凤巴结他。郑发到许昌的当天,县长带领地方官员一大群到火车站迎接。三天后,许昌专区(下辖9个县)专员吴协唐(笔者父亲的好友)出面在许昌专署大院为郑发举行宴会。

不久,郑发被安排为许昌县参议员,郑发由认亲前的一介平民一跃成为风光满城的人物。

1946年11月,国民政府救济总署署长郑道儒受蒋介石之托专程来许昌看望郑发,了解郑发一家的生活情况。郑道儒看到许昌政府对郑发一家照顾的不错后,非常满意,于是给郑发留下一千块大洋(约合现在的100万人民币),回南京向蒋介石汇报去了。

然而郑发虽然在蒋介石的暗中关照下日子过的富足安逸,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心中想的仍然是希望能够见蒋介石一面,叙叙兄弟手足之情。

于是,1946年12月,郑发乘火车到汉口,又转乘轮船来到了南京,他花钱请文笔高手给弟弟蒋介石写了一封含情脉脉的信,通过邮局寄给了蒋介石。

当时蒋介石正忙于召开国民大会,但尽管如此,在收到郑发的信后,他还是派秘书长吴鼎昌会见了郑发。会见后,吴鼎昌安排郑发在国民政府大门前的一家宾馆住下。

到了1947年5月间,吴鼎昌再次找到郑发,他把郑发写给蒋介石的信拍成照片后给了郑发一张,并对他说:“你的信蒋委员长看过了,也等于见到了你本人,你这次来也算不虚此行了。因此,我把信拍照后送给你一张,你就拿回去做个纪念吧,如果回家后有什么困难,只要拿着这个到官府一展示,官府一定会帮你解决的。”

接着,吴鼎昌又给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写了一封信,让郑发回许昌路过省城开封时面交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让刘茂恩照顾郑发)。就这样,在吴鼎昌的劝说下,郑发返回了许昌。

三、郑发被授予少校军衔

1947年10月,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许昌地区展开拉锯战。为了安全,郑发来到了河南省会开封,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委任郑发为开封保安司令部副官,授少校军衔(只领工资不上班)。

然而郑发认亲之心不死,1948年5月,郑发从开封启程,再次来到南京,并给蒋介石寄了一封信。

此时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已是自身难保,于是他扔只派秘书长吴鼎昌匆匆见了郑发一面,并送给郑发一大笔钱打发他回家了事。

郑发为寻蒋介石认亲,可谓绞尽脑汁,机关用尽,到头来还是扫兴而归,没有见到蒋介石。当他从南京回来时,河南省全境已经全部解放。

四、郑发的结局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在国民党部门干过事的军政人员有的被逮捕,有的被枪毙。看到这些,郑发吓得胆战心惊。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有人举报郑发是国民党反动派头子蒋介石的亲哥哥。

于是郑发被公安机关抓了起来。此时的郑发吓得魂飞魄散,他心里很清楚,一旦政府认定他是蒋介石的哥哥,那么政府非枪毙他不可。

为了活命,无论公安机关如何审问,如何攻心,郑发都坚决不承认他是蒋介石的哥哥。

由于郑发拒不承认他是蒋介石的哥哥,而公安机关也没有证据,公安机关无奈,最后只好随便给郑发罗列了几条罪名,判他一年有期徒刑了事。

一年后郑发出狱,但他从此后对过去的一切便守口如瓶了,无论任何人询问他和蒋介石的事情,郑发都一言不发。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红卫兵和造反派揪斗郑发,为了自身的安全,郑发忍痛把珍藏了几十年的国民政府文官长兼中央设计局秘书长吴鼎昌给他的照片和其他国民政府给他家的信函、证明等全部烧掉,给历史研究留下了遗憾。

1973年2月20日,郑发在家中去世,享年89岁。

我是史海探踪,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史海探踪

历史非常精彩,让我们一起品味真实的历史!

5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阅读:5

史海探踪

简介:历史非常精彩,让我们一起品味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