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被称为“客家第一祠”的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
经现场察看,官田李氏大宗祠文物本体建筑墙体根据功能和布局不同,主要有青砖墙体、夯土墙体、青砖包土坯墙体三种类型。此次宗祠横屋坍塌的主要原因在于:持续一天一夜的特大暴雨,导致河道来不及排水,水位暴涨,洪水浸泡土墙后,墙体软化,失去支撑力,致土墙坍塌,土墙拉动包在外面的青砖墙体、屋面一起坍塌。
福建龙岩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的李氏大宗祠,始建于1836年,规模如同一座小宫殿,是福建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在海内外客家地区是非常有名的,影响很大,被誉为“客家第一祠”。
公元1292年,87岁的李火德寿终正寝,送葬时突然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抬棺人只好放下去避雨,雨停之后发现放棺处陷落,风水先生认定此地为风水宝地,认为其子孙必须外迁,才能发达。李火德入闽至今800余年,其后裔数量达千万人,遍布全国乃至东南亚各国,他被后代尊称为入闽始祖。
祠堂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内设有大厅3间、客厅26间、客房104间,建筑平面布局为三堂四横式后加围屋的围拢屋形式,三面围合,呈“回”字形。
“李氏大宗祠”结构严谨,完整无缺,立体感强,气势磅礴,其建筑特色堪称一绝。其造型结构为前方后圆,融客家方楼与圆楼为一体;前低后高,融宫殿建筑和客家农舍式建筑为一体;集土墙与青砖砌体为一身,用青砖作为总祠外围的保护墙,具有防风化、风雨、岁月侵蚀的科学性,属土楼与“洋”楼的混合体,是典型的“金银包”建筑;前、中、后三厅属柱梁式框架建筑,仅用十一对巨型石柱就把整个大厅装饰得富丽堂皇,为现代框架建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依据;具有房间多占地少的空间科学意识和周易学的风水景观建筑特点,在这千亩平川的田野中间,形同建造在一张大网上的“蜘蛛”,远山近水,山环水抱,具有名祠古刹的景观。
从“客家第一祠”可以看出祠堂的风水讲究主要体现在选址、布局、朝向以及内部结构上。
1、祠堂的选址:非常讲究,通常要求背山面水,明堂宽大,方正,水口收藏,无冲突,无争斗等现象。这种选址考虑了风水中的龙脉和生气来源,背山以得靠山之力,面水以纳财气,明堂宽大以聚气纳福。祠堂的地址选择旨在占尽龙脉生气,以庇佑子孙后代,实现人才辈出、财富亨通。
比如江西于都宽田的管氏宗祠,前方横江环抱,后方来龙长缓有力。前有照,后有靠的格局,去水口有关锁。管氏宗祠相传是杨公为管氏家族亲自择卜定向所建,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杨公留存下来的作品,十分有考察研究价值。
2、祠堂的布局:祠堂的设计注重阴阳相济、虚实相生、刚柔互补的原则。享堂(祭堂)作为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是整个祠堂的主要部分,空间要大,建筑要高大,材质要好,采光要足,以占据整个建筑中的上吉之位。大门要与享堂维持中轴一线,以保证风水布局的和谐与平衡。
3、祠堂的设计:祠堂门前必须要有水塘或拱桥、大路,由于水主管族运财源,若想要家族人丁财运两旺,需要背靠为实,水抱宗门。祠堂的规模和组织布局是有规制的,包括门前广场、戏台、大门、围墙、天井、享堂、拜堂、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
比如江西兴国县开国将军邱会作中将、邱先通少将和邱会魁少将的祖祠,祠堂整体建筑呈对称分布,三间两进结构,内有两天井,院子两边各开一侧门纳气。祠堂院子的左前方与右前方各建有一门楼,方向一致,立坤山艮向兼未丑吉度分金,院外有一口半月形水塘。祠前有一大河水流过,左水倒右,后沿案山弯曲回环而去。
祠堂,是中华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也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祠堂,是族人后裔祭奠、缅怀先贤的地方,是一个家族的纪念馆。家族有家风,民族才会有传统;民族有传统,国家才会有国魂。
宗祠文化历史久远,意义重大,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宗祠,宗祠文化除了体现人们认祖归宗,不忘先祖的情感之外,更重要地是告诉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是有根有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