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痛苦,是因为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
月满则缺,水满则溢。事事追求圆满,却常常事与愿违。想要,是痛苦的源头。克制,是幸福的开端。
克制物欲,知足常乐
年少之时,误以为痛苦源于物质的匮乏,所以汲汲营营,妄图用物质来堆砌出幸福的城堡,却在无意中成为物欲的奴隶,贪婪的囚徒。
在人人内卷的时代,压力日积月累,焦虑与日俱增。我们不能停下,也不敢停下,好似被追赶着向前走,无意中成了社会发展急需要的牛马之身。
我们常常无法停下来思考: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想要?需要是生存所需,而想要的不过是贪婪作祟。
商业的本质就是贩卖焦虑,继而促进消费,带来经济的繁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让可以但没用必要的东西,变成必不可少的;给实用性的东西加入观赏性,更是被攀比之风裹挟着走,不得安宁。
悠闲成了罪过,忙碌才是优选。拥有的越来越多,精神世界却日益贫乏,幸福永远在未来,而不在手中。
知足常乐,张弛有度,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外能精神富足,或许才是通往幸福的正确道路。
在生死临界点时,我们总会明白,一切身外之物都并不属于我们,这一生只是短暂地拥有了物质的使用权,少年时渴望拥有一切,长大后总会一件件失去。
幸福没有固定模式,往往是一种感觉,克制物欲,让自己能有闲暇看云卷云舒,观花开花落,便是人生一大幸事。
克制交往,留有余地
人们总有一个阶段是害怕孤独的,所以努力把自己淹没在人群中,沉沦在喧嚣里。仿佛与人交往越亲密,越温暖,也就越幸福。
但过度交往,太过紧密往往是悲剧的开始。
圈子不在多,而在于适合,融不进去,不必强求,那或许本就不属于自己。即使是至亲之人也需要克制,给彼此留有空间,尊重边界,保持距离,才是最舒服的状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背负的责任,追求的目标。自以为掏心掏肺背后,或许是一方或者双方的负重前行。背负别人的人生是一种辜负,也是一种伤害。至亲之间也要留有余地,不必弄清楚所有的事情,装作不知道也是爱的表现。
尊重边界,亲密有间,虽熟但不越界,虽亲但不过度干涉,允许自己开花,也允许别人结果。
真正舒适的交往,是克制,需要给彼此自由和空间。
没有什么是本该如此,也没有谁本属于谁的说法。
人生一世,要允许拥有的不够多,允许有人不够爱自己。有人悄然离去,也有人倏然而至,遗憾常在,填得太满的人生很难幸福。
学会克制,知足常乐,故而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