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娃哈哈都坚持不上市,但还是有很多不同

谦慕青 2024-03-29 12:28:45

IPO上市有很多好处,公司能圈钱,个人能致富,还能提高企业知名度,所以大大小小的企业趋之若鹜。很多企业没上市,是因为上市难,或者企业没满足上市要求。但也有另类,明明很优秀,就是不上市。

华为和娃哈哈就是这样的另类,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王者,娃哈哈的宗庆后还三次成为中国首富,但都不约而同选择了不上市。尽管如此,这两家企业还是有很多不同,这里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股权结构

华为和娃哈哈有一点高度相同,就是都采用了工会委员会作为员工持股平台,说明他们都认识到员工持股的重要性。一方面要让员工持股,另一方面又不上市,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体现了两位创始人的过人之处:

让员工真正成为股东:自然人持股在退出上会有隐患,持股平台则可以灵活进出,工会委员会的形式还可以突破人数限制,让更多人进入。不受资本市场影响:不上市就不会被投资人绑架,也不会受到股价升降的影响,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规划埋头做业务。创始人舍得拿出钱来分:不上市,享受不到股价上升的增值收益,就意味着要从利润中拿出真金白银来给股东分红,创始人愿意给才可行。

华为与娃哈哈的股权结构

两家企业在股权结构上也有很多不同:

创始人股份:按照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最新数据,任正非仅持有0.65%,华为的绝大多数股份都给了工会委员会。宗庆后持有29.4%的股份,娃哈哈的工会委员会则持有24.6%的股份。控股设计:华为技术是华为控股的全资子公司,股权结构相当简单。娃哈哈集团仅持有娃哈哈食品39%的股份,娃哈哈实业持有10%,另外51%都在娃哈哈宏振手里,而这家企业是宗庆后的一人有限公司。国资参股:华为没有国资股东。娃哈哈集团则有46%的股份由国资持有,且这家国资企业为第一大股东。当然穿透到了娃哈哈食品这里,国资股份就很少了。

二、股权激励

华为的股权激励是经典案例,而且广为人知。任正非对股权激励情有独钟,从1987年成立起,就采用了实股激励的方式,2001年开始实施虚拟受限股计划,后又进行过多次优化,过半数的员工成为股东。

2013年又启动了TUP计划,五年为一个激励周期,解决了虚拟受限股“不离职即一直享有”的问题,适当减少了坐享其成的弊端。

2023年华为花了770.85亿元巨资进行分红,涉及14万名持股员工,每股分红1.5元,人均分红超过54万元。

娃哈哈1999年开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目前持股员工有1.7万人,其他信息就很少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经过层层穿透,娃哈哈员工持股会持有下面业务实体公司的股份比例不会很高,分红力度自然远远比不上华为。

三、信息披露

华为尽管没有上市,但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发布年报,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把自己当成了一家公众公司,显现出足够的诚意和信心。

至于娃哈哈,没发现其发布年报,只能在每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了解到其营收数据。

四、公司治理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华为的公司治理是国内民企的天花板,甚至很多上市公司都比不上华为。娃哈哈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独到之处,相关信息也不多。以下着重介绍华为的公司治理。

华为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会,股东会选出持股员工代表会,后者再选出董事会、监事会。

华为的公司治理

从华为官网的公司治理页面摘录了如下内容,供大家了解:

股东会是公司权力机构,由工会和任正非两名股东组成工会履行股东职责、行使股东权利的机构是持股员工代表会持股员工代表和候补持股员工代表由享有选举权的持股员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享有选举权的持股员工一股一票选举产生持股员工代表会持股员工代表会一人一票选举产生公司董事会、监事会

华为的董事会也很有特色,有1名董事长、3名轮值董事长、4名常务董事、9名董事,作为CEO的任正非只是9名董事之一。

华为的董事会

最后

企业上市的好处有很多,但也容易被资本绑架,打乱企业发展的正常节奏。华为和娃哈哈都属于不差钱的企业,不上市也发展得很好。但难能可贵的是,任正非和宗庆后都很舍得跟员工分享利益,并将分红与公司治理相结合,让持股员工能够间接参与到重大决策中,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深得民主集中制的精髓。

华为很值得众多民企学习,不上市也能做到规范,释放了分红权也能抓住控制权,不通过二代传承也保持了经营管理的稳定。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企业案例深度解读。

0 阅读:0

谦慕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