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摄影师镜头里的“东北婚礼20年”,看完好想回到那个纯真年代,复刻“父母爱情”

阿峰聊娱乐 2023-07-14 23:51:02

8辆摩托车排成长队,在田间小路上歪歪扭扭地开着。每辆车的反光镜上都绑着两只红气球,在寒风中颤颤巍巍。

婚礼车队送来新人,接亲的人们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把一个美娇娘迎进了坐北朝南的土坯房。

戴着红花的司仪扯开嗓门:

“今朝牛郎逢织女,明年玉母产金童。请问新郎,玉母是谁?”

“是我老婆。”

“请问新娘,金童是谁?”

“是我老公。”

娇羞的新娘声音像蚊子叫,还是迎来了一片笑声。

有人大喊:“错了错了,金童是你家以后的娃……”

这是1996年冬天,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某村的一场婚礼,也是王峰父母的婚礼。

27年后的今天,王峰也要结婚了。给父母婚礼录像的是婚礼摄像师侯万里,王峰这次结婚也是由他掌镜拍摄。

侯万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拍摄婚礼,他的镜头既是记录,也是见证。

旧婚礼的讲究

23年前的初春,一个年轻小伙嘴里哈着热气,把自行车“刺溜”一声停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的一间平房前,朝屋里大喊:“侯大哥,我4月结婚,等你给我拍婚礼!今天把定金付了吧!”

侯万里端了杯热水出来:“歇歇,别着急忙慌的,结婚的事情要一件一件办,不能稀了哈摔的(东北方言:乱七八糟)。”

那时候,27岁的侯万里还没有正式开店,但已经小有名气。侯万里从1992年开始和摄像打交道,随着技术提高和业务范围扩大,他开始涉足婚礼摄像行业。

“20多年前还不讲究宣传营销什么的,干这一行靠的就是熟人间口口相传。婚丧嫁娶,人生大事,结婚排第一,这么大的事要记录好,我肩上的担子很重的。”

凭着过硬的技术和绝佳的口碑,侯万里深得乡亲们的信任,很多人赶五六里地来找他拍摄。

1998年冬天,孙鸿兵和顾巧巧结婚,慕名请来侯万里拍摄婚礼。那时候,婚庆一条龙服务还没有普及,司仪、乐队等基本配备也不太多见,摄像师经常充当婚礼总导演。

侯万里是个“爱操心”的摄像师,“要想拍好一场婚礼,就跟拍电影似的,得一步一步地弄,从人情世故到风俗礼节,前前后后讲究不少,一点儿不能错”。

于是,在他的张罗下,孙鸿兵和顾巧巧的婚礼轰轰烈烈地办起来了。

清早5点出头,厨师和帮厨就已忙得热火朝天。紧接着,村里的男男女女陆续赶了过来。女人洗菜,男人宰杀,在新人来之前一顿煎炒烹炸。

在侯万里的镜头里,乡里乡亲热情似火,能把厚厚的积雪给融化了。

孙鸿兵去接顾巧巧时带了两条猪肋条、两条鱼、4根大葱和4捆粉条。这些东西放在现在肯定不稀奇,但在当年可是有一个“历史感”的名头——离娘肉。

女儿是母亲的心头肉,新郎把“心头肉”娶走了,必须补上一块。

孙鸿兵行了个礼,送上离娘肉,顾巧巧的母亲忍不住抹起眼泪,还是父亲瞟了一眼镜头,扯了扯她的衣袖,示意她赶紧把红包送了,好让新人早点儿启程。

孙鸿兵接到顾巧巧后,顾巧巧的小侄儿顾东东也跟着去了。顾东东只有6岁,但身上的担子还挺重大。他要完成姑姑婚礼中的一项任务:挂钟。

挂钟也是当地的一项传统婚俗,由娘家出个男孩把新买的时钟挂在新房里,寓意新人要珍惜每分每秒,好好过一辈子。

挂钟前,侯万里对顾东东千叮咛万嘱咐,还拉着他到现场演示了好几遍,以求达到最佳拍摄效果。

贪玩的顾东东开始不愿意,后来得知有“挂钟钱”,还能拿到红包或喜糖,这才点头答应。

挂完钟,接下来是“坐福”。这也是东北特有的结婚习俗,新娘进门后,将垫子放在婚床上,下面压个“福”字,然后坐在上面,寓意婚姻美满幸福。

坐福时,孙鸿兵要负责把一个鸡蛋咬开,这个鸡蛋得事先在顾巧巧脸上滚一下,象征日后生的孩子又白又胖。

鸡蛋里藏了一根针,如果孙鸿兵咬到针尖,说明夫妻俩将来生的是儿子,咬到针眼则是闺女。

说来也巧,孙鸿兵咬到的是针眼,婚后第二年,顾巧巧就生了一个大胖闺女。

夫妻俩特意拿着糕点糖果来侯万里家报喜,侯万里也替他们开心,又架起设备张罗着给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

20年的“回忆杀”

在侯万里的镜头里,新人的礼服也随着年代而变化着。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娘们都喜欢蓬蓬的婚纱,但老人觉得白色不吉利,于是一种粉色婚纱应运而生。

回门时,新娘们也会选择商场里热卖的红色、粉色的呢子大衣,头戴粉色花朵。

渐渐地,白色婚纱开始被更多人接受,但很多新娘还是会在穿白纱的同时配上一条红纱巾,要么盖在头上,要么围在脖子上。

在侯万里的镜头里,虽然像素有点儿低,画面模糊,但新娘们的美却半点儿没打折。

新娘礼服的变化,引发了“抱轿”习俗(新娘要由娘家哥哥抱着上婚车)的改变。

因为婚纱越来越蓬,造型越来越复杂,再加上生活条件改善,很多新娘体态丰满,哥哥们抱着也不轻松,所以“抱轿”这一步慢慢被省略了。

后期侯万里拍摄的婚礼中,越来越多的新娘一改“脚不沾地”的旧习俗,举着鲜花踏着婚鞋大步流星地迈向新家。

跟拍婚礼,侯万里光靠两条腿是不够的,尤其在新郎接新娘回家的路上,他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跟拍方式。

20世纪80年代,接亲大多数用马车,侯万里还可以跟在车后快步拍摄。

到了90年代初,接亲普遍用吉普车,侯万里就跟不上了,新人让他坐在车斗里。他把摄像机扛在肩上,屏住呼吸,扎好马步,尽量让镜头稳一些。

进入新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庆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整个行业的大发展。

请摄像师跟拍婚礼的需求越来越大,侯万里在镇上开了一家摄影店,摄像设备也更新了一批又一批。

侯万里一家

正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之时,进口或合资的汽车从大城市流向县城。婚礼也更讲究排场了,男方往往会提前租好轿车,然后把捷达、桑塔纳精心装扮一番——车顶、车头堆满花朵,引擎盖上再铺一个大“囍”字。

“全是塑料花,远远看去像个移动的大花篮。我坐在轿车里,探出半个身子往后拍。车不晃了,速度也跟上了。”

因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因为总是见证人生喜事,侯万里似乎成了很多新人眼中的“吉祥物”。大家纷纷跟他成了朋友,添丁、乔迁、过寿也会来报个喜。

辽宁丹东的孙福明和张梅夫妇,侯万里一跟就跟拍了20年。

2004年,孙福明和张梅在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结婚。张梅穿着白色婚纱,头戴红色大花,笑容明媚。

侯万里觉得她长得很有明星范儿,额外多拍了好几组镜头。

孙福明穿着不太合身的西装,理了理刚烫的男士头,张开双臂把张梅抱进家门,迈过一个放在门槛上的马鞍,预示着夫妻俩一生平平安安。

不大不小的院子里,亲朋好友送的床单被面花花绿绿挂满了整面墙壁,长辈们准备了祝贺词,二位新人鞠躬致谢。

一堆小屁孩追着新人,有的讨喜糖,有的看新娘,还有几个大小伙子索性爬上墙头,边嗑瓜子边起哄,让新娘新郎再亲一个。

整场婚礼,侯万里捕捉到了很多动人的瞬间:新娘新郎给彼此戴上胸花,给两位老人行礼,互相缠线寓意千丝万缕终身相爱……

岁月荏苒,当年的录像带被完好保存下来藏在柜子里;2012年,侯万里又把录像带转录成光碟;2022年,张梅又找侯万里把光碟里的视频转换成AVI格式存入U盘。

转眼间,孙福明和张梅的女儿茜茜也不知不觉到了成家的年龄,非闹着要看爸爸妈妈的结婚典礼。

充满年代感的视频“刷”地在笔记本电脑上跳出来,茜茜一边看得入神,一边忍不住笑着说:“你俩笑得真开心,两张嘴加起来快有一平方了。”

孙福明得意地说:“怎么能不开心呢,我和你妈是自由恋爱,那个时候可不多见!”

2023年初,孙家在镇里盖了新房,又把侯万里请来吃饭。侯万里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再加上当年的录像,剪辑成一条对比视频。

20年前迎娶张梅的旧平房,现在换成了三层别墅。四四方方的镜头画面里,是两代人的幸福。

茜茜已经和男友订婚,她说:“我还想请侯伯伯摄像,其他闹新房的程序可以省略,但必须让我对象抱我进门,再跨过一个马鞍……”

父母婚礼的录像给茜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抱母亲跨马鞍,他们的一辈子确实和美又平安。她希望复刻那个年代的“父母爱情”,简单纯粹又美满。

一场集体怀旧

婚礼上发生的也不尽是美好的童话。参加了无数场婚礼,侯万里笑说,自己“狗粮”也吃过,闹剧也看过。

有的陈规陋习让新娘当场翻脸不嫁;有的女方家庭临时开出天价彩礼让新郎进退两难;有的人低俗闹婚冲新人扔鸡蛋、喷灭火器……原本的喜事就这样变了味,走了调。

在侯万里的记忆中,2008年邻居小姑娘苏李娟结婚时,被前来看热闹的亲戚拿五谷杂粮兜猛砸,她越躲,砸得越凶。

苏李娟的头花被砸落,耳环也掉了,躲闪中被婚纱绊倒,拽着新郎一起摔倒在地。

人们还是不停地起哄、闹腾,苏李娟气得躲在屋里直哭,怎么都不肯出门,这场婚礼就这样“黄”了。

所幸,近些年来,针对不良婚俗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未停止过整治。

2019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治理方面特别指出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2019年5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

随着东北各省市婚俗改革的循序渐进,跌破底线的婚闹现象也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近3年,侯万里的生意变少了,他也有点儿干不动了。当了大半辈子的婚礼摄像师,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新人们的婚礼录像,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抽查一下,如果带子出现了问题就及时修复。

老带子里藏着东北婚礼20多年的变迁,侯万里觉得意义非凡。

去年,经录像带主人的同意,他把这些带子转换格式,剪辑成一个个短视频放到网上,一下子吸引了千万网友的关注,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有山西的网友说,自己跟视频里是同款结婚流程,彩礼一万,瓦房半间,老人住东屋,新人住西屋,磕磕绊绊走过了半辈子;

有东北的网友说,打小就爱跟爸爸去吃婚宴,听大喇叭里播《好日子》《两只蝴蝶》《你是我的情人》,能听一整天;

有广东的网友说,自己结婚时头上戴的花和视频里的新娘子一样,叫满天星,感觉刚结完婚,转眼就该给自己的女儿准备礼服了……

还有更多“90后”“00后”,即使没有步入婚姻殿堂,也对20多年前的婚礼感慨万千:

“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去捡剩下的鞭炮回来玩儿的快乐,还有吃完酒席后把喝剩的汽水、花生米揣回家的满足。”

“以前没人一直低头玩手机,大家的目光都在彼此身上,真好。”

“那个时候爱一个人咋就那么喜欢,吃一口肉咋就那么香。”

“你看当时结个婚,半个村子都跟着忙,气氛好,情谊深。现在婚礼都在酒店办,虽然确实是省事又精致,但参与度不高呀!”

的确,20多年时代变迁,物质越来越丰富,但老手艺、老规矩、老物件在慢慢消失。所幸,侯万里的上千段录像里,保存了几百户人家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他说,自己一直很感谢这份职业,能够见证无数家庭的珍贵时刻,窥见一个变化的时代浪潮中人们的笑容、眼泪与挂念,看着幸福是如何变化,又是如何代代相传的。

作者:俞佳铖。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

0 阅读:0

阿峰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