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芯片所扮演的角色愈发凸显,从手机、PC、可穿戴设备,到飞机、导弹、航空航天,都需要芯片进行驱动。为赢得战略竞争创造条件,美以竞争之名行遏制之实推出了《芯片法案》,许多地区或国家加入到了这场全球芯片大战中。
美通过资金补贴、免税优惠等政策吸引全球芯片企业赴美建厂,在推动芯片寡头局势形成之际,还意图挖空台湾省的台积电,将大陆芯片产业孤立在芯片产业之外。
大陆芯片厂也没有坐以待毙,上下联手强势发力,不仅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扩产建厂,还在攻坚先进制造工艺,推动国产芯片70%自给率的目标。如今,大陆芯片的日产能已经提升到了10亿颗/日,麒麟9000S系列的发布,更意味着中企已经联合打通了中高端芯片生产线。
而根据调研机构公布的2023年全年芯片出货量排名,台积电独占了66%的市场份额,中芯国际以6.03%的市占比排名第四,华虹半导体以3.56%的份额排名第五。而在前十名的榜单中,算上台湾省,一共有7家企业来中国,总占比高达75%。反观美芯片巨头格芯,市场份额出现了8.48%,约9%的下滑幅度。
然而这只是开始,根据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中芯国际实现了17.5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幅19.7%,环比增幅4.3%,首次超过了格芯和联电同期水平,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纯芯片代工厂。
而中芯国际第一季度公布的细分行业显示,智能手机占比31.2%,计算机与平板17.5%,消费电子30.9%,可穿戴设备13.2%,工业与汽车7.2%。而纵观地区营收贡献占比,中国区营收占比来为81.6%,美区占比14.9%,欧洲3.5%。可见中芯国际不仅在代工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而且已经实现了多行业广泛覆盖,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
不过,中芯国际在多地建厂,目前只是产能爆发的初期,随着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地的生产线逐步投入运营,中芯国际的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提升幅度有多大呢?
2023年,我国芯片进口4795亿颗,额度高达24590.7亿元,其中大部分属于成熟工艺芯片,在2025年70%自给率的目标下,如果中芯、华虹能吞下这万亿级的订单,它们的营收和产能无疑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将是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而随着国产新能源的加速崛起、快速普及,麒麟芯片的强势回归,中芯超越格芯、联电,并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