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从仓吉造字到今天,其实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我们停用繁体字,推行简体字是顺势而为。
我知道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繁体字推崇备至,原因无外乎遵循传统文化什么的。
这其实是一种谬论,谁说的一定要使用繁体字才算遵循传统?传统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所谓的传统并不算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现在的很多民俗传统,也就是近几十年才流行起来的。
说到底,繁体字因为笔画繁多,书写和使用起来颇为复杂,掌握繁体字的门槛更高,这使得繁体字自带一种高级感。
推崇繁体字的人其实就是看重这种复杂感和高级感,并想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逼格和品味。
其实在当今时代,繁体字仅限于书法创作和极少数特定场合,而化繁为简的简体字才是最适合普通大众的文字。
推行简体字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更多的人更容易识字写字,从而降低文盲率。
我国的文盲率在使用繁体字的古代和近代时期,一直都比较高,能读能写的只是极少数人。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的文盲率已经降低至2.67%,是历史最低水平,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文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以前可不是这样。
解放初期,城市文盲率超过50%,农村文盲率更是高达90%。
解放前,全国文盲率居高不下,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绝大部分人都目不识丁。
古代各朝代的文盲率也基本上维持在90%到95%。在很多古装剧里面都有这样的场景:朝廷张贴告示出来,一堆人围着看,人群前方必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大声念着告示,其他人才能知道告示内容是啥。因为古代大部分人都不识字,只能听读书人念给他们听。
我们现在基本实现了全民识字,这要归功于建国后的扫盲运动,而扫盲运动能顺利推进的一大关键就是推行简体字。
去掉繁体字冗杂的偏旁、笔画,在最大化保留原意的情况下,把字简化。
如果现在还是使用繁体字的话,那么无论是教育、行政、工商业、信息传达等各方面的效率都要大打折扣。
很多人没接触过繁体字,对其抱有幻想,举一些繁简对比的例子给你们看看,你就会明白使用简体字对绝大多数人是无比友好的。
看看这个对比,让你全写繁体字把人都要搞疯掉!全是一些常用的文字,写繁体字不仅仅是手累,眼睛更累。
就连千年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都乐意写简体字,这是他的名作《兰亭集序》,里面就有不少简体字。看来连大书法家都嫌写繁体字累。
如果有些人非要崇古,那不必纠结什么繁体字简体字了,直接一步到位用甲骨文得了。
这是甲骨文,刻在骨头上的汉字鼻祖。
这是金文,甲骨文后面的版本,没有甲骨文那么抽象,但依然看不懂。
随后是大篆和小篆。
接着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相继出现。
纵观汉字发展史,汉字就是越来越简化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实不光是汉字,其他语言同样经历着化繁为简的过程。比如英语,古英语与现代英语差别巨大。
就下面这段话,有几个现代英国人认识?这就是古英语版本,虽然都是字母,但也能很明显地感觉到现代英语还是要简单许多。
这段话是古英语史诗《贝奥武夫》中的一段,用现代英语表述出来可能是:Listen! We, of the spear-Danes in the old days, of the kings of the nations, have heard of their glory, how those nobles performed courageous deeds.
所以,无论古今中外,文字都是服务于人的工具。工具越简单越好,汉字从古至今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说不定若干年后,现在的简体字也会成为“繁体字”了。
文字和知识是属于普罗大众的,只有大多数人都易于掌握的文字才是好文字!
有的汉字经过简化,造成意义不清。例如: 尸和屍,丑和醜,里和裡。这类汉字不能简化。
繁体字没有错
象形文字缺少特殊的情感表达,不过象形文字能开发做程序,用来图片处理这样的运算,多维进行,
感觉拼音文字也有长处,只要掌握了拼读方法,就能大致念出告示上的内容。使文字的普及与传承更方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