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车企广告骗了!智能驾驶的真相是辅助驾驶

感性社会观察 2025-04-09 01:42:07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智能化浪潮汹涌澎湃,智能驾驶成为众多车企大力宣传的卖点。从炫酷的广告大片到激情澎湃的发布会,车企们不遗余力地描绘着智能驾驶的美好蓝图:车辆能在复杂路况下自动穿梭,驾驶者可以彻底解放双手,甚至在车内悠然自得地办公、娱乐。然而,拨开这层华丽的宣传迷雾,智能驾驶的真相其实是辅助驾驶,消费者切不可被车企的广告误导。

按照国际自动机工程学会以及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的标准,自动驾驶被分为不同级别。目前,市面上量产乘用车的智能驾驶功能普遍处于L2级及以下,这意味着它们本质上属于辅助驾驶。L2级辅助驾驶虽具备如车道居中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跟车等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驾驶员的驾驶负担,提升行车便利性,但它绝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驾驶员仍然是车辆行驶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时刻保持对路况的关注,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但部分车企在广告宣传中,却有意无意地模糊智能驾驶与辅助驾驶的界限。有的车企在宣传语中弱化“辅助”概念,过度强调智能驾驶系统的强大功能,给消费者造成车辆能够自主应对各种复杂路况的错觉;还有车企高管在公开场合发表不当言论,如暗示驾驶者在智能驾驶状态下可以分心做其他事情,这无疑进一步误导了消费者。更有甚者,一些销售人员为提高销量,向消费者夸大智能驾驶的能力,而对其局限性和潜在风险避而不谈。

这些夸大宣传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当消费者基于车企的不实宣传,对智能驾驶系统产生过度信任,在驾驶过程中放松警惕,将行车安全完全托付给尚不成熟的技术时,悲剧便极易发生。近年来,多起因驾驶员过度依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令人痛心。在这些事故中,智能驾驶系统未能如广告宣传中那般神奇,在面对特殊路况、恶劣天气或突发状况时,系统出现误判、反应迟缓甚至完全失效,而驾驶员由于事先被误导,未能及时接管车辆,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目前还面临诸多瓶颈。尽管传感器、算法等技术在不断进步,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交通环境,智能驾驶系统仍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大雾、暴雪时,摄像头可能因雨滴、雾气、雪花的遮挡而视线受阻,雷达的信号也可能受到干扰,导致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出现偏差;在道路施工、交通标志被遮挡或损坏等特殊场景中,智能驾驶系统也常常无法准确识别路况信息,做出正确决策。

消费者应清醒地认识到智能驾驶的真相,不被车企的广告所迷惑。在购车时,要仔细研读车辆使用手册,了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具体功能、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驾驶配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时,务必牢记自己是行车安全的最终责任人,时刻保持专注,双手不离方向盘,双眼紧盯路面,绝不能因为有了辅助系统就放松警惕。

车企作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动者和宣传者,更应秉持诚信原则,如实宣传产品功能,加强对消费者的安全教育,而不是为了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用夸大其词的广告误导消费者。监管部门也需加大对车企广告宣传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规范市场秩序,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认知偏差而导致的悲剧,让智能驾驶技术真正造福人类 。

0 阅读:0
感性社会观察

感性社会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