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相信什么“贵人语迟”,孩子两岁还没有说话,妈妈们要注意了

老张育儿记 2023-04-30 23:24:26

老人常说:贵人语迟。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燕子用她的惨痛经历,给很多人上了一课。也让很多新手妈妈意识到: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有她该学会的技能。若是超过了这个时间段,父母们就要重视起来,而不是无动于衷。

儿子已经过了两岁生日,但是还没有开口说话的迹象,只能简单的叫家人称呼。在此期间,燕子夫妻俩忙于工作,带娃的重任就落在了婆婆的身上,所以对儿子的关注比较少。

看着周围两岁的孩子开口说话,甚至有些已经进去幼托班,燕子才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这一次,她没有听信婆婆的那句“贵人语迟”,而是坚持带儿子去了医院,好在一番检查之后,没有生理方面的问题。

医生表示:孩子说话迟的原因,多半和平时的教育有关系。老人只注重孩子的吃喝、穿衣方面,其他方面的引导和教育都不到位,没有给他提供好的语言环境,才导致他语言发育比较晚。

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之后,燕子经过一番考虑后,暂时辞掉了工作,决定自己带娃。还别说,在她的耐心陪伴和教育下,短短两个月之后,儿子已经可以简单对话,语言能力简直是突飞猛进。

从来都没有“贵人语迟”这一说,新手爸妈要引起重视

想要认真且诚恳的告诉所有爸妈:贵人语迟,只是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罢了,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相反,若是不早早干预,对孩子的影响,就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方面,还会涉及到性格和心理等方面。

正常情况下,八九个月大小的孩子,就会在父母的指引下,成功喊出“爸爸”或“妈妈”这样的叠词。等到一岁左右,就能叫出更多“叠词”,像饭饭、碗碗、爷爷……

若是迟迟都没有开口,父母要赶紧查找原因,排除孩子健康方面的隐患后,就要从养育方式、生活环境着手调查。通常,导致孩子说话迟的原因,多半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经常吃软糯的食物,影响了口腔能力

考虑到孩子的肠胃娇嫩,很多父母都会给他们“开小灶”,而且经常准备半流食,或者相对软糯,不需要过分咀嚼的食物。

父母的初心是好的,希望保护孩子的肠胃,殊不知好心却办了坏事。过于软糯的食物,孩子完全不需要咀嚼,就能直接顺着喉咙进入食道和肠胃。如此一来,就影响了他们的咀嚼能力,以及口腔的发育。

开口说话,不仅和声带有关系,而且和口腔也有很大关系。若是孩子口腔发育不足的话,就会影响他的说话能力,从而出现口齿不清,或者不愿开口说话的情况。

2、居住环境比较复杂,家里口音太杂

要说影响孩子开口说话最大的原因,一定是周围环境导致的。试想一下:家里有人说普通话,有人说方言,这样的对话方式,如何便于孩子学习啊?

幼龄阶段,他们对于语言没有分辨能力,都是靠自身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家人混杂的说话方式,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不知道谁对,更不知道要跟谁去学习说话。

到头来,可能也失去了学习说话的欲望。一旦陷入混乱期,那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就会被无限期的往后推移。

3、父母家人太热心,没有给孩子机会

还有一类父母,他们特别爱孩子,但是却爱错了方式,他们压根没有给孩子开口说话的机会,硬生生剥夺了他们的权利。

举个简单的例子,相信很快就能引起父母的共鸣:

孩子想要吃零食,他还没有开口说出要求,妈妈就已经猜出了他的想法,并及时把零食拿到身边;

孩子不开心,父母还没来得及弄清原因,就被奶奶赶紧抱在怀里哄,完全不需要开口,就有人出面解决问题。

碰上这样的家庭,不知道该替孩子高兴,还是该替他悲哀了!学习说话,是每个孩子的权利,父母理应尊重他们才对。

既然知道孩子说话晚的原因,接下啦的重点,当然是逐个击破。只需“对症下药”,就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慢慢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方法一:多吃“硬”的食物,增强咀嚼能力。改变之前的饮食习惯,准备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此来锻炼他的口腔能力。

方法二:家里统一语言文化,最好都说标准的普通话,给孩子营造更好的语言文化。同时,父母要多给他们讲故事,效果特别明显。

方法三:刺激孩子多说话,给他们表达的机会。说的不好,没有关系,相信多说两次之后,孩子就会表达得很好。

写在最后:别再被“贵人语迟”骗了,若是家里有两岁的孩子,迟迟没有学会说话,父母要及时带他们看医生,并且制定相关的“语言”计划。

0 阅读:191
老张育儿记

老张育儿记

和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