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10年人口流失646万,为什么都不肯留下?这些人都去了哪?

Hi科普啦闪电哥 2024-12-24 14:34:2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全国各地都能听到东北话时,意味着东北人口在持续外流。当东北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又说明东北人在持续外迁。其中,黑龙江人口流失最多。

100多年前,闯关东是北方人的机会;新中国成立初,东北是全国的排头兵被誉为“长子”;如今,东北菜、东北话、东北人散落在全国。

人口持续流失的背后,究竟是哪些因素引起的?未来黑龙江乃至整个东三省,还会出现回流吗?

哈尔滨,人口减少的省会城市

近年来借助于短视频的汇聚效应,哈尔滨冬天的冰雪旅游有回暖升温趋势。人头攒动的场面,让中国这座最北端的省会城市,也添了人气。

再不添人气的话,哈尔滨恐怕就要成为唯一一个人口持续外流的省会了。

2021年的数据显示,哈尔滨全市的人口为10009854人。总量看起来似乎不少,但是从2011年到2021年,整个哈尔滨一共减少了62.6万人。

和其他省会城市比起来,人口的趋势都在增加,唯独哈尔滨在持续减少。哈尔滨的情况,就是整个黑龙江人口外流的缩影。

少了646万人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东三省的人口数据都很难看,黑龙江又是最难看的那一个。

黑龙江的人口为31850088人,2011年的时候,人口规模为38312224人。10年时间,黑龙江人口减少了646万人,人口流失量在各省排第一。

如果再算上吉林和辽宁两省,整个东北的人口流失,10年时间里达到了1101万人。

人口净流出的背后又说明一点,即这种现象已经持续很久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5年前就形成的惯性趋势

近期东北的人口数据,反映的是近10年来的情况。而东北人口真正流失的起点,至少从25年前就开始了。至于为何是这个时间节点,后面说原因的时候再细说。

统计显示,从1999年开始,东北的人口外流就形成了趋势。此后到2018年近20年的时间里,黑龙江每年净流失人口22万人,吉林的流失规模为13万人,辽宁流失较少也有4万人。

另外一组数据,也能说明东北的人口流失严重,而且人口流失似乎还“提速”了。

2010年到2015年短短5年里,东三省人口净流出137万人,每年平均流出27.38万人。

人口流出最多的地区是农村和县城,这也导致东北小城市人口的规模在持续缩小。

农村人口都跑外省了

城镇化是全国趋势,本来各地的农村人口,都在持续流向城市。东北反常的地方在于,大量从农村流出去的人口,很多没有留在省内,而是到外地了。其中,黑龙江的情况又是最严重的。

从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里,整个东北的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了31.4%。黑龙江减少规模最大为35.5%,吉林减少了29.8%,辽宁减少了28.4%。

对比之下,全国农村人口减少的平均规模为21.6%,黑龙江高出了十几个百分点,农村地区10年来的人口流失相当严重。

整个东北,2010年到2020年的农村人口减少了1456.1万,其中外流人口1057.2万,黑龙江和吉林的农村人口,绝大多数都去了省外。

这直接导致,整个东北近年来的城镇化率,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正因为如此,像鹤岗这样的地级城市,人口规模越来越少,周边农村的人跑到了外地,连城内的人都走了。

88个县,减少696.5万人

东北农村人流向外省,县城里的人也在外流。东北一共有88个县级城市,2010年到2020年,县城常住人口减少了696.5万人。

30%左右的县城,常住人口减少规模在30%以上。50%的县城,人口减少规模在10%到30%之间。只有14个县城,人口下降幅度小于10%。平均下来看,每个县的人口减少规模都超过了10万人。

也就是说,整个东北所有的县城,人口都在持续流失,情况最严重的又是黑龙江。

黑龙江人口流失最严重是拜泉县,常住人口下降了50%。此外,绥化、黑河、佳木斯、伊春和齐齐哈尔,也是人口流失较为集中的地区。

综合上述情况你会发现,整个黑龙江乃至东北,从农村到城市,人口都在逃离。而这背后的原因,又是系统性的。

产业改变下的“下岗潮”

上面提到,1999年是东北人口流失的起点。同样是在当年春晚的小品里,黄宏喊出了那句“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正是在这期间,国有企业开启了巨大的变革,下岗潮在全国铺开。1998年到2000年,全国下岗规模在1600万人以上。到2003年,累计下岗人数超过了2800万。

东北曾是重工业聚集地,再加上大量的国有企业,以及像黑龙江众多的资源型城市,在90年代之前,城市里的产业工人,是东北的主要就业群体。

下岗潮开启后,产业结构改变。企业改制了,依托重工业为生的资源型城市,收入也在降低,原先的工人没有了工作,这批人成为东北的率先“出走者”。而且,他们的出走,也开启了随后多年的人口流失。

可能有人会说,工人因为产业结构改变而下岗,农村地区的人为何也会离开呢?这是由于全国整体的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东北就业岗位匮乏

改革开放之前,全国的农民,基本上都呆在土地上,而不是外出打工。改革开放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经济产业结构变成了外贸式的。

简单来说,我们开始大量生产轻工业产品,这些产业需要密集的劳动力。与此同时,过去20多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房地产业。

农村人口持续外流,哪里经济形势发展好,人口就会流向哪里。而且随着这些地方的经济大规模发展,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也在蓬勃发展,这更进一步对人口产生了吸引力。

整个东北地区,过去多年一直是重工业产业,其他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为零,没有就业岗位自然也就留不住人。

在这种大趋势下,当产业工人下岗离去后,农村人外出谋生,他们也没办法留在东北的城市。多数人都去了外省,这就构成了东北人口外流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东北的整体经济规模,更是和其他一些地方拉开了差距。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局面,人口外流还在持续发生。

县域经济发展落后,没有工作

2020年,全国百强县排名,江苏、浙江和山东,一共有57个县上榜。而在东三省,只有辽宁的瓦房店、海城和庄河三个县级市上榜。吉林和黑龙江,没有一个县上榜。

整个东北的县域经济和GDP,完全没法和强省相比。2019年的数据显示,黑龙江的县域人均GDP只有26156元,吉林的更低只有25991元,辽宁也仅有30602元。

对比之下,山东县域人均GDP规模有42232元,江苏和浙江等强省的规模更大,规模都在5.6万元以上,浙江甚至达到了7万元以上。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绝对数值的对比没啥意义,全国很多地方的县域经济都不好,较好的也都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县域经济。

情况确实是如此,但从这个数据也能看出来,东北的县域经济是真不好。几乎没有任何产业,经济发展滞后,提供不了就业岗位,当地人只能选择到外地谋生。

这种人口外流的趋势一旦变成为普遍观念,整个地区也就彻底留不住人了。说到底,人口的流动,是跟着经济发展和机会在变动的。哪个地区的机会多,人肯定就会流向哪里。

这种情况在全国是普遍现象,但黑龙江和整个东北,还有一些雪上加霜的不利因素。

气候叠加老龄化问题

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东北的冬季漫长而寒冷。近20年来,东北人普遍喜欢往南方地区迁移流动,这种趋势也影响和带动了人口流失。

除此之外,东北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原本这一地区的人口规模,相比于其他省份就比较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后,整个东北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失衡。

年轻人减少,留下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人口出生率进而就会下降。再加上没有大规模的外来人口流入,所以整体上的人口规模就更少了。

综合来看,黑龙江乃至东北的人口流失,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在未来,这种趋势难道就不能得到扭转吗?

转变的迹象已经出现

鹤岗,在全国地级市里,是一个岌岌无名的地方。因为当地房价严重偏低,近5年来也吸引了一些外地人前去。

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这凸显了另一种趋势,即我国的经济在高速运行20多年后,更年轻一代人的想法观念发生了改变。

社会节奏变快,一些年轻人想寻找慢节奏的生活,黑龙江的很多城市,多年来游离于这种快速发展圈子之外,因此就成了一些人的首选地。

再有,社会产业结构更加细分化,出现了很多可以在网上办公的职业。这部分人工作不受地域限制,有的不愿意在大城市继续快节奏生活,于是就去了东北的小城享受慢生活。

最后还有一个因素,便是最近两年某些东北人的回归。现在全国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工作不好找、竞争力大和内卷比比皆是。

有些人一时找不到工作,有些人感觉大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对比之下,黑龙江以及整个东北的综合生活成本较低,这就使得一部分人愿意回去,让自己的身心放松和慢下来。

2023年的人口流动数据,也证明了上述趋势。去年,辽宁终结了长达12年的人口净流出局面,人口流入8.6万人。吉林省的人口流入,也达到了4.3万人。

而黑龙江去年的常住人口,又减少了37万人。虽然没有公布人口净流入的数据,但可以看出黑龙江的人口流失趋势依然不乐观。

从总体上看,整个东北的人口变化趋势,由北向南本来就是由重到轻的。现在辽宁和吉林的情况只是稍稍好转,短时间内,黑龙江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也不奇怪。

结语

人口变动的趋势,是根据环境以及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在变动的。有人口汇聚自然就会有人口流出。

对黑龙江来说,扭转人口流失的局面,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措施。比如在鼓励生育上,黑龙江的多个市已经在探索出台措施了。

像哈尔滨和大兴安岭地区,对于二胎和三胎的家庭,出台了奖励和育儿补贴等措施。只不过在大众看来,现在的奖补力度还不够大。

但只要维持这个趋势不变,人口结构在未来发生转变还是有可能的。

1 阅读:25
Hi科普啦闪电哥

Hi科普啦闪电哥

Hi科普啦,每天科普一点,收获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