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斩首犯人,为何要到午时三刻?看看是几点就明白了

历史教堂 2024-09-10 17:46:35

“午时三刻已到,即刻问斩!”

自从电视机在民间普及以来,人们经常能在一些古装剧中听到这句话,意思是指古代会把将要被斩首的犯人给押至刑场,等到午时三刻的时候再将其斩首示众。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古代斩首犯人时,为什么偏要等到午时三刻才能斩首?难道在别的时辰,就不能斩首犯人了吗?

其实古人之所以在午时三刻才能斩首犯人,跟时间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午时三刻阳气最重

日常生活中,若说阳气最重的时候,很多人认为那肯定是正午了。阳气最重,指的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而正午,指的是一天的当中,也就是十二点整。

古代认为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候,跟现代天文学所说的又不相同,并不是正午的时候,而是午时三刻。只有到了午时三刻,才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那么古代的午时三刻,换算到现在是几点几分呢?

众所周知,现代人用的是24小时,跟古人所用时间还是有所不同,古人是以一天12个时辰为准。一个时辰八刻钟,约等于两个小时;一刻钟约等于15分钟,也就是说,午时三刻指的就是现在的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

有人认为,古代所说的午时三刻指的是午正三刻,而不是午初三刻;午正三刻指的是十二点四十五分,但这个时候的阳气,并没有十一点四十五分的阳气过盛,因此午时三刻指的是现在的十一点四十五分。

二、为何要到“午时三刻”才能斩首?

古人在斩首犯人时,为什么要到午时三刻斩首,是有着多种说法的,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跟阴魂之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1、对犯人更为严厉的惩罚。

前文中说了,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斩首犯人的话,由于阳气过盛的原因,犯人就算是此时被杀,也难以做鬼。意思就是说,在古人看来,犯了死刑的罪犯,就连做鬼的资格都没有,应当在阳气最盛的时候斩首,让他魂飞魄散。

古人认为,人死之后没有直接消散,而是化为魂魄之类的,还能转世重生。而午时三刻被斩首的人,阴魂是会受到严重的迫害,能不能转世重生,全看自身造化了。

2、不让犯人的阴魂作乱。

古人认为,午时三刻地面上的影子最短,同时也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刻。出于中国古代迷信的说法,杀人是阴事,不管被斩首的人是不是罪大恶极,他死后的阴魂都有可能出来作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便选择在午时三刻将犯人斩首,以免犯人死后,他的阴魂前来纠缠参与斩首的所有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为人道的说法。说的是午时三刻的时候,是一天中人最困乏的时候,这个时候犯人昏昏欲睡,没有什么精神,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斩首,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阅读:1811
评论列表

历史教堂

简介:专注于国学历史、野史典故分享!