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业指导课:被忽视的求职“利器”
卌卌卌课程
2025-01-14 03:26:31
在大学的课程体系中,就业指导课本应是学生通往职场的重要桥梁,然而现实却是,这门课常常被边缘化,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
老师的局限
许多大学教师的就业路径是“学校-学校”,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步入高校讲台。他们缺乏在真实社会中求职的经历,对职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知之甚少。这种局限性使得他们在教授就业指导课时,往往力不从心。
以简历撰写为例,一份优秀的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需要精准匹配岗位需求,突出个人优势。但一些老师自己都写不明白简历,更不用说指导学生挖掘经历中的闪光点,以及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调整简历侧重点了。技术岗看重项目经验与实操技能,文案岗注重文字功底与创意案例,而老师若没有相关见识,又怎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学校的敷衍
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的敷衍态度,是这门课陷入困境的“病根”。不少学校开设这门课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的要求,课程内容空洞无物,课本老旧,充斥着“假大空”的说教,如就业的意义、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与人生理想的关系等,真正实用的求职干货却少之又少。
老师在讲台上读着陈年的PPT,或大谈特谈自己的人生故事,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一学期下来,学生对实际求职毫无助力,脑子里没有记住什么实质性知识。如今,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远程办公、线上协作成为常态,共享员工、灵活就业等新就业模式也日益普及,但课程内容却还停留在传统就业模式上,导致学生求职时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就业指导的困境
本该成为学生求职“利器”的就业指导课,就这样沦为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学生在求职时,拿着千篇一律、毫无亮点的简历去应聘,结果自然是石沉大海。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让他们在职场竞争中失去了先机。
寻求解决方案
面对这样的困境,或许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有实际职场经验的导师来弥补这一空白。他们拥有多年的大厂打工经验,熟悉不同岗位的需求和求职流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就业指导。例如,一些智联招聘、刺猬实习的官方合作求职导师,他们陪跑过上百位大学生,深知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能够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大学就业指导课不应被忽视,它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和老师需要重视这门课,更新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主动寻求外部资源,如专业的求职导师,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只有这样,就业指导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求职的“利器”,帮助他们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