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想在儿子家借住一个月,竟然会引发一场家庭风暴,最终导致儿子离婚。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幢由她全款购置的婚房,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故事的开端,源于文阿姨儿子的恋情。
儿媳是主动追求儿子的,那时儿子还有点犹豫,是文阿姨鼓励儿子接受了这段感情。
只是,她没想到儿媳婚前的一些行为,已经为日后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恋爱时,儿媳就展现出了一些强势的个性。
和文阿姨一家吃饭时,她总是要求儿子剥虾,儿子不剥她就撒娇,不依不饶。
即使在只有他们两人的场合,这样的举动也无可厚非,但当着长辈的面,文阿姨总觉得有些不妥。
不仅如此,按摩、洗脚、买卫生巾、洗衣服……这些事,儿媳都要求儿子代劳。
虽然心中不悦,但文阿姨为了儿子的幸福,选择了隐忍。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儿媳坚持要全款买房,文阿姨夫妇咬咬牙,承担了所有费用,欠下不少债务。
婚后,老两口想关心儿子,经常去看看,却总是遭到儿媳的冷遇。
即使到了饭点,儿媳也不留他们吃饭。
文阿姨明白儿媳不欢迎他们,于是减少了探望的次数。
两年后,儿媳生下了孙子,生产费用依然由文阿姨夫妇承担。
儿媳坐月子,请了自己的母亲照顾,文阿姨也没有异议。
亲家母住进来后,亲家公也跟着住了进来,说是帮忙照顾孩子。
两位亲家俨然一副主人姿态,而文阿姨夫妇反而像客人,甚至连看孙子都受到了限制。
几次碰壁后,他们也就不再去了。
孙子上幼儿园后,亲家二人依然住在儿子家。
文阿姨曾委婉地问儿子,岳父母是否应该出些生活费。
儿子却说他们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
其实儿子对岳父母长期住在家里也有意见,但碍于妻子的强势,只能默默忍受。
转眼孙子上三年级了,文阿姨突然病倒,需要手术切除胆囊。
手术很成功,但术后需要每天隔一天去医院复诊,持续一个月。
为了方便,文阿姨和丈夫想借住在儿子家,毕竟离医院近。
儿子也欣然同意,觉得理所当然。
当他们回到儿子家时,却遭到了儿媳的强烈反对。
儿媳说家里没地方住,她和儿子住主卧,亲家夫妇住次卧,孙子住原来的书房,没有多余的房间了。
儿子提议让父母睡客厅或者让岳父母回自己家,但儿媳坚持己见,认为父母住习惯了,不能回去,而让公婆住客厅又会影响大家。
看到儿媳如此坚决,文阿姨不想让儿子为难,便提出和丈夫去住宾馆。
儿子却坚决不同意,说房子是父母全款买的,他们却一天都没住过,而岳父母一分钱没出,住了这么多年,也该离开了。
争执不下,儿子一气之下将妻子和岳父母都赶了出去。
儿媳一怒之下回了娘家,并带走了孩子,扬言要离婚。
儿子也赌气说:“离就离!
”接下来的一个月,文阿姨一边治病,一边劝儿子挽回婚姻。
但儿子让她不要管,只管养好身体。
一个月后,文阿姨病愈,和丈夫回到了乡下。
不久,儿子告诉他们,已经离婚了,是他坚持要离的。
文阿姨非常自责,认为是自己导致了儿子离婚。
但儿子却说,这与她无关,他早就受够了岳父母把他当上门女婿看待的日子。
这场风波的背后,究竟是简单的婆媳矛盾,还是更深层次的家庭权力之争?
全款购置的婚房,究竟是谁的家?
这其中的种种纠葛,引人深思。
如果你是文阿姨的儿子,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