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为什么是筝?与乐器有关吗?

有趣冷知识哑 2024-11-05 17:01:00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如今秋季也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天气干燥气候凉爽,重点是有风......

而“筝”是我国传统拨弦乐器,可风筝是天上飞的,并不是乐器,那为什么名字里跟古筝同有一个“筝”呢?

风筝在古代也名“纸鸢”,之所以叫“风筝”,是因为在空中它能发出类似乐器的声音。

《韩非子》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

相传风筝最早的雏形叫“木鸢”,就是用木头做成的木鸟,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墨子发明。后来墨子将“木鸢”的制作技巧传给了弟子鲁班。

鲁班根据墨子传授的经验,将制作“木鸢”的材料换成了竹子,用火烤弯后做成喜鹊的样子。据说这种“木鸢”不仅能在天上飞长达三天之久,而且还能载人,《渚宫旧事》中就说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这种说法显然有些夸张,不然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载人飞行器了!

而纸鸢据说由汉初韩信发明,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里说“高祖之征陈豨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也就是汉初刘邦征讨陈豨,韩信准备造反前用纸鸢测量未央宫的距离。

不过这种说法也是疑点多多,毕竟“纸鸢”嘛,得需要纸呀,虽然西汉已有粗糙的麻纸,但纸张被普遍使用还是得到南北朝之后了。即使存在能飞的“鸢”,也更有可能是用丝绢或牛皮等材料制成。

直到南北朝时期,“纸鸢”才真正出现,并同样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根据南史《侯景传》描述,公元549年侯景之乱时,梁武帝被困于建邺,于是有人向太子萧纲提议“作纸鸢,系以长绳,藏敕于中”,想利用纸鸢求援,可惜还是被叛军发现。

到唐朝时,放纸鸢已经是老百姓们娱乐活动之一了。如唐代文学家杨誉作有《纸鸢赋》,唐代大臣元稹的诗句“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

至于“风筝”的叫法则要更晚一些,虽然唐朝时已有风筝,但此时的“风筝”并不是指天上飞的风筝。

“风筝”最早指的是屋檐下的檐铃,跟如今风铃相似,有风的时候就会发出悦耳的声响,也有“风琴、风引”的叫法。比如李白的诗句中就有“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明代诗人陈沂曾在《询刍录》中提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呼风筝。”

说的是后唐官吏李邺在制作纸鸢时突发奇想,在纸鸢上加入了乐器,创造出了“升级版”的纸鸢。风一吹,便会发出如“筝”般的声音,于是也把纸鸢称呼为“风筝”。自此,风筝和纸鸢的叫法就同时存在了。

所以,严格来说我们今天所放飞的风筝还差点音乐的气氛,能发出声音才叫风筝嘛,不然还是叫纸鸢算了。

0 阅读:2

有趣冷知识哑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