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奇伟有多奇?率部追击红军两万里,却在开国大典时登上天安门

慧言说个史 2024-10-24 01:04:31

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娄山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战。

在1935年2月下旬的某个夜晚,红军发动奇袭,一举拿下了这个天险。

此次行动,不但开启了前行之路,更是将追击红军近两万里的国民党将领吴奇伟彻底击败,一举打开新局面。

而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吴奇伟却能和众多开国将领一起,陪同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是怎样的经历,让这个本应是红军死敌的人,成了新中国的座上宾呢?

这些还要从吴奇伟的从军经历,以及那次惊天的大转折说起。

1891年,吴奇伟生于广东一贫困家庭,纵然天赋聪慧,却因时代背景和家境,难以寻得崭露头角的机会。

幸运的是,他的大伯很有见识,觉得吴奇伟是个好苗子,于是倾尽家财地去培养他。

靠着大伯的慷慨资助,吴奇伟得以顺利完成小学及中学学业。因其成绩出众,成功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军校,是一所传奇色彩很浓的军事院校,也可以算是黄埔军校的前身。

军校的校长,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

所以在这里,学术的氛围非常浓烈。

吴奇伟在这种环境下,虽然潜心学习,成绩也还不错,但是比起一些尖子生来,还是要差一些。

毕业后,他投身粤军军阀陈炯明所属部队,自此踏上征途。

他从排长干起,一步步来到了副营长的位置上。

不过,在陈炯明叛变革命后,吴奇伟迅速投入孙中山军中,开始反过来讨伐旧主。

由此可见,此人怀有正义之心,处理诸事皆就事论事,而非针对个人。

1926 年,身为副团长的吴奇伟,于北伐战争中展露非凡身手,尽显卓越才能,立下赫赫战功。

在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中,他指挥有方,屡战屡胜,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

在随后的五年时光里,他的地位宛如搭乘火箭般迅速攀升,令人羡慕。

到了1932年,他已经成为了中央军第四军的军长了。

当上军长不久,吴奇伟就被蒋介石拉去打红军。

然而,在红军灵活的运动战战术面前,吴奇伟的指挥才能顿时荡然无存,此后更是连战连败。

1934 年,蒋介石调遣重兵,凭借谨小慎微的战术,缓缓向苏区迫近。其推进之态,缓慢却稳妥。

而同一时期,红军又失去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

结果,红军被逼出苏区,被迫开始长征。

蒋介石考虑,吴奇伟对南方的风土人情更加熟悉,于是委派他和薛岳,一起在红军后面紧追。

然而在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重新掌握了指挥权,吴奇伟的噩梦便又开始了。

他先是在老鸭山的战斗中遭遇埋伏,兵力损失过半,自己都险些当了俘虏。

薛岳看在他过往的功劳上,在蒋介石面前替他瞒报了伤亡数字,吴奇伟这才免受蒋介石的惩罚。

吴奇伟急于建功,继续带兵紧追,结果又在天险娄山关下遭遇了打击,部队彻底崩溃。

自此往后,他丧失了追击之力,唯有眼睁睁看着红军继续长征的步伐。

在和红军的交手中,虽然吴奇伟败绩连连,但毕竟杀伤了很多我们的战士,双方的仇怨很大。

那么,他后来是如何转变的呢?这就要说到那场中华民族的转折之战——抗日战争了。

1937年,抗战全面打响,吴奇伟也指挥部队,进入了淞沪战场。

他依靠从红军处习得的灵活战术,在敌军间持续穿梭,曾一度使日军陷入晕头转向的境地。

然而,中日双方实力悬殊过大,淞沪会战终究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不过一次失败并不能代表什么,吴奇伟在后来,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而由他指挥的第四军,也获得了“铁军”的称号。

在接下来的武汉会战中,他担任了第九集团军的司令员,指挥俞济时、欧震等大将,在庐山阻击了日军长达四个月。

其中的万家岭大捷,更是歼灭了敌人上万人。

吴奇伟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以至于薛岳都将进攻的详细部署大权交给了他。

1943年,吴奇伟再次展现了自己异于常人的勇气。

此时,他已荣任第四战区的副总司令一职。其位高权重,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

然而,当日军进击鄂西一带之际,他竟毅然决然亲临前线进行指挥。

他在一个山洞里建立了指挥部,面对敌机的轰炸毫不退缩。

后来手下兵力吃紧,他甚至还亲自带兵,到前线守卫。

他身先士卒,其精神深深感染了手下众将。众人齐心协力,浴血奋战,终赢下鄂西战役的胜利。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让吴奇伟再度寻得了为民族而战的激昂情怀。他的热血被重新点燃,心中的使命感愈发强烈。

只有面对侵略者,他才能感受到一个军人真正的责任。

他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几场胜仗之后,吴奇伟正式跻身粤军抗战名将之列。

抗战结束后,吴奇伟出任了湖南省主席。

然而,在蒋介石的推波助澜下,内战的阴霾再度笼罩华夏大地,使这片土地陷入新的危机。

这种情况,让吴奇伟心生倦怠且满心迷茫。他这般态度,引得蒋介石颇为恼怒。

于是,他这湖南省主席之位,仅维系了一年多,便遭免除。

蒋介石虽对吴奇伟心怀不满,然而对其军事指挥能力,仍怀有几分欣赏之意。

内战拉开帷幕后,他屡屡下达指令,责令吴奇伟奔赴战场对付解放军。

然而,吴奇伟着实不愿参战,遂想方设法找寻诸多借口予以推脱。

他先是说家里出了事情,后来又说自己有病,总之就是不去。

1947年,他干脆从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的位置上辞职,回家闲居。

不过,由于以前的履历太过耀眼,蒋介石还是不得不重用吴奇伟。

吴奇伟也在无奈之下,上了几次战场。不过,他没怎么真正指挥战斗,总是得过且过。

淮海战役后,他回到了广州,当起了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

不过此时的他,厌战情绪越来越浓烈,逐渐开始不加掩饰了。

吴奇伟的状态,引起了当时的地下党员的注意。

很快,他的两位老乡:饶彰风和吴启彦,以及老部下魏鉴贤,就前来“探望”他。

这些人,自然都是地下组织的成员。他们来到吴奇伟身边后,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经过了一段时间,吴奇伟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

1949年,国民党军开始全面崩溃。

吴奇伟看准时机,联合多名粤军旧将以及民主人士,共同发起了“粤东起义”。

起义很快得到了梅县、兴宁等地驻守部队的响应,他们纷纷放下武器,接受解放军的改编。

这次起义,还加速了梅州、惠州等地的解放进程,使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了保全。

粤东起义,对华南地区的解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此,毛主席和朱老总分别发来电报,对吴奇伟的选择表示了欢迎。

9月份,吴奇伟收到通知,准备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到北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10月1日,他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这之后的吴奇伟,将大量的精力用在撰写历史材料上。

他参与编纂了《第四军历史》一书,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为这支抗日铁军留下了详细的记录。

另外,他还花大力气,整理出了自己的日记。

这些日记记录了他所有的战斗生涯,既没有避讳追击红军的部分,也没有夸大自己在抗战时期的功绩,总体来讲是客观而公正的。

在此之余,他还担任了一些政府职务。

但是总体来说,他的晚年还是比较恬淡的。

他曾经表示,作为一个前国民党将领,要认清历史的发展趋势,不能再犯以前的错误。

1953年,吴奇伟在北京病逝,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他作为一个军人,在祖国统一和抵抗外辱的时候,总能挑起大梁,也因此成为了历史的功臣。

但是,当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时,却很难打出什么成绩。

这不仅是他,也是很多国民党名将的一个诡异之处。

由此可见,参加非正义的战争,终归不免让人畏首畏尾。

只有真正正义的事业,才能激发出一个人真正的才能。

29 阅读:7471
评论列表

慧言说个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