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11男生大三崩溃了:妈妈让我接手自闭症弟弟,该怎么办?

白雪伊人说事阿 2025-02-22 16:19:59
自闭症兄弟间的家庭困境

小红书上,一个妈妈的留言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个自闭症哥哥,弟弟会恨我吗?

”这个妈妈40岁,大儿子14岁,是自闭症;小儿子7岁,是NT(正常发育儿童)。

妈妈曾经觉得,两个孩子互相陪伴,一起成长,这是一种幸福。

弟弟带着哥哥玩,拉着他一起参与各种活动,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

妈妈说,如果没有这个弟弟,哥哥可能无法真正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

直到有人留言说:“等弟弟长大了,一定会恨你,谁愿意有个自闭症哥哥?

”这个刺痛了妈妈的心,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没有在无形中绑架弟弟,将照顾哥哥的责任推给他。

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答案,孩子爸爸和许多网友认为,弟弟在择偶和生育时,可能会面临顾虑,有自闭症的兄弟或姐妹,是一种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姐妹陪读之旅

娜娜,27岁,原深圳某教培机构职员,自愿辞职,全职照顾19岁自闭症弟弟。

弟弟3、4岁确诊为中重度自闭症,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考上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由于弟弟生活自理能力差,娜娜选择陪读。

她的动机不仅是对弟弟的照顾,更是因为家人的影响和感情。

弟弟确诊后,家人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从姑姑到表哥,大家简直是全家总动员。

这个家庭的氛围充满了关爱和支持,叔叔婶婶对娜娜视如己出,奶奶慈爱温和。

这让娜娜觉得,虽然陪读会影响自己的发展,但有家人的支持,她无怨无悔。

她的陪读目标很明确,就是帮助弟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虽然弟弟现在仍不肯晚上住校,但在娜娜的悉心照顾下,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大三学生的未来担忧

不是每个手足都能像娜娜那样积极地面对自闭症家庭的挑战。

小林是一名20岁的211大学大三学生,他的弟弟8岁,患有重度自闭症和智力发育迟缓。

小林的妈妈在弟弟确诊后辞职,全职照顾弟弟,而爸爸则一个人辛苦工作,负担起全部家庭开支,甚至背负了巨额的贷款。

在这种环境下,小林感受到的是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父母对他的期望极高,认为他是家庭的唯一希望。

他的童年很少感受到关爱,更多的是打骂和苛刻的要求。

上了211大学,小林一度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是父母不断对他提及,弟弟需要他接手照顾,这让他感到前途一片迷茫。

小林坦白,他的女朋友理解他的处境,但他们不敢告诉女方父母。

他也觉得,将来结婚生子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自己可能携带的自闭症基因。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这么重的负担,不知道父母将弟弟甩给他照顾后,他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专家观点:如何平衡家庭压力

广州扬爱副总干事、手足家庭支持服务负责人李燕冰指出,小林和娜娜的经历,反映出不同的家庭教育和支持系统。

小林在一个缺少关爱和支持的环境中长大,背负着家庭的重压,这种环境容易让孩子感到孤立无援和对未来的恐惧。

而娜娜的家庭,虽然困难重重,却充满了爱和支持,家族成员相互扶持,这样的氛围能使她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李燕冰建议,小林可以根据弟弟的具体情况,了解孤独症人士的特征和社会资源,找机会与父母好好沟通对未来的安排。

家庭成员需要知道,弟弟也可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全家的责任都压在小林身上。

重要的是,家庭支持策略需要调整,父母应该帮助弟弟培养基本的自理能力,而不是完全依赖小林。

结尾

无论是娜娜的积极应对,还是小林的困惑,家庭的支持和教育方式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家庭的处理方式和背景虽然不同,但关键都在于如何在困难中找到平衡点。

对于所有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来说,理解彼此、相互支持、共同成长,才能使家庭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依旧坚定向前。

未来,对于像小林一样身处困境的兄弟姐妹,社会和家庭应当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或许,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将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奋斗的目标。

只有如此,每个人才能在现实的压力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不至于迷失在家庭对未来的期待中。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