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力量较为弱小,仅有120 多万人,而国民党总兵力约为430万人,其中包括陆军86个整编师,248个旅,共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以及海军3万人。从人数上看,国民党军与解放军大约是3.4:1,解放军远远不及,且国军在自动化武器和运输机动性上占有绝对优势。
全面抗战持续八年,前期国军异常艰难,大半领土沦陷,最困难的时候,蒋纬国后来回忆,老蒋甚至一个人在浴室中大叫宣泄压力。即便如此困难,蒋介石还是领导中国打赢了。毫不夸张地说,日本投降的那一刻,蒋介石的声望达到顶点,是毫无疑问的领袖。
为什么解放战争开打之后,短短3年,国军就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国共胜败的直接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蒋介石与毛泽东之间的个人差距。
那么,蒋介石到底哪里不如毛泽东?
笔者认为,主要是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国民党有四点不足。
第一,缺乏中心思想
共产党有毛泽东的理论思想支撑,每个兵都从心底里相信共产主义,这对中共的胜利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而国民党几乎没有任何信仰、思想,大部分都是靠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情维系组织,是个典型的前现代国家。换句话说,国民党的军队就像土匪一样,哪里有利益,就到哪里去,打仗也是为了利益,这样的军队,是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的,缺乏凝聚力,说白了就是一盘散沙。
在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除了投机,就是买办,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符合领导人的要求。
第二,派系林立
国民党军队分为嫡系和杂牌两大类。
1、嫡系
这部分将领比较知名的有:陈诚、胡宗南、汤恩伯、邱清泉、何应钦、顾祝同、孙立人、杜聿明等。
2、杂牌
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王陵基、杨森为首的川系;阎锡山为首的晋系;程潜为首的湘系;龙云为首的滇系等等。
蒋介石用人唯“黄埔系”,其他的派系部队充其量是炮灰而已,所以军队派系间互相倾轧,各自为战,临战各部队互相推诿、看热闹,保存实力、不顾友邻死活,是造成国民党军事失利的原因之一。
如在东北战场,蒋介石将新一军派往东北战场,却将军长孙立人安排到美国休假,郑洞国本是杂牌将领川系,到新1军后根本指挥不动新1军,蒋介石无奈只能将原军长孙立人火速调往东北前线。
第三,政权腐败
国民党政权腐败不堪,党政军无不沦陷,严重腐化堕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民党政府内部的腐败问题由来已久。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诸多将领借此大发战争财,打着接收中国领土的旗帜,不断对中国等各大城市进行掠夺,让当地的百姓再次遭受痛苦,苦不堪言。
当时这些国民党将领在全国设立了数千接收委员会,完全忘记了军人的职责,成了奸商、土匪,让百姓们十分失望。
当时百姓们将这些接收委员会的官员叫作“五子登科”,指的就是这些将领在战后贪得无厌,金子、房子、票子、女子等等都是他们的目标。原本冲锋陷阵的将士,却一心忙于敛财,这样的部队必然失败。
第四,缺乏战略思维
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军事指挥上的差异很大。照理说,毛泽东没有上过一天军校,蒋介石到底还是军校出身,还当过黄埔校长,但是蒋介石考虑军事问题时,往往是战略眼光短浅,尽关注细节。
老蒋爱微操是公认的,很爱越级指挥部队,这种事无巨细,一插到底的坏毛病,一直没有改掉,许多国民党的将军在回忆录里都批评过蒋介石的这种做法。
有时候他连部队行军时,应当怎样走路,怎样露营,怎样防空,怎样部哨等等都要管。
大家都听过一个段子,校长兴致来了,连机枪点的位置都要干预。说真的,指挥到连排这种故事太夸张,校长最喜欢亲自指挥一个师,而且还是在几十万上百万人参加的大会战中,通过自己无与伦比的微操艺术,迅速扭转战局,然后打出一手死亡操作退出游戏。
经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不断洗礼,校长的微操艺术已臻化境,亲自把本来占尽优势的国军打到了台湾岛。他手下的将领无论之前的战绩再怎么好,经过蒋介石指挥之后就会降智,最后只能携手走进功德林。最典型就是淮海战役,在校长的微操下,优势在我变成了全军覆没。
这多半和蒋介石所受的军事教育层级较低有关。
蒋介石当然也打过胜仗,但是在有魄力有丰富想象力的毛泽东面前却总是吃亏。因为蒋介石打胜仗,更多靠的还是政治谋略,而不是在军事指挥,在战略上取得优势。
为什么他能打败冯玉祥这样的军阀,却很难打败日本人和共产党呢?这是因为蒋介石打冯玉祥等地方军阀时,常常会通过金钱买通,而对日本人或共产党,这些招数就不灵了。
相反,毛泽东注重战略,有超人的想象力和魄力,不墨守成规,敢于冒险,不怕打烂坛坛罐罐。因为只关心大的战略,他从不会过问前线部队具体怎么做,更不会去干预前线指挥官。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
1948 年至1949 年的三大战役,典型地表现出毛泽东的战略家特质。在战役指挥中,他使用运动战的方法,大胆地调动部队,迂回穿插,忽而内线,忽而外线,让蒋介石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被牵着鼻子被动挨打。
这些战法蒋介石不会,习惯于墨守成规的校长也适应不了,两人在军事上对抗,蒋介石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结语
解放战争3年,蒋介石通过自己的种种微操,把本来在自己一边的民心士气丢了个干净,壮丁抓来的士兵吃不饱肚子,军官想着克扣军饷,官员想着贪污,党内派系林立,自己又喜欢亲自上阵。本来如果碰上个弱一点的对手可能还有点机会,偏偏遇上了中华两千年来,最杰出的军事家跟军事集团。
校长其实很早就想明白了,输得不冤枉,毕竟美国人也不是对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