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美国加拿大居住数十年,经手过不少公寓房的买卖和租赁。和国内比较起来,发觉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差异,可以说道说道。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结构区别、投资收益、物业内幕、租赁市场。
▲木结构公寓楼结构区别大多数人都认为,北美住宅市场几乎都是House(独栋别墅),但随着近几十年的中心城市化,公寓住户比例一直在增加。无论新旧公寓,主流仍是以木结构为主,四五层高的全木结构大楼,在北美比比皆是,在中国却非常罕见。钢筋水泥的公寓高楼只在大城市中心出现,建筑标准相当于国内的豪华商品房。北美建房多用木材,主因就是省钱省力,换个角度说,少用钢筋水泥,主因就是费钱费力,跟什么环保舒适关系不大。
投资收益先粗略讲讲2000年以来的房价变化。分别以上海(环外的新盘和内环外的2手房)、西雅图、温哥华这三个城市为例,这样较有可比性。按一个100平米的两居室来说,不涉及House,以下都用人民币来算。2000年,中国上海30万,美国西雅图150万,加国温哥华100万2008年,金融危机,上海350万,美国平均腰斩。2024年,上海700万;西雅图400万;温哥华350万,此时,三地的月租金分别约为:上海8000;西雅图18000;温哥华15000。表面看起来,北美的投资回报率比国内高了很多,但背后的细节却不为人知。三方最大的差别是养房开支。物业费:每月分别是上海300、西雅图4000、温哥华3000 。除物业费以外,美加养房的固定大宗开支还有物业税、Utility(上下水费)和强制的房屋保险费, 加拿大还有名目繁多的空置税、投机税、外国人税等。这些税则由政府按照每年房价估值,所以每户每年都会收到一份官方估价单。有很多老人的自住老房,因地段好增值多,造成税费比退休金还高,只能卖房另租。物业税包括:本地教育费、公园费、公共交通费,还有市政税和警察税等。
上面这份是地产税(物业税)样版。年费$1893加币,约合一万人民币。公寓楼的物业税可能是最低的,每年税率也就是0.3%左右,相比之下,独门独院的House,物业税率要达到1%~3%。也就是公寓楼的3~10倍。上面这份是市政费用单(Utility)的样版,包含:自来水、下水费、垃圾处理费、城市绿化费、城市环境垃圾费等。如果是出租物业,就没有减免,应缴 $1881加币, 差不多一万人民币。下面的表格,是一个价值约400万人民币,靠近温哥华市中心的出租公寓收支明细,最后的租金收入,还要计入每年的投资收益,另外交所得税。2023年租出11个月,有一个月招租空置。收入为2.25万加币,支出为1.37万加币,净收入为9000加币,刨去房贷,净收入1.2万加币,约合6.5万人民币。目前的行情,的确租房人很多,租金高涨,但房东的开销也不少,净收入并不多。这个案例就是我实际的出租房,已出租十多年了,算起来,年收益率也就1.5%左右,和上海的房子区别不大。另外,还有一些想不到的开支。华人房东在洋人区出租的话,常遇租霸,很难Evict(驱逐) , 这种事当地洋人还是靠黑帮搞定的,打官司,没用的。又比如说,我美国的朋友家,因为水管漏水,维修需要7000美元。物业内幕在上海的小区,居民拖欠物业费好象是常态。如果一次性交一年的话,物业公司有很多奖励,摆摊搞活动,交一个季度的送一桶油,交一年的免一个月。而物业公司所收的物业费,可能只是收入的小头,还有很多副业,例如停车车位费,墙面广告费,街面门店租金等。某些小区,油水还大到和居民分享。美国加拿大的公寓物业,每年一届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美国业主委员会叫HOA(Home Ownere’s Association),加拿大的叫 Strata Council , 通常有5~7人,全是义务工作。委员会的权力很广泛,小到违规罚款,大到没收房屋拍卖。业委会主席连任多年是很普遍的事,毕竟有能力出头而又全义务的事,很少有人肯出来担当。业委会的章程叫 Bylaw, 相当细致,而且是有法必依,有违必罚。名义上,物业管理公司是由业主委员会聘请,做得不好就换,但业主委员(通常是那个霸位的主席)与管理公司勾联搞钱,是相当普遍的事情,他们有顾问律师事务所作后盾。基本上,每个物业都有好几桩诉讼正在进行中,这些费用全摊到物业费里。业主如果不按时缴费,按法律规定,管理公司就可以拿房子去抵押,最后拍卖还钱。物业费是按月从业主帐户上扣的,哪里能随便欠物业费?物业费的各项费用和中国相比,差距惊人!而且有很多服务检查项目,是强制必做,或者官方指定。比如,定期的电梯和消防的检查维护,费用贵得要命,却是指定并强制的。再如分类垃圾收集车,全美国和加拿大是控制在几大公司手里,他们是公开的黑社会组织,高收费,全垄断,连员工都是世袭顶替制。这和码头与铁路一样,外人别想进入,动不动就罢工瘫痪。随着通货膨胀和人工涨价,物业费每年的涨幅总是超前的,还经常有强制性的摊派。象中国「老破小」加装电梯这种老大难的事情,放在美加就不是事,要么委员会就可以决定,要么年度大会上投票,一旦通过就必须出钱,就算不同意,也得出钱!美国加拿大也有极少数的社会福利公寓,为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但是一般人很难申请,真正的住客是政府收容的磕药流浪者,他们只有短期居住权。除此以外的公寓楼,几乎全部是商品房,多数的商品房是投资客买来出租的,投资客中,华人又占很高比例。业主里面,华人比例较高。开业主大会时,东西方理念差别很大。西人崇尚高质量维护,费用高。华人和其它族裔希望减少支出。两者都有点极端。举个例子,西人总是要求大楼外墙脏了就粉刷,地毯脏了就换。小区绿化也要维持高规格。而华人在这方面则能省则省。反映到物业费上,就是很大纠纷。一幢公寓物业,如果要维持一个常年的温水游泳池,以及全时的门房保安,会提高很大费用。国内公寓房,这类矛盾还不大,基本上大家都想省钱。后果是旧大楼不但在造型上,而且在外观和保养上,落伍很明显。国内的有钱人,喜欢去西方国家买公寓出租。但他们现在也知道,常常会被无良租客、政府、和物业管理公司这三个吸血鬼缠得追悔莫及。总之,出国投资房地产,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租赁市场美加的公寓楼,自住比例小,出租比例高。上班族为了通勤方便,就得住到城市枢纽附近的公寓里。至于买下公寓来自住?很少人有这种愿望。他们流动性大,习惯于租住。所以很多公寓是投资物业,整栋整层的投资商多数是犹太房东。小投资人当中,华人房东比例也很大。白人左翼政客常常拿房屋政策拉选票,打击房东,偏向租客,劫富济贫,甚至对房东规定不能随便换租客,只要租客愿意续租,就必须租给他住,并且规定每年租金上涨的幅度,通常低于通货膨胀。这就让霸王租客有机可乘,扰乱出租市场,给房东带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