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如何发放丧葬费?为什么袭人母四十两,赵姨娘弟弟二十两?

栖鸿侃红楼 2025-02-10 20:42:37

很简单,因为赵姨娘是贾府的世仆,“家生子儿”、“家里的”,而袭人,是收买来的、“外头的”。

贾府给姨太太家属发放丧葬费抚恤金,并没有成文的规定,是循例而为。所以李纨想着前不久听说的袭人家的例子:“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

而探春,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丧葬费标准不是统一不变的,也不是根据姨太太的辈分、是老爷的“姨奶奶”还是少爷的“姑娘”(大家有小童称少主妾曰“姑姑”“姑娘”者),也不考虑死者是姨太太的长辈、平辈、或晚辈。唯一的依据,就是出身:看她是“家里的”、还是“外头的”。

为什么“外头的”反而高呢?贾母曾说过:“他又不是咱们家的根生土长的奴才,没受过咱们什么大恩典”,因为“外头的”没受过贾府的“什么大恩典”,所以要多给些赏赐。

这个区别是很隐晦的,一般人都注意不到。探春敏慧,能关注到,也是她平时留心。而且她一定知道这些管家媳妇们“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年轻的姑娘”,猜到她们可能故意挖了坑,等着自己往下掉。

“荣府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探春在管家之前,当然也不可能全部了解,所以“把这账留下,我们细看看”,要通过看刚帐本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可是,“政治即人事”,贾府的事儿岂是几本账本就能全部囊括的?吴新登家的看探春没掉进这个坑里,马上就再挖一个更大、更深的,看你掉不掉!

这个坑就是赵姨娘了。这边刚“吴新登家的去了”,马上“忽见赵姨娘进来”,要说二者之间没有联系,你信?

赵姨娘是“愚妾”,当然不明白“家里的”、“外头的”的区别。更可气的,当探春向她解释清楚之后,她还当众说“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逼着探春公开作弊。

二十两、四十两是根据出身,多得的没什么“有脸”,少得的也不丢脸。而公开作弊,无疑是丢脸之极。探春虽没就范,可是被生母逼迫,也真是“自己还闹的没人疼没人顾的”了。

0 阅读:11
栖鸿侃红楼

栖鸿侃红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