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史上最大优惠,马斯克突放大招!

互联网品牌官 2025-02-06 10:05:40

春节过后的首个工作日,特斯拉就迫不及待向汽车消费市场投掷出一颗重磅炸弹。

特斯拉Model 3再次成为话题中心,但这一次,不是因为它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是因为它的电池续航,而是因为它挥起了一把“价格屠刀”。

限时保险补贴8000元、5年0息政策、特享充电权益——这一套组合拳下来,Model 3的购车门槛被砍到了历史新低。

图源:微博

特斯拉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市场:价格战,我还没打完。

新春大放送

入手Model 3的最佳时机?

蛇年春节刚过,特斯拉就给消费者们送上了一份“王炸”大礼包。

2月5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针对Model 3全系推出限时保险补贴8000元、5年0息政策以及特享充电权益,这优惠力度堪称Model 3史上最强,直接把性价比拉满。

图源:微博@特斯拉

这次保险补贴可是首次覆盖Model 3全系车型,就连高性能版也不例外,而且保险补贴和5年0息政策罕见同框,诚意满满。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具体有多优惠?

咱们来算笔账,以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为例,指导价27.55万元,减去8000元保险补贴后,实际车价变为26.75万元。要是选择5年0息贷款方案,首付7.99万元,剩下的18.76万元分60期还清,每月月供仅需3127元,利息直接省下2万多元。

而售价最低的后轮驱动版,起售价来到了22.75万元,搁谁不心动?

图源:微博@特斯拉

除了购车优惠,特斯拉还为消费者准备了超值的特享充电权益。

自1月10日9点起,订购现款在售Model 3/Y车型,只需花1299元,就能在价值5200元的Cybervault家充桩(含40米国标安装服务)和3年3万公里全国特斯拉超充(1元/度电,含服务费)中任选其一。

这意味着,你可以用超划算的价格拿下官方家充桩,享受在家随时充电的便利;要是不方便安装家充桩,也能以超低价格使用特斯拉超充,彻底告别充电焦虑。

图源:微博@特斯拉

回顾特斯拉此前的优惠活动,Model Y在2024年12月24日推出“选购现车尾款立减”活动,选购Model Y后轮驱动版或长续航全轮驱动版现车,享尾款立减10000元,还能叠加5年0息金融方案,最低售价降至23.99万元,创下全球市场最低价格纪录。

当时这波操作就已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如今Model 3也推出如此大力度的优惠,看来特斯拉是铁了心要在车市卷起来。

小米SU7来势汹汹

特斯拉Model 3腹背受敌

在汽车市场的舞台上,特斯拉Model 3一直是备受瞩目的明星车型。

从2024年全年销量数据来看,Model 3累计销量达到176,793辆,同比增长20.05%,在中型车销量排名中位列第4。

这成绩相当能打,要知道中型车市场竞争那叫一个激烈,各大品牌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争夺市场份额,Model 3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证明它的实力。

图源:懂车帝

再看看具体月份的表现,2024年11月,Model 3销量达到最高,为28,914辆,当月在中型车销量中排名第3。12月销量为21,046辆,虽说环比下降了27.21%,但同比增长33.63%,在中型车销量中依然排名第5。

Model 3的销量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但总体呈增长趋势,这和特斯拉的营销策略脱不了干系。

比如限时保险补贴、5年0息政策等优惠活动,就像给消费者打了一剂“强心针”,刺激了不少潜在消费者下单。

硬币的另一面,反映了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

随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火热,越来越多的强劲对手纷纷登场,阿维塔06、智界新S7、极氪007、小米SU7、比亚迪汉EV和极氪001等车型,都试图在这片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图源:微博@阿维塔

这些竞品的出现,让特斯拉Model 3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虽说特斯拉Model 3凭借其先发优势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长期以来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占据着一席之地。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国内市场,其销量增长的步伐正在逐渐放缓。

其中,在过去的2024年,Model 3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劲敌——小米SU7。这位初出茅庐却实力强劲的“新秀”,一登场就给特斯拉Model 3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从销量数据来看,2024年12月,小米SU7销量为25,815辆 ,超过了特斯拉Model 3的21,046辆。

小米SU7自2024年3月底上市,4月正式交付后,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迅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图源:微博@小米汽车

在性能方面,小米SU7搭载后置单电机,最大功率为220kW,最大扭矩为400N・m,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5.28秒,动力输出强劲,加速迅猛,能给驾驶者带来十足的驾驶乐趣。

而特斯拉Model 3最大功率为194kW,最大扭矩为340N・m,百公里加速时间在6秒左右,相比之下,小米SU7在动力性能上更胜一筹。

价格方面,小米SU7标准版价格为21.59万元,Pro版价格为24.59万元,Max版价格为29.99万元;特斯拉Model 3后轮驱动版指导价23.55万元,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指导价27.55万元,高性能全轮驱动版指导价33.95万元。小米SU7的起售价更低,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更大。

智能配置上,小米SU7搭载了英伟达NVIDIA DRIVE Orin芯片,配备11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和1毫米波雷达,实现了包括透明影像、自动变道辅助、自动泊车入位、遥控移动车辆等在内的多项高阶功能,而且高速NOA和城市地面NOA都是免费的,让用户能轻松体验到智能驾驶的便利。

特斯拉Model 3搭载双HW4.0芯片和7摄像头,能完成车道保持、智能巡航等常规操作,但想要体验更高阶的智驾功能则需要额外选装,费用从3.2万元起,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小米SU7的出现,确实会分走特斯拉Model 3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尤其是那些注重性价比和智能配置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小米SU7。

但Model 3在品牌影响力、技术积累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依然占据着明显优势。

特斯拉降价背后的算盘与盘算

把目光放到全球市场,2024 年特斯拉全球销量为179万辆,和2023年的181万辆相比,下降了1.1%。

这是特斯拉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销量同比下滑,看来全球车市的竞争压力不小。

不过,特斯拉在全球纯电动汽车厂商中依然是“大佬”级别的存在。旗下的Model Y更是销冠车型,2024年Model 3和Model Y共计交付约170.4万辆 ,撑起了特斯拉销量的“半壁江山”。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中国的比亚迪,2024年乘用车销量增长41%,达到了425万辆,直接把特斯拉甩在了身后。

图源:微博@比亚迪汽车

还有吉利集团,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全球新能源车企市场份额已经超越特斯拉,成功跻身前三。

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6.5%降至2024年的8.1%,被中国车企“弯道超车”。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2024年销量超65.7万辆,同比增长8.8%,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特斯拉来说至关重要,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直接影响着特斯拉的全球业绩。

所以,回过头来看,特斯拉在中国和其他地区接连推出购车优惠活动,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首先,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严重,各大车企都在降价促销,特斯拉要是不跟上节奏,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就拿2024年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有1493款车型在售,比前一年多出了300余款,新车型不断涌现,消费者的选择变多了,特斯拉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更大了。

像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迅速,推出了不少有竞争力的车型,对特斯拉的市场份额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图源:微博@极氪ZEEKR

还有小米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兵”,发展势头也很猛,2024年交付超13.5万辆 ,给特斯拉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特斯拉推出优惠活动,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其次,特斯拉自身也有产能和销售目标的压力。

2024年特斯拉全球销量出现下滑,要想完成销售目标,就需要通过促销活动来刺激销量。而且特斯拉的工厂产能不断提升,需要通过增加销量来消化产能。

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为例,产能持续爬坡,只有把车卖出去,才能实现盈利,不然产能过剩只会增加成本。

再者,特斯拉也在为新产品上市铺路。新款Model Y已经在全国陆续到店了,在新产品上市前,通过优惠活动清理库存,能避免旧款车型积压,也能为新产品的上市营造声势,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

图源:微博@特斯拉

写在最后

尽管特斯拉在价格战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但其背后的“隐忧”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特斯拉的利润率正在受到挤压。随着价格战的不断升级,特斯拉的利润率已经从2023年的20%下降到了2024年的15%。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也在受到挑战。频繁的降价活动,虽然短期内提升了销量,但也让部分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品牌价值产生了质疑。

相比之下,小米SU7虽然在品牌影响力上不及特斯拉,但其超高的性价比和强大的用户基础,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SU7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Model 3。

小米SU7的崛起,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在性价比和用户体验的双重驱动下,SU7正在成为特斯拉的强劲对手。

未来的市场竞争,或许将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战,而是品牌、技术、服务等多维度的综合较量。

面对众多竞品的挑战,特斯拉Model 3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比如优化智能驾驶系统、提高续航里程、改善内饰质感、加强与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合作、降低成本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长远。

0 阅读:87
互联网品牌官

互联网品牌官

原创互联网品牌营销第一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