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树木栽植过深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补救方法:
一、抬升树木
时机选择
最好在树木栽植后的较短时间内(如几天到几周内)进行抬升操作。因为此时树木根系尚未完全适应过深的环境,对根系的损伤相对较小,且树木更容易恢复。例如,对于春季刚栽植的树木,在发现栽植过深后的 1 - 2 周内进行抬升是比较合适的时机。
操作步骤
小心地将树木周围的土壤挖开,范围要根据树木的大小和根系分布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对于胸径 10 - 15 厘米的树木,挖掘半径可以在 0.5 - 1 米左右。挖掘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根系,使用小铲子、花铲等工具,从边缘开始慢慢向树干方向挖掘。
边挖边观察根系的位置,挖到一定程度后,尝试轻轻抬起树木。可以使用绳索、吊带等工具,将绳索固定在树干的合适位置(如分枝点以下),通过人力或小型起重机等设备将树木向上抬升。抬升的高度要使树木的原土痕接近或略高于地面。在抬升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树木的垂直状态,避免倾斜。
树木抬升后,要对暴露的根系进行检查,剪掉受损严重的根系部分,然后用生根粉溶液对根系进行浸泡或喷洒,以促进根系的恢复。最后,回填疏松、肥沃的土壤,边回填边轻提树干,使土壤与根系充分接触,并且浇足定根水。
二、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
通气设施安装
在树木周围安装通气管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选择直径为 5 - 10 厘米的 PVC 管,在管壁上钻出一些小孔(孔径约 0.5 - 1 厘米),孔距 10 - 15 厘米左右。将通气管道垂直插入土壤中,插入深度可以根据树木根系的深度和土壤情况确定,一般为 30 - 60 厘米。插入的位置可以围绕树木均匀分布,例如对于较大的树木,可以安装 3 - 4 根通气管道。通气管道的顶部要高出地面 10 - 15 厘米,并且用透气的材料(如纱网)覆盖管口,防止杂物进入。
土壤改良
对树木周围的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可以在树木周围的土壤表层(深度为 10 - 20 厘米)混入适量的珍珠岩、蛭石或粗砂,其比例可以根据土壤的质地进行调整。一般来说,珍珠岩、蛭石或粗砂与土壤的体积比可以为 1:3 - 1:4。这些材料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
另外,还可以添加有机物料,如腐熟的堆肥、泥炭土等。有机物料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每平方米添加的有机物料量可以在 10 - 20 千克左右。
三、合理修剪树冠
修剪原则
当树木栽植过深时,适当修剪树冠可以减少树木的蒸腾作用,降低树木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使树木的根系能够集中精力恢复生长。修剪要遵循 “去弱留强、去密留疏” 的原则。
具体操作
对于落叶树,可以适当重剪。剪掉病枝、枯枝、过密的枝条以及部分生长较弱的侧枝,一般可以修剪掉树冠总量的 1/3 - 1/2。例如,对于杨树等生长旺盛的落叶树,可以将一些细弱的侧枝和内部过密的枝条剪掉。
对于常绿树,修剪要相对较轻。主要修剪掉一些病枝、枯枝和下垂的枝条,修剪量一般不超过树冠总量的 1/3。如松树,重点修剪掉发黄、枯萎的针叶和受损的枝条。修剪后的伤口要及时用伤口愈合剂涂抹,防止病菌感染和水分流失。
四、加强养护管理
水分管理
在补救后的一段时间内,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度浇水导致土壤积水,因为栽植过深的树木根系周围土壤本来就比较潮湿。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和天气状况进行浇水,当土壤表面干燥 2 - 3 厘米时,再进行适量浇水。例如,在晴天且土壤排水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每隔 3 - 5 天浇一次水;在阴雨天则要减少浇水甚至不浇水。
施肥管理
初期避免施用大量化肥,以免对根系产生刺激。可以在树木恢复一段时间(如 1 - 2 个月)后,施用一些稀薄的有机肥,如腐熟的饼肥水、人粪尿等。施肥时要注意远离树干,在树冠投影边缘处开沟施肥,沟深 10 - 15 厘米左右。每次施肥量要根据树木的大小和生长状况确定,例如胸径 10 - 15 厘米的树木,每次施有机肥 5 - 10 千克左右。
病虫害防治
栽植过深的树木由于根系生长不良,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定期检查树木的叶片、枝干等部位。对于常见的病虫害,如蚜虫、介壳虫等,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如人工捕捉、诱虫灯)和化学防治(如喷洒低毒农药)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对于蚜虫,可以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 - 2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