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车厢按性别分配?公共议题的讨论应有公共立场

三国部落说趣事 2024-06-25 05:52:11

近日,乘客郭女士反映,她在乘坐T35次列车卧铺时,一名男子深夜在铺位上脱光衣服、面对着她裸睡,期间还不断弄出声音吸引人注意。郭女士拍下证据后报了警,最终工作人员给她更换了铺位,乘警则对男子进行了批评教育。

今年3月,一名女乘客发帖吐槽称自己乘坐软卧过夜车厢时,是车厢内唯一的女性,在“3男1女”的密闭空间中备感不安,最终和他人更换了位置。类似案例表明,铁路方面有必要在日常政策安排中做好以性别为基础的车厢分配工作。对此,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此前,铁路12306对网络售票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在票量充足的情况下,能自动识别60岁以上的老年旅客并优先安排下铺。可见,“男女分车厢”在技术操作层面是可行的,但更换分配机制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因为“男女分车厢”一方面照顾到独自出行的女性,但另外一方面却忽略了家庭化的出行场景,如“父亲带着女儿”“母亲带着儿子”这样的组合。如果孩子过小,或者老人行动不便需要亲人随时照顾,按照性别设置火车车厢的做法,难免对这部分人群不太友好。如此看来,更换分配机制似乎进入“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的”两难境地,让人头疼不已。

但究其根本,两难境地只是需求视角下的群体冲突,这样的视角缺乏供给层面的分析,是单薄的。更况且铁路运输服务是准公共消费品,与纯商品不同,很大程度上,供给对需求的作用大于需求对供给的作用,所以离开“供给什么”谈“怎么改善需求”就是无稽之谈。

供给什么,供给的当然是公共消费品,这就意味着一切的设计、决策、调整都要遵循公共消费品的公共属性。铁路运输服务虽然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但随着乘车者人数的增加会产生拥挤效应,有一定的排外性和一定的竞争性,“抢票”应运而生。在无价差优势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有座与无座的竞争,上中铺和下铺的竞争。而男女分车厢则是将排外性和竞争性的不确定程度无限放大,因为男女出行的比例并不一定完全是1:1,必然出现有的车厢里某一性别出现空位,而另一位乘客是异性却无法买票乘坐,尤其是春运和五一、十一长假期间,本来一票难求,特别是在春运、小长假等客流高峰期,本就“一票难求”,“男女分车厢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运力浪费,这样的结局与跌路服务投入最大运力保障旅客运行的主旨是渐行渐远的,剥离了公共消费品的属性,“男女分车厢”自然也香不起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就此搁置部分乘客的安全诉求。在满足运力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合理安排些更加人性化的举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乘客的焦虑。比如,可以在卧铺增加床帘等隔断,加强乘务员的巡查频次,做好特殊情况的调换座等等。

作者:张淼

0 阅读:0

三国部落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