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上海警方披露了一起职业骗薪案件:上海一对夫妻职业骗薪2年,入职中小型金融公司超300家,收获月工资超60万,甚至开始发展下线。
一家金融公司的老板,今年投资了一个新项目,需要招聘一批销售。一个名叫洪某的男子来面试,戴着劳力士手表拿着LV公文包、豪车钥匙的他,凭借着“优秀的简历”和一流的口才给HR和该公司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这样,洪某以3万元底薪,20%提成被高薪录用,他带着另外8个销售一起加入了该公司。顺利入职后,HR却发现,他们9人的社保迟迟无法缴纳。对此,洪某借口称自己当月的社保由上家公司缴纳完成,下个月再由目前所在公司缴纳。但公司更关心的是洪某的业绩。自打入职两个多月过去,工资发了20多万,但他们承诺的业绩却迟迟没有兑现。
直到其中一个销售提供的一张离职证明,彻底暴露了这伙人的真面目。出具证明的,的确是他上一家入职的企业,但入职的时间段,却和在该公司的时间几乎完全重合。自知被骗的公司向浦东警方报案,一个涉及到数百人的“职业骗薪”团伙浮出水面。在走访中,侦查员发现,直到人员离职,很多企业都没有意识自己被骗。
在这伙人里,比洪某作案更疯狂的是徐某夫妇俩,作为“时间管理大师”,两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入职的公司超过了300家。毫不夸张地说,徐某每天的生活,不是在面试,就是在去面试的路上。徐某曾创下单月入职28家企业的记录,可以说,她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公司领工资,夫妇俩仅月工资收入就超过了60万元。
骗子们自以为有《劳动法》对于试用期员工的保护,拿捏住了部分企业的软肋。正因如此,这起案件才能够潜伏两年之久。这些游走在悬崖边的犯罪分子扰乱了正常求职者的就职渠道,也导致企业的经营陷入恶性循环。
究其原因,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业的人才和能力进行人员甄别,面试都是老板企业主凭感觉拍脑袋,无法分辨真正的人才和“面霸”或骗子的区别;
再者,一般大公司和规范的企业都有严格的背调制度,骗子们选择的受害公司,90%都是中小型公司,这些企业往往没有人力、物力、能力对求职者进行背调。
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即便是在试用期发现了“面霸”或骗子只有花架子,无法兑现业绩或绩效承诺,也无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上述案件中,部分骗子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依然拿到了经济补偿金,这更让他们有恃无恐。这里的关键在于,你的企业没有合法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文件。
所以企业必须要以制度体系的善,去控制人性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