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中期,国民党军中央军在德国军事顾问建议下,开始整编强化所属部队。
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基本完成了20个师级部队的编制调整和武器强化,这些师也被民间称为是“德械师”。
不过并不是佩戴德式钢盔就算“德械师”,只能说这个称谓有些形式化了。
因为当时整顿这20个师的时候,国府并无足够资源为其购置全套的德式武器,实质上是在现有装备基础上的强化调整。
比如原先各师的步枪、机枪口径和型号都不统一,现在以师为单位将步枪统一成某种型号,机枪也统一成某种型号。
这样的话无论是从作战角度考虑,还是从装备保障的角度看,都是合理的。
为何强调是以各师为单位呢?
因为做不到这20个师全部都是用一种步枪或者机枪,就这么简单。
以步枪来说,即有德造步枪、巩造九八式步枪、中正式步枪、汉阳造步枪等几种;以轻机枪来说,则有捷克式机枪、比造勃朗宁、法造哈奇开斯等。
当然,硬要说国府连些轻机枪都买不起那也不至于;实际上无论是比造勃朗宁也好,还是法造哈奇开斯也罢,都是1930年代初国府采购的性能不错的机枪。
尤其当时的兵工署还一度将哈奇开斯列为制式武器选项,只不过后来因为仿造捷克式机枪已有基础,所以才铺开换装捷克式。
但在1935年的时间节点,国民党中央军已经外购了上千挺哈奇开斯;而且这些枪的采购使用时间并不长,直接将这些枪弃之不用或者换装旁系部队,它又觉得很可惜。
所以在当时调整各师编制装备的时候,就以当时各部的装备实况,确定了几个调整师全部换装法国造的哈奇开斯。
这些师的番号分别是:
A:中央军第6师,换装前本师原有40挺哈奇开斯,尚需调拨284挺;
B:中央军第9师,换装前本师原有275挺哈奇开斯,尚需调拨49挺;
C:西北军第27师,换装前本师原有2挺哈奇开斯,尚需调拨322挺;
D:中央军第89师,换装前本师原有204挺哈奇开斯,尚需调拨120挺。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再详细聊聊。
首先,各师原有的机枪数和需要调拨数之和为324挺,这是调整师的编制所定的。
当时调整师的基本编制就是每个步兵班配1挺轻机枪,每个步兵连配9挺轻机枪,每个步兵团配81挺轻机枪;每个步兵师配324挺轻机枪。
这样的话上述4个师全部换装完成,需要大约1300挺轻机枪,这显然不是一个小数字。
而从上述4个师的情况来看,第9师和第89师原本装备的机枪主要就是哈奇开斯,其余两个师装备较少,尤其第27师只有2挺哈奇开斯,几乎所有的机枪都得调拨。
那剩余缺口的几百挺机枪,又如何而来呢?
因为20个调整师是分为两批,第一批调整10个师的时候,就换装下来了原有部队装备的哈奇开斯。
所以在换装第二批调整师时,就把这些哈奇开斯划拨到了上述4个师中,以完成装备的编制需要。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4个师里有一个并非中央军的单位——第27师。
这个师虽然是西北军部队,但却是中原大战后就投靠老蒋的孙连仲部。
因为孙连仲比较听老蒋的命令,所以第27师实际跟中央军旁系无异,再加上两批调整师各塞进来一个杂牌师,索性就给第27师了。
所以在全面抗战前调整好的20个师里,有上面的4个师用的可是清一色的法国造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