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虽为奸臣,却立三大奇功,康熙宁杀索额图,却保他一世富贵

醉波看过去 2024-10-10 18:28:45

康熙二十六年冬(1687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小于成龙)向康熙帝秘密陈奏,大清朝的官已经被明珠和户部尚书余国柱卖完了!

康熙帝大为惊讶,便问身边的近臣高士奇,“为什么没有人参奏明珠?”高士奇回答说,“明珠权势熏天,谁不怕死,敢参奏他?”

自那之后,康熙帝便决心铲除明珠一党,第二年年初,御史郭琇弹劾明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康熙帝便顺势解除明珠的大学士之职,交给侍卫处酌情留用。

然而,不久之后康熙帝就让明珠跟着自己一起出征准噶尔,后来又让明珠官复原职,尽管明珠不再拥有决策权,但依然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明珠病故,他都依然是康熙帝的近臣,反观他的最大政敌索额图,却早在康熙四十一年就被杀死,而且被康熙帝称之为“本朝第一罪人”。

康熙时期,明珠与索额图是康熙帝身边的两大“宰相”,却明争暗斗了几十年,但是康熙帝最终杀掉了索额图,却保了明珠一世富贵,明珠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康熙帝善待他呢?

一、出身贵族,文武双全

明珠,全名叫做纳兰明珠,叶赫那拉氏,出身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是叶赫部酋长,祖父金台吉是皇太极的舅舅,姑祖母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皇后。

明珠成年之后,娶了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为妻,所以从辈分上来说,康熙帝应该叫他堂姑父。

康熙帝初年,明珠入宫当了侍卫,后来他一路升迁,先后担任内务府郎中、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到康熙七年的时候,他就当上了刑部尚书,这一年他不过33岁。

大家要注意的是,康熙帝是康熙八年才亲政的,在此之前都是鳌拜执政,在这种背景下,明珠还能步步高升,肯定是凭的真本事,因为他如果是鳌拜一党,康熙帝后来也不会容他。

康熙帝亲政之后,对明珠十分欣赏,于康熙九年加都察院左都御史衔,并担任经筵讲官。

清朝的经筵讲官,一般由翰林出身的大臣担任,都是饱学之士,明珠能担任这个职务,可见他才学很突出。

康熙十二年,对于明珠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改任兵部尚书,之后他对京城的八旗兵进行了整训,在南苑晾鹰台举行的阅兵式上,康熙帝见八旗兵阵容整齐、训练有素,因此对明珠大加赞赏,称他军事才能很好。

十二年,上幸南苑,阅八旗甲兵於晾鹰台。明珠先布条教使练习之,及期,军容整肃,上嘉其能,因著为令。

从这一年开始,明珠开始进入核心决策权,当然只是边缘人物,而那个时候,他日后的政敌索额图已经位极人臣了,担任保和殿大学士,是康熙帝身边最重要的宰辅之臣。

当然了,索额图比起明珠,与康熙帝的关系更近,因为他的侄女赫舍里氏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而赫舍里氏的儿子胤礽还是当朝太子,他本人则是帮助康熙帝铲除鳌拜的第一功臣,因此他有着明珠难以匹及的政治资本。

但是,明珠作为一个文武双全之才,日后崛起的速度也很快,最终与索额图形成抗衡之势,而且斗得死去活来。

二、明珠的崛起

康熙帝刚亲政的时候,就梳理了治理天下最紧迫的事情,最终将治理河务、漕运与撤销三藩作为三大目标,为此他将这三件事写在纸上,悬挂在宫中的柱子上,让自己每天可以看到。

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养辽东,从而引发了朝堂对于撤藩的争论,以索额图为首的大臣认为,三藩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又镇守南疆,有他们在,可保清朝平安无虞,因此不能撤藩。

索额图的主张,康熙帝自然是不赞同的,因此他告诉众人,三藩蓄谋已久,撤藩会反,不撤也会反,不如先发制人。

明珠擅长察言观色,他知道康熙帝坚决撤藩,于是极力主张撤藩,康熙帝听完十分高兴,但索额图却十分生气,他对康熙帝说,应该杀掉主张撤藩的人,被康熙帝拒绝。

后来,康熙帝宣布撤销三藩,吴三桂假装同意,但暗地里却抓紧准备造反,最终于当年年底起兵造反,靖南王耿精忠响应。

到康熙帝十五年,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也造反了,甘肃提督王辅臣、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提督郑蛟麟也响应吴三桂,就连台湾的郑经也来凑热闹,一时间清朝的半壁江山都落入敌手,这大大超出了康熙帝的预料,差点就宣布退位了。

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索额图的主张似乎更加正确,因此他十分得意,再次要求康熙帝杀掉主张撤藩之人,从而平息三藩之怒,却被康熙帝再次拒绝。

之后,康熙帝运筹帷幄,对吴三桂阵营进行分化瓦解,同时采取正确的战略,最终成功扭转战局,并于康熙二十年彻底平定三藩之乱。

在此过程中,明珠作为兵部尚书,很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而且为康熙帝出了很多很好的主意。

因此,康熙帝在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就说,之前商议撤藩,只有明珠做事符合他的想法,他还说当时有人建议我杀掉建议撤藩之人,我如果听从了,岂不是让他们含笑九泉!

当时有请诛建议者,朕若从之,皆含冤泉壤矣!

康熙帝顶着巨大的压力撤销三藩,只有明珠等少数人赞成,并且明珠作为平定三藩之乱的功臣,自此之后开始成为康熙帝倚重的大臣,而索额图则逐渐被康熙帝所不喜。

并且,也正是因为索额图两次建议康熙帝杀掉明珠,导致明珠暗自发誓与索额图势不两立,在三藩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两人的斗争就十分激烈了。

三,明珠、索额图党争

自明珠建议康熙帝撤藩开始,索额图就越看他越不顺眼了,开始明里暗里打压他。

康熙帝是何其精明的一个人,他早就对索额图大权独揽看不惯了,刚好出了个明珠,他便决定栽培明珠,让明珠成为可以与索额图抗衡之人,自己则剧中调和,从而掌控全局,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

当然了,康熙帝当时也需要明珠,毕竟他乾纲独断,主张撤藩,需要明珠这样的人支持,所以提拔明珠也是顺势而为。

康熙十四年,明珠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衔,几乎和索额图平起平坐。

史书记载,索额图性情乖张,朝中有不依附者就进行打击,因此百官都畏惧他,就连他的亲信也有许多不是真心依附,而是畏惧其权势。

比如高士奇,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原本是索额图的家臣,索额图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对高士奇颐指气使,当做奴仆使唤。

后来,高士奇被康熙帝破格提拔,成为当朝新贵,被人尊称为高相公,即便如此,他在见索额图的时候,依然被要求跪在地上答话,有让索额图不满意之处,索额图便诋毁他,甚至辱骂他的父母和妻子。

犹长跪启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

然而,高士奇因为不敢得罪索额图而忍气吞声,隐忍了二十余年,后来成为扳倒索额图的关键人物之一。

明珠就不一样了,他为人谦和、乐善好施,擅于拉拢人心,对于自己的政敌,他不像索额图那样攻击性极强,而是在暗地里做手脚,属于有城府、比较阴险的角色。

为了与索额图抗衡,明珠将李光地、徐乾学等一大批人人招致麾下,尤其对那些刚入朝为官之人进行拉拢,从而形成了所谓“明党”,与以索额图为首的“索党”相对应。

在朝堂上,明珠与索额图把持朝政,整个朝堂俨然分成两派,泾渭分明,相互斗争,而两位大佬则隐藏在背后,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十几年。

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索明党争,除了争权夺利,其实还隐藏着皇储之争,因为索额图维护的是太子的利益,属于太子党,而明珠则反其道行之,凡是支持太子之人,则被他暗中打压。

索额图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

康熙帝何尝不知道明珠与索额图的争斗,但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他利用两人的斗争实现自己的目的,为此乐此不疲。

但是,持久的党争不仅使朝堂陷入混乱,而且让老百姓也跟着遭殃。

比如,康熙十六年黄河泛滥,康熙帝让靳辅和于成龙治水,靳辅是河道总督,专业治水,主张从上游开始治理;于成龙是地方总督,主张从下游开始治理。

靳辅是在站在专业的角度看问题,而于成龙则是站在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

起初,明珠支持于成龙,但当他得知索额图也支持于成龙,便转而支持靳辅,这就导致治河方案拖了两年都未定下来。

其实,康熙帝从“便民”、“不害百姓”的角度看问题,也支持于成龙,就因为明珠的反对,他决定再讨论看看,结果一看就是两年,百姓也多等了两年,不知道多少家庭被毁,多少人死于大水。

可见,明珠和索额图的党争,已经由上而下,影响到万民的福祉了,康熙帝玩帝王之术,对他是有利的,但苦了百姓。

四、明珠的功过是非

不可否认的是,明珠确实是个有才能的人,他从担任大学士到被罢黜,掌权十二年,这期间他一共有三件奇功,除了前文提到的平定三藩之乱外,另外两件是议剿台湾和抵御沙俄。

在收复台湾这件事上,明珠的功劳是很大的。

康熙二十年,郑经去世,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而展开斗争,最终长子郑克臧被杀,次子郑克塽在刘国轩、冯锡范的拥护下继位。

趁着台湾内乱,康熙帝迅速布置收台事宜,当时他让福建总督姚启圣和福建巡抚吴兴祚合力供台,但这两人经常意见不和,明珠便对康熙帝说,应由一人统一指挥,以免相互牵制,康熙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让大将施琅独自率军攻台。

等台湾收复了,索额图等人建议康熙帝弃守台湾,认为驻军台湾会加重财政负担,每年还要倒贴银子给台湾,不划算。

明珠则极力主张坚守台湾,理由是台湾是清朝国土,不可放弃,如果好好经营,台湾会是一个富庶的地方。

最终,康熙帝听从明珠的建议,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台湾由此回归祖国,后来在几代人的经营下,台湾日益富强。

收台之后,康熙帝开始着手解决来自北方的沙俄问题,沙俄一直对清朝虎视眈眈,屡次入侵清朝国土。

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明珠协助康熙帝调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两次围攻雅克萨,最终迫使沙俄走上谈判桌。

在北京,以明珠为首的代表团与沙俄代表进行了据理力争,驳斥了沙俄代表的无理取闹,促使沙俄军队退出雅克萨,为日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康熙帝一生有四大功绩,即平三藩、收台湾、御沙俄、征噶尔丹,其中前三个明珠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最后一个明珠起的作用虽然不大,但也参与了,为康熙帝出了一些主意。

所以,我们在看待明珠的时候,不能仅仅用权臣来形容他,没点真本事,康熙帝也不会把他留在宰辅的位置上。

当然了,明珠除了立下三大奇功之外,因他品行有亏,还有三大过错,分别是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和卖官鬻爵。

结党营私,是指明珠与索额图的党争,到明珠执政后期,他的党羽甚至比索额图要多,可以说他左右着朝局,影响力巨大。

收受贿赂,《清史稿》是这么说明珠的:

明珠既擅政,簠簋不饬,货贿山积。

说明珠自当权之后,大开受贿之门,家里的赃物堆积如山。

为了搞钱,明珠可以说是花样百出,不但公开敲诈勒索官员,有人将赈灾银克扣出来送给他,他都敢收,可见他贪婪到了何种地步。

卖官鬻爵,前文提到过,于成龙说大清朝的官都被他卖完了。

自明珠担任大学士之后,长期分管吏部事务,他因此掌握了人事权,便借机卖官鬻爵,比如康熙二十三年,学道有几个空缺,他便派人去跟有意向者谈价,价高者得,这是公开售卖官职。

康熙二十三年学道报满应升者,率往论价,缺皆预定。

由于明珠权势熏天,把持着朝廷的言路,又极受康熙帝宠信,所以没人敢弹劾他,他则越发不知收敛,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有人说《红楼梦》讲的是曹雪芹家的事情,但乾隆帝看完后却说,讲的是明珠家的事。

不管《红楼梦》讲的是谁家的事,从乾隆帝的话我们可以知道,明珠家确实有权有势又有钱。

五、索额图死而明珠活

前文提到,康熙帝实施帝王之术,纵容索额图与明珠党争,他则从中获利,然而到了后期,却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先说明珠,他的种种行为,严重败坏了清朝的官场,从而影响到民生民计,这让康熙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康熙二十六年将其罢黜,剥夺了他的所有权力。

再说索额图,他的命运其实是和太子胤礽是一体的,尽管他骄纵擅权、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许多意见也与康熙帝相左,但康熙帝一直留着他。

然而,随着康熙帝对胤礽的不满逐渐加剧,索额图的处境就开始不妙了。尤其是明珠倒台后,索额图再次大权独揽,野心却愈发膨胀,最终在康熙四十一年被处死。

索额图被处死的原因,康熙帝是这么说的:

索额图助允礽潜谋大事,朕知其情。

说索额图想要协助胤礽密谋逼康熙帝退位,从而提前当皇帝,康熙帝十分愤怒,在处死索额图之后还将其说成是“本朝第一罪人”。

这就是明珠与索额图不一样的地方,索额图心怀异志,而明珠却对康熙帝是忠诚的,这就决定了两人的结局不同。

当然了,明珠在倒台之后,之所以能其复,虽然权力没有以前那么高,但依然保持富贵,这主要得益于他对大清朝的功劳。

明珠失势之后,又活了二十余年,这段时间里,他虽然没有权力,却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主要明珠在,就是对索额图,对太子一党的牵制,毕竟他党羽众多,可以被康熙帝利用;

其次,明珠才能卓越,可以继续发挥余热,为康熙帝建言献策,对此康熙帝是这么评价他的:

卿才能素着,持管丝纶重地,赞理机务,因卿夙稽典史,晓鬯古今责难陈善之理。

康熙帝的大致意思是,明珠学识渊博、富有才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政务上往往可以提出很好的意见。

再次,明珠很善于做人,他表里不一,往往以和善的面目示人,而且十分圆滑,被他害过的人许多都不恨他,康熙帝明知道他可恶,但就是不忍心杀他。

笔者认为,明珠是个很复杂的政治人物,康熙帝对他的欣赏,是大过对他的恨的,这是明珠得以活下来并保持富贵的原因。

明珠与索额图,作为康熙时期的两大权臣,结局很不一样,关键点就在于,对康熙帝是否忠心,索额图与太子密谋,自然是不忠,康熙帝当然不容;明珠干的事情虽然影响恶劣,但他对康熙帝还是忠心的,康熙帝则可以容忍。

但是,我们要明白的一件事是,明珠确确实实是个大奸臣,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讲,他死一万次都不为过,只不过康熙帝是站在帝王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没有杀掉明珠。

6 阅读:3992
评论列表
  • 2024-10-25 15:40

    索大哥,劳烦你下次机灵点行不行啊[笑着哭]

醉波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