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之战,为何主角是曾国荃?论战功、资历、能力,多隆阿、鲍超都甩开曾国荃几条街,却只能协助,沦为配角。湘军,并非铁板一块,曾老九运气很好。
1859年,曾国荃给胡林翼回信,表示愿意协助多隆阿,甘愿“为之下”。胡林翼看到内容后,大喜:“此乃国之幸,国之福也”。为何到了安庆之战,老九曾国荃就成为主角了呢?
安庆之战前,湘军名将系列,论能力、战功、资历、威望,多隆阿、鲍超都甩开曾国荃几条街,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
鲍超投军在1851年,他跟着向荣进入广西镇压太平天国。1855年,鲍超就可以独自招募“霆军”,成为胡林翼麾下,也是湘军阵营中野战第一强。安庆之战前鲍超是实授总兵,加提督衔。
多隆阿1853年跟着胜保、僧格林沁镇压太平军,出身关外八旗。1855年,北伐军灭亡后,多隆阿奉命来湖北隶属胡林翼,率领索伦马队的同时,接管王国才所部湘军。安庆之战前,多隆阿是实授福州副都统,地位与总兵一样。
曾国荃第一次参战,是1856年底在湖南招募兵勇,救援吉安。此时,曾国荃麾下兵马才3千人,隶属湖南巡抚骆秉章。安庆之战前,曾国荃只是道员。安庆之战后,曾国荃才是记名按察使,加布政使衔。
论战功,曾国荃与多隆阿、鲍超更加没法相比。安庆之战前,曾国荃只是参加围攻吉安,因擅长修筑堡垒而闻名。石达开出走,江西各自为战,太平军也没啥增援,曾国荃靠拼消耗获胜。
吉安之战后,曾国荃就裁撤所部兵勇,仅剩下一千余人。不久,曾国荃称病回家休养,把劫掠而来的财富运回老家。再次出山时,粮饷靠胡林翼支持,曾国荃脱离湖南巡抚管理。
安庆之战前,多隆阿、鲍超有什么战功呢?陆战方面,除了已经阵亡的实授浙江布政使加巡抚衔的李续宾,谁能跟他们扳手腕?陈玉成军团,主要是多隆阿、鲍超去打,胡林翼就靠他们两人,以及前面的李续宾。
黄州之战、太湖之战、小池口之战、小池驿之战、太湖之战、潜山之战、宿松之战、挂车河之战,英王陈玉成与湘军胡林翼集团血战,多隆阿、鲍超在搏命的时候,曾国荃连人影都没有。
安庆之战前,曾国荃从未给对决陈玉成,安庆之战也是后期才跟英王交战。围点打援战术下,李续宜、多隆阿、鲍超是绝对主力,他们承担攻击援军任务,与洪仁玕、林绍璋的御林军交战,以及陈玉成主力厮杀。
1859年的太湖之战,是陈玉成先发动进攻,胡林翼需要挑选前线主帅。多隆阿能担任主帅,除了胡林翼支持,也是能力、资历、地位、战功使然。胡林翼跟曾国藩商议对策,可能需要曾国荃配合,而曾国荃始终没来太湖战斗。
客观看历史,安庆之战,曾国荃与多隆阿、鲍超差太多。陈玉成最佩服的清军名将是三人:“李孟群、李续宾、鲍超”,多隆阿则说他“仗义忠勇”,却只字不提曾国荃。因为,安庆之战,陈玉成带来的援军,主要是李续宜、多隆阿、鲍超消灭。
安庆陷落前一个月,陈玉成以外线机动方式,让多隆阿、鲍超远离战场,然后才正式攻击曾国荃防线。此前,挂车之战、桐城之战、集贤关之战、赤岗岭之战太平军的劲敌是李续宜、多隆阿、鲍超,陈玉成精兵已经差不多没了。
陈玉成攻击曾国荃防线,是拉着杨辅清军团打,本身精兵不多。再则,陈玉成是强攻防线,手持稻草填充战壕,踩着阵亡士兵杀过去。曾国荃的对策,就是凭借强大火力坚守,从未主动出击,赵烈文日记中有详细记录。
正因为曾国荃“出力”不多,主要任务是围城,却摘取了桃子,这让多隆阿非常不满。曾国藩、曾国荃希望多隆阿东征金陵,多隆阿不配合,后则远征西北。
多隆阿、鲍超资格老,战功显赫,为何却沦为配角呢?这点要感谢李秀成、陈玉成了,如果不是陈玉成、李秀成在1860年摧毁江南大营,曾国藩得以担任两江总督,弟弟曾国荃岂能当主角?
曾国荃名震天下,是凭借安庆之战、雨花台之战的坚守,安庆之战前曾国荃机会不多,也不如多隆阿、鲍超耀眼。曾国荃能担任主角,摘取安庆之战首功,是因为他有个好哥哥。
两江总督,辖区江苏、江西、安徽、上海。清朝时期,安庆是安徽省会,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后,有权决定安庆之战主角人选。胡林翼是湖北巡抚,安庆不是他作战范围,但安庆之战的主力,却是湖北湘军,王闿运《湘军志》就肯定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