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创作的小说《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
该系列主要讲述出身于那不勒斯贫民区的两位女孩跨越半个世纪的友情故事,凭借着如同史诗般的内容以及真实细腻的笔触而风靡全球。
HBO出品的意大利神剧《我的天才女友》,就改编自埃莱娜·费兰特所创作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系列小说。
如今回归的第三季依旧在豆瓣收获了9分以上的好评,可谓延续了前两季的质量和口碑。
这部剧集原版目前已经被国内平台引进,前段时间出来了带有“塑料闺蜜情”等类似宣传标语的中文海报,甚至据说国内还打算对其进行本土化翻拍,将背景设定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
“塑料闺蜜情”的概括引起了部分观众的反感,这个看似肤浅的标签并不足以阐述本剧的精神内核,还赤裸裸地暴露了社会对于女性群体的偏见。
人们似乎总是乐于看到姐妹明争暗斗这种有着强烈戏剧冲突的情节,却恰恰忽略了女性友谊的复杂性,她们是既可以互相较劲又能彼此成就的。
故事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埃莱娜和莉拉两位女主角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破败落后、充满暴力的贫民社区。
埃莱娜是门房家的大女儿,乖巧温顺的她从小就勤奋努力;莉拉是鞋匠家的女儿,脾气暴躁且狂野叛逆。
两人是亲密朋友也是竞争对手,虽然性格迥异但却形影不离,她们既羡慕嫉妒对方所拥有的一切,又互相帮助和扶持,对彼此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埃莱娜被莉拉与生俱来的勇气而吸引,那正是她所缺失的品质。
于是在学生时代便一直追随着莉拉的脚步,她渴望自己能够汲取这份强大的力量从而如愿逃离故乡。
尽管莉拉在创作和学习上远比埃莱娜更有天赋,但偏偏被命运捉弄,不得不早早辍学了。
莉拉不是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上学的机会,然而得到的却是被鞋匠父亲狠狠扔出窗外的下场。
相比之下,埃莱娜就比较幸运了,她的父亲还算开明,愿意供她继续读书。
两人由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埃莱娜顺利升学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了贫民街区中罕见的大学生;
莉拉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婚姻,期间还与尼诺私奔了二十多天,后来她选择带着孩子离开,决定跟随好友恩佐来到另一个街区生活。
在回归的第三季开篇,埃莱娜可谓意气风发。
她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处女作,由此收获了一些名气。与此同时还和出身名门世家的彼得罗订婚了,对方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佛罗伦萨大学的教授了。
本季根据第三部小说《离开的,留下的》改编而成,顾名思义离开和留下分别对应着埃莱娜和莉拉。
埃莱娜奔向了遥远的都市米兰,莉拉仍旧留在那不勒斯,从旧街区的富商贵妇变成了新街区的香肠厂女工。
恩佐虽然苦于对莉拉爱而不得,但还是善意收留了莉拉母子。两人以好友的身份互相扶持,他们白天各自在工厂打工,晚上休息之余一起自学计算机编程技能。
跻身上流社会的埃莱娜与流落底层谋生的莉拉,看似过着天差地别的日子,却都难以避免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和社会变革的冲击。
本季开篇的时间差不多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意大利经历了二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随着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社会矛盾不断被激化,由此产生了阶级斗争的浪潮,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启了。
于是,当埃莱娜走在米兰城市街头,便看到了学生们张贴横幅标语,喊着激烈的口号宣言。
运动也扩散到了莉拉所在的那不勒斯,不过莉拉却非常敏锐地觉察到那些嘴上说着为工人阶级发声的年轻学生们,大部分都有着不错的家庭出身,他们基本不用为了生计发愁,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工人阶级所面临的苦难。
莉拉索性以自己所在的工厂为例,向他们挑明了底层工人被资产阶级无情剥削的现状:
“工人身上没有任何值得学习的东西,除了无尽的痛苦和贫穷。”
正如第一季那位小学老师所说的那样:“当庶民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假如一个人想一直做庶民,那他的孩子、孙子都会命如草芥,不值一提。”
工人阶级正是庶民,他们为了生计所迫不得不忍受糟糕的工作环境,不惜以超负荷工作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结果得到的却只是非常微薄的收入。
莉拉在香肠厂艰苦劳作之时,被恶劣压抑的环境折磨得身心俱疲,不但伤痕累累而且还遭遇了来自同事和上司的性骚扰。
当看到米凯莱出现在了香肠厂老板的办公室里,向来骄傲的莉拉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原来她兜兜转转终究还是无法真正逃离那个街区,如今竟然在给自己最痛恨的索拉拉家族打工。
莉拉愤怒地离开工厂之后就病倒了,最后能够给予她心理安慰的正是许久未曾联系的亲密好友埃莱娜。
莉拉直言正是有了埃莱娜的守望,她才能安心地进入梦乡......
与此同时,埃莱娜的人生看似步入正轨,实则却受困于社会规范和性别歧视,在个人事业和婚姻情感上遭遇了波折。
埃莱娜出版的小说存在一些争议,有评论家甚至认为作者是“一个忙于用平庸的淫秽文章来掩饰自己缺乏天分的小姑娘”。
埃莱娜的处女作因为大胆的性描写片段在旧城区引起了风波,就连弟弟都受不了左邻右舍的风言风语,忍不住对姐姐埃莱娜进行荡妇羞辱。
那些不了解埃莱娜的人在阅读了其创作的小说之后,便误以为她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女人,甚至还有陌生人未经允许便不由分说地对埃莱娜动手动脚......
在即将嫁给彼得罗的时候,埃莱娜难以抑制自己内心对于尼诺的情感,她渴望得到尼诺的爱,这是从儿时开始一直贯穿到现在的执念了。
步入婚姻生活之后,埃莱娜发现自己即使嫁给了看似绅士体面的知识分子彼得罗,也无法改变夫妻双方相处时所存在的男女并不平等的现象。
虽然这段与名门世家的婚姻,某种程度上促使埃莱娜实现了阶层跃迁,但也是埃莱娜写作事业上的阻碍,困住了她实现自我价值的脚步。
刚出生的孩子深夜啼哭而丈夫彼得罗却无动于衷,仍然待在书房里潜心研究学术,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埃莱娜忍无可忍地发怒表达自己的不满,然而彼得罗却显然觉得自己做甩手掌柜乃是天经地义,认为洗衣做饭照顾孩子理应是母亲的责任。
埃莱娜已经被做家务生育带孩子这些琐碎的事情搞得精疲力竭,她向丈夫彼得罗提出请女佣的建议,然而反对资本主义的丈夫起初并不愿意雇佣保姆,他说自己不允许家里有奴隶。
埃莱娜随即指责丈夫把自己当作奴隶的无耻行为:
“你和其他男人没什么两样,你不需要妻子,要的是忠诚的女佣。”
那一刻,埃莱娜或许发现自己的处境本质上和老家的那些已婚妇女并无区别。
埃莱娜曾经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会变成像母亲那样斜眼瘸腿、贫穷粗鲁的女人,这种恐惧一度是推动她不断上学深造以求逃离街区的精神动力。
然而如今她却切实地感受到,无论上层还是底层,都置身于一个男尊女卑的世界,男性享有着远比女性更多的话语权。
比如埃莱娜那位举止优雅的婆婆,在餐桌上得知自己儿子升职成为大学教授时,便毫不吝啬地开始了对儿子的赞美,甚至还对埃莱娜说:“我们做女人的任务就是为男人的成功感到高兴。”
不过,埃莱娜显然并不甘心做贤妻良母。她求学一辈子可不是为了最终受困于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这段看似光鲜亮丽的婚姻,却对埃莱娜产生了极大的消耗,导致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精力继续写作了。
每个女性或许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要想实现自我觉醒最终成长蜕变为独立女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莉拉与埃莱娜之间的友谊弥足珍贵,这持续一生的微妙纠葛,无疑凸显了真实的人性。
于贫穷与暴力的漩涡里苦苦挣扎,勇敢打碎隐藏在深处无形的枷锁。
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抗残酷的现实。
(本文首发FIX字幕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