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牺牲40年的烈士找到军部,拿出课本告诉众人:我还活着!

秋恒看军事 2024-02-26 11:49:31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老狐话史作者/老狐话史

1990年2月,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儿子的搀扶、陪伴下,来到河北保定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政治部敲响大门。

看着面前白发苍苍的老人,接待处的工作人员赶忙将其迎入招待室,询问老人家有什么需要帮助。

只见他缓缓地从怀中掏出一本语文课本,翻到《谁最可爱的人》那篇文章,又招呼自己的儿子上前给接待人员仔细看看。

“同志,这是我的儿子,从长相就能看出来。

这次来呢,是为了我儿子参军的事情来。

是这样的,在这篇文章中,李玉安在松骨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可我现在分明还活着。”

听到这个消息,工作人员大吃一惊,赶忙请老人稍作等候,自己前去汇报给上级领导。

听到这个消息,上级领导在万分震惊的同时十分重视。

要知道,距离课文《谁最可爱的人》中描述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

现在这位自称是在当时战争中幸存战士的老人,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来表明身份呢?

一、参军入伍 报效国家

1924年,李玉安出生在河南的一个贫困村落中。

从小,他就每天过着饥寒交迫、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李玉安知道,读书对于自己不过是一种奢望。

于是,他在16岁的时候便辍学不读,只身一人前往东北,成为了一名苦工。

虽然刘玉安的体型瘦小、个子不高,可他却是一同共事的工人们眼中的“拼命三郎”。

他们对于刘玉安这样的表现嗤之以鼻,并将其排除在工人圈子之外。

但李玉安不在乎,他知道自己来这里是为了工作,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补贴贫困的家庭。

李玉安

1946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李玉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一名新兵。

他的参军历程极为丰富,拿了无数次的一等功。

每次两军交战之时,李玉安永远都是那个带头发起冲锋的人。

他真正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为捍卫祖国的土地与尊严。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中国解放军志愿军部队赴朝鲜,支援这个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兄弟”,联手抵抗打着“维护和平”的名义干涉朝鲜半岛内政的联合国军。

随着240万余名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战斗随之打响。

1950年11月清晨,李玉安的部队接到紧急任务——向敌人后方发起猛攻,阻断美军第二师第九团向南的逃跑路线,彻底切断敌军后路。

当志愿军赶到松骨峰时,撤退的敌人也恰好来到此处。

看着敌人即将驾驶汽车冲过山道,李玉安所在的三联迅速占领松骨峰高地的主峰。

由于地势原因,松骨峰高地附近的山道有多个转弯处。

并且,身居高位、视野开阔,这里无疑是最佳的伏击地点。

清晨,天刚蒙蒙亮,松骨峰的战争就打响了。

为了尽快撤退、减少人员以及物资的损失,美军出动了大量飞机坦克进攻松骨峰高地,企图拿下这块牵制他们撤离的高地。

虽然松骨峰高地易守难攻且遮蔽物众多,可在美军无穷无尽的猛烈炮火攻势下,整个高地还是化为了一片焦土。

眼看周围的遮挡物全部夷为平地,松骨峰高地的志愿军战士们愤然站起反扑,一边躲避着源源不断的炮火,一边拿起步枪扫射。

即便知道双方武装力量悬殊巨大,但接到志愿军们仍然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前仆后继的向敌人发起进攻。

枪械弹药用完、身体被大火吞噬,他们便不顾一切的冲向距离最近的一名敌人,企图带着他们一起同归于尽。

松骨峰的战争足足持续了8个小时,在这8小时里,志愿军将士们一共抵挡、击退了敌人的5次进攻,消灭敌人600余人。

时间来到下午2点,此时,志愿军人数已经所剩无几。

眼看敌军即将发起第六次进攻,他们迅速将周边剩余的子弹与遗落的手榴弹收集起来,蛰伏着等待敌人靠近。

当美军登上松骨峰高地,看到高地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时候,他们开始小心翼翼的向前探索,检查是否留有活口或者有用的枪支弹药。

此时,看到敌军近在咫尺,李玉安猛地起身,将手中的手榴弹扔了出去,随后带领剩余的志愿军战士们殊死搏斗。

当最后一颗子弹打完,他们带着赤手空拳的冲向敌军,以血肉之躯英勇厮杀。

随着近在眼前的一声枪响,李玉安感觉自己的身体被子弹击中,巨大的冲击力让他向后倾倒,躺在了松骨峰高地上。

用手抚摸自己的胸口,他感觉到有温热的液体流出。

刘玉安知道,自己今天或许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他缓缓闭上眼睛,耳边传来战友的高声呼喊,可此时的他再也没有力气回应了。

二、奇迹般的幸存者

这场松骨峰战役中,幸存者不过寥寥数人。

当时,在战后登记遇难者名单时,亲眼看到刘玉安中弹倒地的同志眼含泪水的告诉领导,一直冲在最前边无惧生死的刘玉安不幸牺牲了。

魏巍

1951年2月,当代著名作家魏巍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朝鲜采访。

他在回国后立刻写下《谁是最可爱的人》,并称自己本篇文章的灵感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情况下蹦出来”“从情感的浪潮中跳出来的”。

几经推敲删减,《谁是最可爱的人》发布。

在该文中,一共提到了十三位烈士的名字,刘玉安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谁也不知道,刘玉安还活着!

原来,刘玉安在昏迷了一段时间后被朝鲜的士兵勘察战后现场时发现,并送往了医院。

由于受伤严重,他整整经历了十次手术才从鬼门关捡回了一条命。

脱离了生命危险后,刘玉安逐渐清醒了过来,他对于自己还能活着感到十分震惊。

此时,刘玉安的主治医生告诉他,虽然手术保住了刘玉安的命,却没能保住刘玉安的腿。

听到这个消息,刘玉安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能够活着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了。

由于身体出现残疾,刘玉安在出院后并没有回到部队报道,而是直接隐姓埋名、表示自己在战争不幸受伤,希望接受来自组织安排的工作调动。

在之后的四十年里,李玉安回到老家,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

并在工作期间结识了与自己携手一生的妻子,还拥有了几个可爱的孩子。

正当刘玉安以为,身患残疾的自己,或许这辈子再也不会与军队扯上关系的时候,儿子不能参军的情况,让他不得不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原来,那年正时刘玉安的儿子达到参军入伍年龄的时候。

正当他前去报名参军时,得知了参军名额限制。

由于种种原因,刘玉安的儿子落选,十分伤心。

他整日无助哭泣,一遍遍的询问刘玉安,自己是否再也没有机会成为为国奉献个人价值的英雄。

就这样,万般无奈之下,刘玉安只好拿着儿子的课本与一本军人残疾证来到军区。

请求对方能够给予儿子一个参军名额。

这件事情同样也传到了现在的著名作家魏巍耳中。

1990年8月的一天,魏巍接到原志愿军355团的电话,对方告诉他:“《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的刘玉安还活着,来老部队送儿子参军了,说想见见你。”

听到这个消息,魏巍大吃一惊,他怎么也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自己曾经结识的英雄战士的还活着。

8月12日,刘玉安身着中山装,来到北京西山八大处的魏巍家。

战友见面,深情相拥。

魏巍激动地说道:“李玉安同志,没想到你还活着!”

看着自己曾经的战友,李玉安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活着,活着,这不来看你啦!”

两人经过一番深情叙旧,彼此都红了眼眶。

此时,魏巍看着刘玉安开口询问:“这么多年了,你为什么不来找我?为什么不来找老部队。”

刘玉安长叹一口气,告诉魏巍自己在昏迷过后被朝鲜士兵救走的情况。

听完他的讲述,魏巍忍不住泪流满面。

“如果不是他们,我也许就真的回不来了。”

说罢,刘玉安劝告魏巍别为过去的事情难过。

“比起牺牲的战友,我算幸运多了。

娶妻生子,生活过得不错了。如果不是儿子怎样都想参军,我也不会老麻烦老部队了。”

见面结束后,魏巍将一部精装小说《东方》与一部《魏巍散文集》赠予刘玉安,并在书的扉页上题字“您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后来,魏巍撰写了一篇“活烈士”李玉安的英雄事迹,建议相关部门尽快解决他的生活困难以及落实复转军人、伤残待遇等问题。

其实,早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初次刊登在课本上,李玉安身边的亲朋好友就曾询问文中光荣牺牲的“李玉安”是否就是他本人。

当时,他不愿让众人知晓自己的身份,只说自己“只不过是个普通士兵,恰好与人民英雄重名”。

得知自己在课本中成为“烈士”,李玉安心生不少感慨,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直到后来,他也一直秉持着“低调做人”的行为准则。

当人民英雄的身份彻底曝光,刘玉安告诉那些提议自己向部队寻求援助的人们说:

“我从不把自己当作英雄,我是一个军人,为祖国流血捐躯都是我应该做的。

当时三连那么多人都牺牲了,我独活着,向组织提任何要求都是对不起曾经并肩奋战的他们。”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

7 阅读:1360
评论列表
  • 2024-02-27 14:26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真英雄,可歌可泣!不愧是最可爱的人!

  • 2024-02-27 16:37

    这就是最可爱的人!

  • 2024-07-03 12:03

    向最可爱的英雄们!致敬!!有你们的牺牲,付出!才有现在的国威!!

  • 2024-02-27 20:32

    李玉安,刘玉安?

秋恒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