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告诉我们:没有武力做后盾的谈判,只会是自取其辱

巅峰倦客 2019-05-19 21:28:40

看《中国近代通史》上讲,1839年8月初,林则徐命令外商缴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英国国内那些与鸦片走私贸易之间有着利害关系的议员、银行家、商人、船主等立刻积极开展煽动战争的幕后活动。他们认为,中国的禁烟,给了英国一个极好的战争机会,可以使英国乘战胜之余威,提出各种条件,强迫中国接受。他们鼓吹:“对于中国和对付一切软弱的政府一样,果敢地施用武力,可以得到意外的效果。”

在180年前,英国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或者说维护自己的利益,武力的强大或者说实力的强大才是根本,打仗打不赢,一切等于零。谈判的前提,在于你拥有强大的武力优势,可以在战场上碾压对手,如此则在谈判桌上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说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

鸦片战争前,与英国的主战派相比,中国的官员却是另一个样子。比如说福建省的文武员弁,多与鸦片走私有所染指,包庇故纵多有发生,海防形同虚设,水师战斗力极弱。关于江、浙往北以上,沿海各省当局更于海防无所关心,林则徐曾经把自己掌握到的英船来华动向与行踪知会沿海各省,提醒加强警惕,却反被江浙等省大吏视为“事出过虑”。所以,当战争爆发之后,英国远征舰队得以在中国沿海肆意地北上南下,而中国则在战争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

其实,这就是在发生大的变局前,自己人尚且不能意见统一,反而觉得好好做事的有前瞻性的人员多事!

所以,一旦一打仗,稍微不利,很多官员都倾向于靠谈判来解决争端。原因之一,就是自己平时什么准备都不做,什么预测都没有想。遇到了问题,武力或者实力不行,只想着把解决问题的手段放在谈判桌上,这怎么可能会谈出一个所以然来?这怎么能够谈出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

国家与个人是一样的,平时自己不修内功,没有实力,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却希望在与比自己强的人合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强,才是与他人合作的底气和基础,才是解决和应对一切挑战和困难的根本所在!

所以,我们看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之前,因为拥有强大的武力,因此才敢对中国不屑一顾。正是人家在战场上占了优势,得了主动权,故而才能在谈判桌上得到自己想要的“要求赔偿、割让岛屿、订立条约”等权益。

而当时的清政府,才刚刚开始战争就开始以和为主,放弃武力抵抗。甚至是在英国刚刚虚以委蛇的放出一点想谈判来解决争端的信号时,就赶紧把前方的队伍解散掉或者退回内地。这也就是当英国人再次杀回来时,中国的军队便一溃再溃的重要原因之一!战争尚且打不赢,还妄想靠谈判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不是痴心妄想,是什么?

读一点历史,虽然看的是国家大事,但是,对个人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当一个人,没有实力时,就不要妄想着靠混圈子或者拍马屁赢得地位。所以,当你得不到别人尊重的时候,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0 阅读:17

巅峰倦客

简介:评论人,主要评论领域有国际、历史、军事、社会、影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