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回想我的第一台R-2R DAC是哪一台?貌似是二十年前的MSB Platinum 3,四只“金条”封装的“高级”解码器。在那个MSB还没贵到飞起的年代,R-2R已经是非常小众了,市面上绝大部分DAC产品大多采用的都是Delta-Sigma解码架构,BB、Ti等顶级DAC芯片颇为普及。那时还在坚持采用R-2R架构的或许只有寥寥几家,到今还“健在”的或许只剩dCS、MSB了。关于R-2R与Delta-Sigma谁更好的讨论其实早在那个年代就是发烧友们最热衷的“打架”话题,一直到今天似乎谁也没有说服对方。
毫无疑问,R-2R是历史最早且最“纯粹”的数模转换架构,在几十年前DAC芯片设计、封装能力还非常“弱鸡”的时代,通过更高的配对精度与更大的电阻数量可以更容易的获取性能更佳的解码表现。但是随着芯片技术的突飞猛进,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这一情况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一片小小的DAC芯片已经足够实现大规模电阻阵列才能实现的解码性能,甚至在很多测试指标方面有着更出色的表现,而且这一优势还在不断的扩大中。但是,如果你认为R-2R就代表了落后并将要退出历史舞台那就错了,凭借更加本真、直接的解码形式,它的结构天生就可以提供更加趋于自然的声音表现,尤其是在电阻配对精度足够高且电阻阵列规模更大时,它的测试指标也并不会输给Delta-Sigma形式的DAC产品。只不过,想要实现以上的表现所要花费的成本是巨大的,低温飘高指标电阻的选择及非常严苛的配对要求让一台R-2R DAC的制造成本相比采用DAC芯片的同类成倍飙升。这也是为什么在今日只有非常少的顶级DAC产品才会采用R-2R解码架构的原因。
扯远了,这里回到咱们的随身音乐播放器产品,这些年不管是基于销售噱头还是实际声音需求,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拾”R-2R技术,甚至有厂牌更是有意无意的向发烧友灌输R-2R远比Delta-Sigma更“高端”的概念。那R-2R真的更好吗?我的答案是:可能吧。今天九段就以Astell&Kern这家韩国顶级音频厂牌的首台R-2R音乐播放器为例,跟大家好好聊聊音乐播放器的解码技术以及它对声音到底有何影响。
R-2R,可能会更好
2023年,当AK推出SE300这台机器的时刻,R-2R技术在随身音乐播放器圈早已不算是新名词了,几年来大量厂牌尤其是“国砖”品牌已经推出过或正在推出这一类型的产品,这一技术甚至是某些厂牌最大的宣传卖点。那是什么原因让AK这家业界顶级厂牌“迟到”这么久才加入“战局”呢?是R-2R解码设计难度过大?还是市场敏感度的缺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都不是。毫无疑问AK可能是业内最早对这一解码技术做出探索的厂牌,早在很多年前九段探访位于首尔江南的iRiver House时在AK设计部就曾看到了类似的“尝试”。
一直无法从设计图纸上落地的原因有很多,但可以确认最关键的是AK的设计师必须保证采用R-2R解码的全新播放器产品能够发出品牌需要的声音,它必须在硬素质、音乐性等全方面超越自家Delta-Sigma同类。但是,我们上面聊过想让一台R-2R解码的性能足够优秀,它取决于电阻阵列的规模与配对、工作精度,而大规模的电阻阵列对于体积的要求是极高的,同时电阻对于工作温度又是敏感的。所以,不管是体积还是温度对于一台随身音乐播放器来说都是很难解决的“瓶颈”。所以,在当年的声学技术限制下,AK设计师并不能找到合适的低温飘电阻精确配对并能做成足够大的阵列安置进自家的播放器产品,虽然可以通过采用某些其它规格电阻,相对较小的阵列来实现“上机”需求,但温漂较大、精度有限,最重要的是规模不够大的阵列是无法做到“打败”传统DAC芯片的,这就是为什么AK家R-2R解码音乐播放器无法面世的关键。
同时,想让一台R-2R的性能足够优异,并不是仅仅靠这套电阻阵列的设计就能决定的。比如我们在SE300这台机器上可以看到为了让由96颗(23×R,25×2R)经过极高精度配对的TCR10极低温漂电阻组成的24Bit R-2R DAC性能得到完全的发挥,AK设计师首次加入了自研的FPGA来配合R-2R DAC的工作。这套FPGA完全根据SE300的解码工作流程而设计,能够实现最传统的NOS模式,当然为了尽可能的取得接近“现代”解码的声音表现,它也具备了超采样能力,AK将这一技术称为OS模式。这些设计在dCS与MSB的解码产品中都有搭载,它们的搭载可以照顾到更多用户的不同听音需求。
单从硬件设计角度来看,AK SE300的R-2R设计是相对“传统”的,高性能低温飘电阻在极高精度配对下尽量做到最大的阵列规模,这是高水准R-2R解码成型的关键,再加上高性能的FPGA的加持,这让SE300这台机器拥有了发出比传统Delta-Sigma解码更好声音的基础。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模拟放大设计是R-2R DAC的“考官”
一套优秀的R-2R DAC相对Delta-Sigma DAC更加考验后面模拟放大电路设计的功底。相对更直接且无“修饰”的声音讯号除了要求模拟放大部分的极低失真表现外,在声音风格上也需要尽可能的自然顺滑。毫无疑问,功率消耗更大的A类放大模式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这一设计可能对于一台随身音乐播放器来说是有难度的。而传统的AB类放大模式虽然拥有更强大的功率输出能力,在大动态场面方面也有优势,但冲击感更强的风格很容易将传统R-2R的“特色”湮灭。
因为以上,我们看到AK设计师的考量是周全的,在SE300这台机器上搭载了A类与AB类两组模拟放大模式。当解码部分工作在NOS模式时,将模拟放大模式调整到A类模式,这时SE300的声音将是“最”R-2R的。这时的声音风格几乎完全由前面的R-2R DAC所决定,没有任何多余的调整,是极低失真且自然的声音。当然,如果你想体验更高声音密度,更具冲击力的“现代声响”,将超采样的OS模式打开,模拟放大模式调整到AB类,一台标准的高性能Delta-Sigma DAC音乐播放器的声音来了,优秀的动态及功率储备,在摇滚、电子音乐等音乐类型上这一设置组合会极具优势。
SE对于Astell&Kern的意义
以SE300为例聊完了R-2R与模拟放大设计在一部随身音乐播放器中的表现,很多小伙伴的问题也就来了,SE300的实际声音表现到底如何?这里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SE系列对于Astell&Kern的意义。
从SE100,SE180再到SE200,SE300,这个“年纪不大”被称为“次旗舰”的系列似乎每一次发新都会搭载以往AK机型不曾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就像这次的R-2R,还有双AMP模式,以及可更换硬件模块等等。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新设计、新技术会在不久后出现在全新上市的旗舰SP系列上。所以我一直认为SE是引领AK新技术与调音方向的系列,对于大家了解后续AK产品的设计与声音走向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也正是因为新技术、新设计的“抢先”搭载,SE系列也一直都是我个人认为整个AK家族中“声价比”最高的机型。
比如这次全新的SE300,它是目前AK家唯一搭载FPGA+R-2R+双AMP模式的机种,同时他的软件系统也升级到了与SP系列相同的最新版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次SE300的声音风格与以往AK机型有着新的进化,不管是在NOS还是OS模式下,SE300的声底厚度相较以往AK播放器都要更加扎实且富有厚度。而在NOS模式下,非常自然且活生的音乐表现是这台机器最大的亮点,也是这台R-2R机种相较以往传统设计机种最容易感知到的不同。SE300不管是NOS模式还是OS模式下,它的全频段密度、细节分析力与动瞬态表现都是对得起“次旗舰”定位的,虽然这完全不是重点。
对于一台随身音乐播放器来说,硬素质水准从来不是最重要的,而能够最短时间将听者的情绪带入音乐的活生表现,更佳的音乐性与感染力才是考量一台随身音乐播放器是否“高级”最重要的标准,SE300无疑就是一台这样的机型。因为相对自然柔顺且富有厚度的调音,SE300的音乐适用面是非常广泛的,它并不像一些“偏门机”只能在某些特定的音乐类型上拥有突出的声音表现。SE300的声音非常类似法国顶级R-2R DAC Total Audio D1-Dual的声音,初听就能感知的细腻,事无巨细的细节展现,但它又没有明显的棱角与刺激,所有的声响都是和谐的。这样的表现尤其适合聆听一些现场音乐,不管是室内爵士乐还是规模感更大的音乐会现场都拥有着极佳的临场感,这是足够真实的声音表现才能赋予的感受。
细听下来,SE300的硬素质其实是提升明确的,相对SE200有着档次上的提升,大部分场景下我甚至认为它并不输给SP3000太多。虽然在NOS模式下你并不能感受到足够强大的密度感与动态冲击,但这仅仅是声音风格上的差异,仔细辨别下你会发现该有的细节一点都不少。而在OS+AB模式下,SE300依然拥有着AK高端机型中少见的厚度感,这其实是非常珍贵的体验,似乎也预示着AK未来调音方向的转变。不过,这一设置下的SE300的声音明显变得更具冲击力,你会感受到这台小机器的功率储备似乎上了一个台阶,更饱满的气势感催升着你的多巴胺快速分泌,或许这会是大部分年轻听者喜欢的声音。
好听才是最重要的,写在最后
Astell&Kern无疑用SE300给市面上的R-2R音乐播放器产品“打了个样”,因为自研FPGA+双模拟放大模式的加持让SE300这台机器成为目前市面同类中声音体验最好的一台,加上AK家最新的UI以及相比常见同类音乐播放器更大(主要是更宽)屏幕的搭载,握在手中的这台SE300似乎是最近几年来最让九段心水的那台随身音乐播放器了。虽然,如流水般晶莹剔透的侧面设计,随音乐码率而变色的精致音量轮等等设计可能才是大家更关注的设计亮点,但对于我来说足够好听的声音无疑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