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朱敏所撰写的有关父亲的回忆录终于完稿。作为朱德唯一的女儿,朱敏在书中毫无掩饰地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我深爱我的爹爹,因为他是亲人;我又抱怨爹爹,因为他是伟人。”
同时在这本回忆录中,朱敏也毫不留情地表达了对生母贺治华的怨恨:“……母亲弃我而去,甚至叛离了我的爹爹……在这一点上,我作为女儿,是不能原谅她的。”
朱德一生五段婚姻,唯独与贺治华的这一段婚姻鲜有提及,但女儿朱敏的存在,反而成了这段婚姻最有力的证明。
朱德与贺治华相识于上海,后来一同到德国学习。1925年,贺治华同朱德前往苏联,此时贺治华虽然已经怀有身孕,但与朱德已经开始出现分歧。次年,贺治华在苏联生下一个女婴,朱德为其取名“四旬”,这也就是后来的朱敏。
朱敏出生不久,朱德奉命返回上海,贺治华独自带着孩子留在苏联,两人自此分道扬镳。不久,贺治华与留苏学生何家兴走到了一起,可怜的朱敏还不满一岁,就被姨妈从边境线上接回了国内。
朱敏第一次认识父亲,是在成都街头一幅悬赏“朱毛”的布告上。那天外婆悄悄告诉朱敏,那个“朱”就是她的父亲。而对于母亲,一直到朱敏14岁,才第一次从外婆口中听说母亲离世的消息。
1940年,随着国共关系恶化,国民党特务闯入贺家,要找朱德的女儿。所幸姨妈一口咬定朱敏是自己所生,才让朱敏逃过一劫。经此一劫,外婆不敢再将朱敏留在身边,便让邓颖超将她接到了延安。
和父亲团聚以后,朱敏才真正了解到关于母亲的一些事情。
1927年,何家兴与贺治华回到上海,此时国内刚刚发生了诸多背叛革命的恶性事件,让何家兴与贺治华对革命产生了悲观情绪。后来何家兴没能被列入“六大”代表,于是同贺治华作出了一个决定:用中央机关的情报换取金钱,然后远走他国。
“六大”召开前夕,何家兴来到租界巡捕房,以提供中共中央机关干部名单为筹码,要求换取5万美金和两张去欧洲的护照。见巡捕房探长不相信,何家兴提出带他们去抓罗亦农作为“投名状”。
按照何家兴提供的地址,巡捕房果然将罗亦农抓获。周恩来得知此事后,立即布置锄奸行动。很快,何家兴被处决,贺治华身中两枪,虽然勉强捡回了一条命,但精神已经有些混乱,不久便离开了上海,下落不明。
至于朱敏的外婆从哪里听说女儿离世的消息,就不得而知了。
1941年春节过后,仅仅和父亲团聚了一个多月的朱敏,在父亲的安排下,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飞机。尽管朱敏出生在莫斯科,但对于莫斯科的环境却极不适应,先是患上了气管炎,之后又引发了哮喘。
为了让朱敏尽快康复,儿童院将她送到了苏联南方的少先队夏令营疗养。结果一夜之间,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朱敏和其他来自各国的20个孩子落入了德国侵略者的魔掌,被送进了集中营。
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份,再加上与其他人语言不通,朱敏干脆一句话都不说,长期的沉默使她几乎丧失了语言功能。
1944年初,苏联红军开始实施战略大反攻,对德军接连发动了10多次毁灭性的打击。朱敏所在的集中营被解放后,朱敏被带到了苏联难民收容所,收容所新来的政委对朱敏格外留心,几次盘问朱敏的身世,朱敏都用编造好的一套说辞搪塞。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政委经常找朱敏聊天,给她讲苏联和中国的情况。朱敏听到中国泪水涟涟,政委趁机说可以帮她找父母。几番交谈下来,朱敏终于吐露了实情,政委听后喜出望外,斯大林下令寻找的朱德女儿,居然就在自己面前。
很快,斯大林就下令将朱敏送到莫斯科,朱德得知女儿的消息,很快寄来了家信。
苏德战争结束后,为了不两手空空回国,朱敏决定留下来学习。她先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掌握了俄文,之后很快补习完中学的课程。朱德本想让女儿回国读大学,但朱敏觉得自己和父亲的期望相差过大,毅然决定继续留在苏联,考入了列宁教育学院。
1950年,朱敏趁着暑假回国看望父亲。十年没见女儿的朱德尽管没有特别的表示,但眼睛里的泪花已经说明了一切。当朱敏告诉父亲,他送给自己的那支派克金笔被法西斯搜走时,朱德安慰女儿说:“能活着走出集中营已经是万幸了,对于爹爹来说,你的生命比那支钢笔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