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邓小平的第二位妻子,李铁映的母亲,长征时为贺子珍接生

沛儿阅览趣事 2025-02-13 03:35:33

她与邓小平相识相知,共同走过了一段意义非凡的革命岁月;她是李铁映的母亲,以自己的坚韧与信念,为孩子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在长征途中,她不仅要克服长征的艰难险阻,还肩负着照顾伤病员的重任。而且,她还曾在长征中为毛主席的妻子贺子珍接生,以自己的勇敢和担当,为革命队伍增添了新的希望。

她,就是金维映。

成为邓小平的第二位妻子

金维映自小目睹了国家的积贫积弱,百姓的水深火热,救国的信念在她心底扎根已久。不久后,她如愿地成为了当时定海最早建立的共产党组织6名成员之一,同时担任党支委成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腥风血雨迅速蔓延。在这极为严峻的局势下,金维映在开展革命活动时,不幸遭到敌人逮捕,被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金维映遭受了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但她始终坚贞不屈,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革命信仰,守口如瓶,没有向敌人透露任何关于党组织和革命同志的信息。

幸运的是,她的战友们并未放弃营救她。他们四处奔走,冒着极大的风险,通过各种秘密渠道,精心策划营救方案。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将金维映从狱中解救出来。

出狱后的金维映转战上海,加入中华全国总工会。自1926年以来,金维映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革命工作经验,成为党内公认的成熟且坚毅的老党员,在工作期间,金维映邂逅了邓小平。

1929年,对于邓小平来说是充满悲痛的一年。妻子张锡瑗在上海宝隆医院经过艰难的生产,孩子终于降生。但因身体太过疲劳,她的体质十分衰弱,不幸染上了产褥热。

邓小平日夜守在她的身边:“你一定要挺住,我们还有好多未来要一起走。”但当时的医疗条件实在太差,医生们虽全力抢救,却也无力回天。张锡瑗最终还是不幸罹难,而刚来到这世上的孩子,也在不久后夭折。

邓小平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就在这时,组织上紧急传来命令,需要邓小平立刻返回广西继续领导革命斗争。邓小平红着眼眶,望着妻子的遗体,心中满是不舍与愧疚。他强忍着悲痛,最后看了一眼妻子和孩子,转身迈出了医院的大门。

1931年7月,党组织安排邓小平前往中央苏区工作。他计划从上海乘船出发,巧合的是金维映也在同一时间接到了调任中央苏区的命令。出发前,两人碰头商议行程:“这次去中央苏区,路途可不太平,国民党搜查很严,我们得想个办法安全过去。”

金维映点头赞同:“嗯,我也正担心这个,得找个合适的身份作掩护。”两人商量后,决定假扮成一对留学归国的富二代情侣。邓小平和金维映手挽着手,一路上两人配合默契,巧妙地应对着各种情况。

在到达苏区前,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并在组织的见证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共同开启了在中央苏区的革命征程。

长征时为贺子珍接生

1933年,邓小平要去乡下工作,他心中满是不忍与愧疚,于是向金维映提出了离婚。金维映当然不会答应,但邓小平不忍心拖累妻子,坚持要离婚,最终她无奈地点了点头。离婚后,金维映把满心的悲痛与不舍深埋心底,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重重压力下,被迫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金维映每天都认真地完成地方工作部的任务,组织群众、筹备物资、宣传革命理念,忙得不可开交。

一次,在筹备一批急需的物资时,遇到了当地村民的不理解和阻挠。金维映向村民们解释红军的政策和目的,但非常可惜的是效果并不好。这时,李维汉来到了现场,他向村民们讲述着红军与百姓的感情,以及这些物资对于革命的重要性,最终成功说服了村民。

就这样,因为工作上的频繁接触,两人渐渐熟悉起来。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共同的理想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让他们之间逐渐产生了感情。1934年,李维汉与金维映结为伴侣。

长征期间,金维映出了宣传革命理想外,还需要照顾伤病员。1935年2月的一天,贺子珍躺在担架上,突然脸色一变,双手紧紧捂住肚子。负责照顾她的女战士赶忙凑近,焦急地询问:“贺子珍同志,你怎么了?”

贺子珍艰难地挤出几个字:“肚子……疼……”金维映得知后立即赶来,她一边安抚着贺子珍,一边有条不紊地指挥大家:“大家别慌,咱们赶紧准备接生的东西!”过了两个多小时,传来了女婴的啼哭声。

贺子珍刚刚生下孩子,喜悦还未完全散去,残酷的现实便摆在了面前。几位红军干部来到贺子珍面前说道:

“我们都知道这对你来说太残忍了,可行军路上情况实在太危险。孩子一旦哭出声,很可能会暴露我们的位置,引来敌人的围追堵截,到时候整个队伍都有危险。而且,我们现在缺衣少食,根本没有足够的条件养活这个孩子。”

贺子珍紧紧抱着孩子:“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可这是我的亲生骨肉啊,我怎么忍心……”然而最终还是理智最终战胜了情感,贺子珍将孩子交到老乡手中:“求您一定要好好照顾我的孩子,我一定回来找她。”

生下李维汉的孩子李铁映

1935年10月19日,金维映随着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陕北吴起镇,次年金维映迎来了与李维汉爱情的结晶——李铁映。

看着襁褓中熟睡的孩子,金维映说道:“维汉,咱们这工作东奔西走的,带着孩子太危险,也没法好好照顾他,我想把孩子寄养在当地老乡家。”李维汉沉默许久后答应了。

1937年,随着中央机关迁至延安地区,李维汉与金维映也在这片土地上寻得了暂时的安稳。此前寄养在农民家中的孩子,终于回到了他们身边。孩子的笑声在屋内回荡,金维映和李维汉看着孩子,眼中满是幸福。

次年春天,革命事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规划。党中央计划挑选一批青年,去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金维映凭借出色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被选中。得知消息的那一刻,金维映的心情十分复杂。

她看着在一旁玩耍的儿子,又看向丈夫,眼中满是不舍:“维汉,组织上选中我去苏联进修,我想去,可又放心不下你们。”李维汉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支持你,家里有我,你安心去。”

金维映又看向儿子,把他抱在怀里,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孩子,妈妈要出一趟远门,你要乖乖听爸爸的话。”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擦去她脸上的泪水。

初到苏联,金维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进修与治病休养之中。苏联为表达对我党同志的关怀,特意建造了一座独立的院子,金维映和同志们便搬入其中。

金维映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文化根基深厚再加上她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在莫斯科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成绩格外突出。然而,平静的学习生活并未持续太久。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战火迅速蔓延至莫斯科,城市陷入一片混乱。当时正在医院接受治疗金维映,不幸被德国纳粹的炮火波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7岁。

金维映离开之后,李维汉将悲痛转移到工作上,常常忙到深夜,根本无暇顾及李铁映,于是将他送进了延安保育院。一开始,李铁映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看着其他孩子嬉笑玩耍。但很快,他就学会了自己穿衣、吃饭,自己解决遇到的小麻烦。

解放后,李维汉将李铁映接回身边,久别重逢,父子俩紧紧相拥。回到父亲身边后,李铁映更加努力上进。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俄语学校,又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卡里士大学深造。

毕业后,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理想,他参军进入国防部,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做起。凭借着这股子拼劲,李铁映一路晋升,2003年,李铁映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相信金维映看到这一幕,也会感到十分欣慰吧。

0 阅读:7
沛儿阅览趣事

沛儿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