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连续飞机空中相撞,是被马斯克坑的?空管系统要崩么

深度武备 2025-02-21 15:10:10

2025年2月19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皮马县的马拉纳地区机场发生了一起悲剧性事件,两架小型飞机在空中相撞,导致2人死亡。这两架飞机分别为塞斯纳-172型和兰开尔360 MK2型,每架飞机上均有两人。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已介入调查,事故原因尚在进一步确认中。

这起事故引发了关于美国通用航空安全性、空管系统的讨论,以及非管制机场的运作机制。在这一事件中,空管系统的缺失似乎被部分舆论视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然而,细细分析,非管制机场本身的安全性并不完全依赖于空管,其独特的运作模式、飞行员行为等因素在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起撞机事件与之前发生在华盛顿的黑鹰直升机撞客机事故有本质的不同。华盛顿的事件是由于一架军用黑鹰直升机侵占了民航航道,空管部门虽然存在一定责任,直接原因是黑鹰飞行员误判,根本责任应归于权贵阶层滥用军机,军用飞行器和民用飞行器在空域中冲突,是这类事件的根源。相比之下,本次亚利桑那州的撞机事件完全是在民航领域内发生,与军机滥用无关,空管系统的缺失与飞行员的自我管理更为相关。

空中追尾

在美国,非管制机场是常见的飞行场所,尤其是对于小型私人飞机和轻型飞机。与需要空管控制的大型商业机场不同,非管制机场的飞行活动通常不受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直接监管。换句话说,飞行员在进入这些机场时,更多依赖于自己的飞行经验和判断力,以及遵循空域和飞行规则的自觉性。

这种情况类似于道路上的“无交警、无红绿灯”路段,驾驶员依靠自觉来确保安全。虽然看似缺乏外部约束,但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这种自由度可以更高效地促进飞行。然而,正因为没有空管指引,任何小的失误都可能酿成大祸。

此次事故的发生正是在这样的非管制机场。两架飞机空中相撞的本质,是典型的空中追尾事故,而非因空管失误引起的碰撞。在这个事件中,空管的缺失并非事故的根本原因,飞行员在无空管环境下的操作、飞行时的自觉性和判断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这起事故并不是因为空管“不行”,而是因为在没有空管的情况下,飞行员的自我管理和飞行环境要求更为严格。

美国的非管制机场多采取类似“自主管理”的方式,飞行员需要根据机场的规定、飞行时间、天气条件等因素,独立判断飞行计划和航线选择。因此,飞行员的素质和责任心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如果飞行员没有充分的预见性、没有遵循适当的飞行路线,或在高峰时段进入繁忙的空域,空中碰撞的风险就大大增加。

121部事故记录

135部按需运营事故记录

美国通用航空(个人飞行)事故记录

美国航空业越来越不安全了么?

许多人可能认为,近年来美国航空业事故的频繁曝光意味着航空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然而,通过分析20年来美国121部和135部民航飞行安全数据,可以梳理出一些反常识的线索。

121部(14 CFR Part 121)适用于定期航班运营的航空公司,即商业航空公司。其运行主体为提供定期、商业性飞行服务的大型航空公司,包括国内和国际航线,要求航空公司必须符合严格的飞行安全、设备和人员要求。

135部(14 CFR Part 135)则适用于小型航空公司或包机运营商,主要包括不定期、按需服务的飞行,如公务机、租赁飞行等。其运行主体为那些提供按需航空服务的小型企业或公司,飞行任务通常涉及更灵活的航班安排和较小的飞机。

121部数据分析如下:

l从2004到2023年,每年的飞行小时数逐渐增加,表明美国航空业在此期间飞行活动的总体增长。

l事故数量(尤其是重大事故和损坏事故)在不同年份之间波动。例如,2008年和2011年有较高的重大事故数,而在2013年和2021年,虽然飞行小时数较多,事故数却相对较少。

l每百万飞行小时的事故率表现出波动但整体趋于平稳。例如,2015年和2019年的重大事故率较高,但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显示出事故率的整体稳定性。

135部数据分析如下:

l总事故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1,053起下降到2023年的737起,尽管过程中有所波动。

l致命事故数也呈现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213人下降到2023年的131人。

l飞行小时数显著增加,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事故率的下降。

l每100,000飞行小时的事故率逐年下降,表明航空行业在每飞行小时的安全性上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严重事故和损坏事故的事故率在近年来有所下降,特别是在2018年之后,表现出一定的安全改善趋势。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因,飞行器的技术进步也在显著提升飞行安全性,例如自动化飞行系统的普及、飞行监控设备的改进等,使得飞行员可以在更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人们对美国航空事故增加的关注,实际上更多是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改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中美紧张局势,使得很多美国的航空安全事故被放大报道。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事故事件的曝光度急剧上升,使得公众更容易看到这些事故的新闻,进而误以为美国的航空安全形势恶化。然而,事实上,从整体数据来看,近20年来美国航空安全事故没有剧增的趋势。美国的航空不安全事件历年来一直持续存在,只是我们先前没有注意到。

2024年和2025年一二月,美国连续发生多起航空事故,尤其是黑鹰撞客机导致伤亡惨重,是强烈的警告信号,虽不一定意味着美国空管体系甚至是航空安全体系的全面崩坏,但是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病的冰山一角。如果美国监管和运营等各方不充分重视,不排除航空安全恶化的可能。

马斯克坑了美国空管?

美国的空管系统长期以来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在小型航空领域。尽管美国的空管网络覆盖广泛,但由于资源限制、人员短缺以及技术更新滞后等原因,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通用航空(即私人飞行)领域,空管资源的分配并不像商业航空那样集中,部分低密度区域的空管服务相对薄弱,导致飞行安全在某些地区得不到充分保障。

美国空管系统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历史上,空管人员的工作负荷、应急响应能力等方面都曾多次被批评。在一些低密度飞行区域,飞行员往往需要依靠自己的判断来规避空中冲突,这也是为什么在非管制机场事故中,飞行员的自我管理和意识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航空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空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马斯克及其公司SpaceX的成功也激发了对传统空管系统改革的兴趣。然而,虽然马斯克对美国航天领域的革新带来了深远影响,但将这种改革思维扩展到空管系统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马斯克有意推动空管改革,但这些改革更多地集中在航空技术和资源优化方面,而非直接针对空管人员的裁员问题。马斯克并非空管部门的管理者,因此,空管系统的问题和人员结构的调整没有直接关联。相反,空管改革更多是通过引入更高效的技术和管理工具来提高空管的效率,减少人为失误,提升飞行安全。

美国空管改革的方向可能会侧重于提高自动化水平、增加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以及通过更精确的数据分析来进行预防性安全管理。这些改革将有助于缓解空管资源不足的问题,并提升小型航空器的飞行安全性。

结语在讨论美国空管系统时,我们应避免情绪化的解读,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更为客观的认知。无论是中美小红书对账,还是几百岁老人领取社保,甚至是波音客机在空中掉舱门的事件,都让外界质疑美国一系列基础运营体系的严谨性。美国的航空安全体系被贴上“草台班子”的标签,在所难免。

0 阅读:2
深度武备

深度武备

冷静客观中立,既是学者的使命,也是对未来负责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