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说囤药需要反思,究竟该反思什么?公信力缺失需要反思么?

风飘万里 2023-01-08 15:54:24

该反思的问题那么多,为什么单单反思“蒙脱石散脱销”这件事?近日,网友们对于人民网发起的关于囤药反思的热评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

一. 人民网热评引发不满

据人民网1月4日发布的热评观点认为:老百姓囤药是自保行为,不应该遭受指责,相反最应 该遭受指责和问罪的,是炮制蒙脱石散脱销的幕后推动者,建议有关部门要迅速采取行动,严厉打击处理,以正国法,同时权威专家也应该站出来及早发声,为群众解疑释惑,安抚老百姓的恐慌情绪。

对于人民网的观点,许多网友的留言说现在需要的不是反思,而是行动,现在需要反思的问题太多了,为什么单单在蒙脱石散脱销这件事上进行反思,其他问题就不要反思了吗?一句话,老百姓不买账。

二. 为什么老百姓这次不买账呢?我想这与现在老百姓缺乏安全感,以及权威专家和政府公信力的丧失有关。

01.安全感的缺失

如果说蒙脱石散脱销的背后需要反思,那么放开一个月期间,各种退烧药、感冒药、止咳润喉药、连花清瘟、中药、西药、冲剂、颗粒等等,但凡跟疫情有点关系的,都一药难求。这些该不该反思?

大几千一盒的辉瑞被人抢,就连不是药的黄桃罐头也被人抢,这需不要反思?老百姓不是人傻钱多,见药就买,他们也不想故意囤药,无非是怕病毒,但求心安而已。

02.权威性的丧失

而老百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就得和此前专家的科普有重大关联了。在疫情放开之前,许多权威专家对大众说这个病毒百分之90都是无症状,而且病毒毒性降低的都已经和感冒差不多了,于是人们便听信了专家的话,对这个病毒放松了戒备。

许多人为此甚至主动去感染病毒,还天真的以为早阳早好,感染一次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等 荒谬想法。结果大家感染后才发现这个病毒和专家说的一点也不一样,不仅症状相当明显,而且远比感冒严重的多。

不少人反映说感染后痛不欲生。想想这样的情况,能不让大家恐惧吗?对专家的话大家还敢信吗?为此就连我们之前最信任的钟南山院士,都被人们从钟老改称为了老钟,可见这场病毒的威力已经将专家的权威性击得粉碎。

更令大家害怕的是这个病毒得病传播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放开短短两周时间,大家突然发现身边能感染的基本都感染了,而重症死亡患者的病死率更不像专家说那样低,许多原本可以活的更久的老人,因为这场疫情去世了。

大家变得很沮丧,也很悲观,对专家的怒火可想而知,其实不能怪大众诋毁专家,而是这件事上确实是专家预判失误所致,可放眼下来,有几个专家对此主动认错的?

所以说大众对专家权威性的质疑和不满,不是什么某些人所说的敌对势力的故意挑唆,而是专家对于大众的集体性的误导之后,又集体性的选择失声,辜负了老百姓对其给予的信任和期望,焉能怪其他者乎?

我一直认为防疫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绝不是靠几个专家就能说清楚的。比如在二次感染的问题上,不同的专家在预测疫情二次爆发的时间、频率和拐点上就明显的存在争议。有的说是春节后爆发,有的却说春节后结束,真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而我们老百姓想安心过个春节都不得肃静,照我说专家们要是达不成统一意见,还不如不说,省的干扰大家的过节心情。

03.公信力的损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的公信力问题了,不得不说这次疫情真的给政府的公信力带去了不少的损害。

特别是在放开与封控这两点上,比如管的时候,有人说管得太紧,而放的时候,又有人说放得太松。其实这不是难伺候、毛病多的问题,而是需要调整一个“度”的问题。前面的“度”没把握好,后面就得不断调整,不能一放了之。

又比如,此前出现了疫苗的问题、核酸乱象的问题、隔离乱象的问题等等。如今,又出现围绕药品的价格乱象、哄抢哄抬等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混乱局面?我觉得还是前面的歪风没有刹住,后面的各种妖风便纷至沓来。而正是这一股股的妖风乱象,导致人们买药贵,看病难的问题不断出现,老百姓不满情绪开始增加,甚至直接对政府公信力都产生了怀疑,长此以往,于国于民,将大为不利。

俗话说乱象用重点,对于那些在疫情期间的违法犯忌行为一定要重拳出击,绝不手软,查要查的彻彻底底,打要打的干干净净,不下猛药,不用重典,是很难让那些人害怕的,毕竟顽疾不除,人心不附。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一起说说你的看法和观点吧

1 阅读:5

风飘万里

简介:落红纷纷伴蝶舞,风飘万里寄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